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新清代圣经寺大殿壁画整理研究

2022-06-13朱蕾秦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7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壁画

朱蕾 秦星

摘 要:圣经寺大殿古建筑及其殿内的壁画,作为“东蒙地区幸存下来独一无二的藏传佛教蒙古喇嘛寺庙古建筑和壁画文化艺术经典之作”,是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其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都不可估量。文章主要是对圣经寺一楼正殿大厅四周墙壁的画像进行细致整理,彰显出其蕴含的审美特征,亦可为修复圣经寺及其他藏传佛教寺庙壁画提供借鉴。

关键词:圣经寺;藏传佛教;壁画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03

圣经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大四家子乡扎兰营子村,为歇山式藏式庙宇。最初建于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当地一世状元喇嘛包·甘曹扎兰毕募化银两建造而成。初时,建有正殿、配殿、斋房、山门和门前一对石雕狮子等建筑。1900年,又在其北200米处建有对称的两座藏式佛塔(已毁),形成了清代末期相对完整的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群。因“扎兰”为官衔,最初名为“扎兰庙”,又称“吉祥妙法寺”。1901年,二世喇嘛包·甘曹图戈杰主持此庙时,广招僧侣,鼎盛时有喇嘛500余人,因而扩建寺庙,增置广积经卷,遂改名为“圣经寺”。

圣经寺现存建筑面积近1700平方米,为三层藏式建筑风格(图1),包括前厅及大殿的一层、二层的墙壁、梁柱、斗拱等处均绘有彩色壁画,历经150余年至今保存尚完好,尤其是壁画中的彩绘人物画。为研究及表述方便,笔者以一层正殿供奉的三尊塑像为中心,依次按照中心三尊佛像的左右两侧壁画顺序进行描述。

1 大殿左侧壁画

1.1 大白勇保護法

护法呈忿怒相,三眼,竖发如狮鬃,头戴骷髅冠,上着天衣,下穿长裙,前胸和腰间佩戴璎珞,腕饰宝钏,足戴脚镯。右主手持喷射火焰的摩尼宝珠,这是象征着财宝的火焰掌;左主手托有宝瓶盖的骷髅碗;右上第一手持月刀;左上第一手持三股戟;右上第二手持骷髅鼓;左上第二手持钩刀。双腿直立,双足各踏一只匍匐的白象,屹立于莲花座上,置身于智慧火焰之中。画像上半身被刮划严重。

1.2 六臂勇保护法

护法忿怒相,身色青黑,头戴头骨冠,三目圆睁,张口龇牙,白色发上扬,双足,六臂。右上手抓一只象脚及一串颅骨念珠,左上手抓另一只象脚及三叉戟;右中手拿骷髅鼓,左中手执索子;右主手执月刀,左主手拿骷髅碗。身披白象皮,象头朝下,象的四腿搭在两肩和双腿后。脖子上围着一条青绿色蛇,蛇身缠垂至腹部。腰间系虎皮裙和用红线串绕着的颗颗人头。双足展左屈右,足踏一头仰卧的白象屹立于莲花宝座之上,置身于智慧火焰中。此白象为象头人身,右手拿着骷髅碗,左手拿着一根胡萝卜。此画像有轻微刮痕。

1.3 吉祥天母

天母一面二臂,三目圆睁,肤色青蓝,发色橘红且竖立,头戴五头骨骷髅冠,头发顶上有一轮弯月和孔雀毛伞盖为饰。因壁画曾遭到刮划破坏,隐约可见吉祥天母口中咬含着一药叉身体,双耳挂饰漫漶不清。右手上扬,执一骷髅棒,棒上的招魂白幡迎风飞起;左手端盛着鲜血的骷髅碗。腰间挂着卷轴账簿,脖子上围一条青绿色蛇,蛇身缠垂至腹部,腰间围着用红线串绕着的颗颗人头。天母侧身跨坐于一头黄骡之背,骡的臀部生着一只眼睛。黄骡缰绳和天母围的青绿蛇相同。天母坐着一张人皮,人皮双臂缠于黄骡颈部并用头发系一人头,双腿系于黄骡臀部,黄骡腹部垂着该人皮的人头。天母右脚骡鞍处挂着一红色荷包袋,袋口微张露出一骷髅。画面灰暗,密布乌云,风浪围绕,天母身下的黄骡凌空飞行于汹涌血海之中,血海下方翻起巨浪,巨浪下有一雕花的四个小三角和一个大三角组成似宝顶器物,产生的白烟似吸走一人还留有溅出的鲜血。左右的巨浪下分别有一狼一虎各咬食一人。

1.4 烟炭天母

天母一面二臂,三目圆睁,赤红面,头饰宝冠。右手高举持一火焰长矛,左手持红缨三叉戟。骑着一匹与面色相似的枣红色骡子,骡蹄下踏踩一赤裸的人于莲台之上,周围衬着密布的乌云。面部刮划严重。

1.5 骑羊护法

护法头戴唐徐帽,青面獠牙,三目怒视,身穿锦袍,足蹬战靴。右手高举金刚锤,左手执人皮风箱。骑在一头立角长鬃青山羊身上,飞奔于风火交加的血海之中。画面中骑羊护法的腹部及腿部损毁严重。

1.6 白梵天①

白梵天一面二臂,头戴宝冠,面色如玉,双耳饰环,二目平视,身着右衽且肩披天衣。右手持枪挂旗高举,左手托如意宝。脚蹬乌靴,坐骑青马