APP下载

当年轻人开始提前“养老”

2022-06-13语斯雯頔

方圆 2022年8期
关键词:支柱养老金养老保险

语斯雯頔

当前,提前考虑养老问题已经不再是“70后”“80后”的专属,“90后”也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根据2021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217名18周岁至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6%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必要从现在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年轻人之所以开始发愁养老问题,跟他们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有关。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履行的是代际协议,即工作的一代人创造财富来供养退休的一代人。可是当下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依靠既定的模式来应对不可控的变化,往往会引发矛盾,产生问题。随着不婚不育的单身青年比例逐年增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未来自己能否获得足额的养老金、是否还能维持退休前的“高品质”生活成为当代年轻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虑。当变老不可阻挡,怎样更好地老去才是年轻人最想明确的答案。

传统养老模式和期待之间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前两大养老支柱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这种保险针对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分为员工缴纳和单位缴纳两部分。员工缴纳的部分由单位代为缴纳,在员工工资中扣除。但很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不会按员工实际工资缴纳社保,或者按最低基数给员工缴纳社保。按照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原则,这将直接损害员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

飞羽就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他告诉《方圆》记者,公司会时不时地搞末位淘汰制,借机开除员工,节约人力成本,好在自己的业绩始终处在中等水平,不至于因此丢掉工作。可在每个月拿到的工资条上,绩效部分的工资时高时低,一成不变的只有养老保险那栏下面少得可怜的数字。飞羽想到即使自己再拼搏个30年,最后可能也只会像父母那样,每个月领着4000元不到的退休金,这让他很是难受。对于飞羽的父母来说,这笔退休金仅够维持生活最基本的開支,根本不足以应对他们需要去医院看病的额外费用。

飞羽如此计较养老保险的金额不是没有来由的。步入婚姻生活还不到2年的他就已经感受到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给他带来的“甜蜜”负担。飞羽和妻子都是独生子,需要赡养4位老人。除去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以及给父母的养老补贴以外,飞羽和妻子两人手中最后可以成为“存款”的钱总是微乎其微。

结婚以前,飞羽很爱玩,手上也有些闲钱,给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结婚以后,飞羽的活动少了,酒吧也不去了,甚至开始变卖自己珍稀的游戏装备去换一个大点儿的冰箱。当银行卡的存款数达不到预期时,飞羽会开始翻看妻子的记账本,反复计算其中有没有算漏的、算错的,在发现并没有任何错误后,他会陷入更深的恐慌之中。而一提到生孩子的事情,他也会赶紧岔开话题,“根本不敢想,没钱生,更没钱养”。

在飞羽看来,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负担。即使在销售岗的收入没那么稳定,留给自己和妻子的钱款也总是所剩无几,他也从来没有想要去缩减这笔给4位老人的养老费用。可现实情况是,满足4位老人的养老需求已经让他疲惫不堪,如何能够攒下更多的钱来保障自己和妻子未来的养老生活,飞羽现在没有答案。

可见,这种“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加重了当代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也让他们面临着养不起老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达到2050年的1.3:1,这意味着,在2050年,每1.3个劳动年龄人口将供养1个老年人,年轻人背负的养老压力将越来越大。从这一点上来说,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似乎无法给予年轻人充分的养老保障。

此外,根据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累计缴费满15年后才能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领取养老金,这导致当前许多陷入失业危机的年轻人在长期断缴社保的情况下很难拿到预期的养老金。

兆海作为千万个年轻的“北漂一族”正在为此犯愁。他从事的是设计行业,但是高饱和的市场需求让年仅27岁的他在人群中看不到自己发出的光。毕业5年,兆海的月工资始终在7000元上下跳动,突破不了上线。工作单位的领导并不认可兆海的能力,同事有时在背后偷偷叫他“P图的”,这些着实重创了他的自尊心。半年内连换两份工作,待业的时间超过工作的年限,失业危机高悬头顶,兆海找不到继续留在北京的理由。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兆海这两年都没有回老家的小镇了,虽然有过回家乡的念头,但想到社保的问题,他还是舍不得离开北京。在偌大的城市中,他如同逐水漂流的浮萍,就是落不下根。

据预测,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多年,这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图片来源:CFP)

和兆海有相同焦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逐渐明白不能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创造的红利,于是开始将目光锁定在第二支柱的企业(职业)年金。依梵告诉《方圆》记者,身边在大厂工作的朋友开始放弃“内卷”,体制内成为他们现在梦寐以求的地方,包括她自己也有这样的打算,“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才是安稳的”。30岁的她不能忍受因当前经济环境不好、消费降级带来的低品质生活。展望未来的生活图景,她期待能过上有质量、够体面的老年生活,而这一切需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储备。5911C0AC-7FF8-4C42-9611-F10E329CC8F2

目前依梵所在的公司属于新兴产业,只负责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满足不了她对退休生活的高预期,所以她才有了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念头,“这样就可以享受除去基本养老保险外的职业年金福利”。

但是这种职业年金并非人人都能享有,其目标人群仅限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范围更加狭窄。换言之,依梵想要享受职业年金的福利,前提条件是她必须先考上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而不管是走哪一条路,所要面对的竞争和压力都是巨大的。依梵虽然没有一定的把握,但还是愿意试试看。

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流行趋势

为了构筑对未来老年生活的安全感,除了依靠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探索“第三条路”,即购买灵活度更高的商业养老保险。根据2021年慧择奇点研究院联合西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商业养老保险消费新趋势》研究报告显示,“90后”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达到了7.03%,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状况的改善,参保比例还将呈快速上升趋势。

可以见得,年轻人追求自由掌控人生的理想在面对养老这块拦路石时也不会有丝毫避让。商业养老保险属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指的是一种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

28岁的繁星從今年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收支结构,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目前,她的工资是由基本工资加额外奖金构成。基本工资主要被用于个人的日常开销,额外奖金的部分则会被平均分成3份,繁星分别用作备用金、购买理财产品以及进行风险投资。早在2019年,繁星听取了父亲的建议,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因为他比较重视这方面,说我未来养老一定能用上”。

繁星在影视行业工作,是个典型的不婚主义青年。她不向往婚姻,也不认为养儿就能防老。对于时下流行的“抱团养老”的方式,繁星觉得在自己身上无法实现,因为她的朋友都已经结婚生子,“未来注定是自己一个人养老,想想还是会有种孤独感”。她告诉《方圆》记者,虽然这种孤独感未必能够得到缓解,但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从物质层面确实给繁星未来的养老生活带来一定的保障。

然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并非没有“隐形”门槛,金额投入的多少决定了这份保险是否能够完美生效,以及给受保人的老年生活带来多全面的保障。毕竟像繁星一类有些“家底”的年轻人始终是少数人群,1992年出生的潇潇就因为金钱的问题而缺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底气。今年3月中旬,潇潇到某保险公司咨询商业养老保险的事情,投资顾问根据潇潇的实际年龄和自由职业的工作性质为她介绍了一款保险产品,这款产品的合同载明保险金额按前一个保单年度保险金额的3.5%自动增加,“稳健、能够跑赢通胀、运作机制已经趋于成熟”是这款产品的优势。介绍完后,投资顾问立马掏出手机,开始给潇潇算一笔账,“如果从现在起您投入保费41万元,到60岁退休的时候,这笔钱正好可以翻倍变成82万元的保险保额。您别看初始投入的金额好像很高,平均下来一年只需要交2万元,每个月差不多1600元,交满20年就够了”。

投资顾问这番话打动了潇潇的心,但她并没有信心自己能够每月交上这笔费用。潇潇性格内向,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毕业后在公司待了一段时间,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便辞职开了一家文具店,当起了网店店主。转行后的工作虽然极大地缓解了她的“社恐”焦虑,但其收入却是持续不稳定的。况且潇潇平时没有什么攒钱的习惯,自己母亲倒是有这笔存款,但潇潇实在不想再依赖家人。

“可不可以少投点?”潇潇小声地询问投资顾问,顾问告诉她当然可以,但是产品里包含的3项意外险的理赔服务,需要达到保额30万元才能生效。面对眼前巨额的保险费用,潇潇一下拿不定主意。

顾问看出了她的疑虑,一边安慰她一边拿出过往的交易记录,并告诉潇潇,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开始储备养老金,为自己养老做打算,这是一个趋势。

应对养老的“第三条路”

根据《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1)》调研显示,年轻一代倾向于“开放式、交互式”的养老规划,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可以看成年轻人应对养老问题的“第三条出路”。从宏观层面上看,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一种必然趋势。根据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相关部门要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让这种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个性化养老定制服务,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然而,这种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个性化养老定制服务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仍然需要不断完善。首先,商业养老保险购买金额门槛过高,不能够符合当前年轻人可以承受的投资范围。其次,商业养老保险开发的产品有限,并不能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对此,2022年3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计划试点也正在抓紧筹备。同时,他们将在近期推出一系列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养老保险机构建设,鼓励其参与养老金融改革,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有序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鼓励和支持银行保险机构立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推出更多元的养老金融产品。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个人养老金的参加范围、制度模式、缴费水平等事项。根据《意见》,凡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自行缴纳费用。而为了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意见》还明确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不断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提出探索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专属账户体系的建议。她表示,探索通过实名认证且唯一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实现资金在“三支柱”之间的转移接续,建立养老金账户“一账通”的衔接机制,可以提升养老保障制度整体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例如,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参保人将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直接转移至第三支柱,实现市场化投资管理;允许离职人员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归属个人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支柱;对于所在单位未建立企业年金的,允许将企业年金中给予个人的税收政策转移叠加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提高参与率和三支柱养老金账户的灵活性。

当今年轻人所谓的“养老焦虑”,其实是一种“不逃避,不只追求活在当下”的信号。提及未来的养老生活,他们更加积极主动,也更加有行动力。而随着国家政策和规划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年轻人的“养老焦虑”将会得到有效化解,年轻人也能够对他们未来的老年生活投注更多期待的目光。(文中飞羽、繁星、依梵、兆海、潇潇均为化名)5911C0AC-7FF8-4C42-9611-F10E329CC8F2

猜你喜欢

支柱养老金养老保险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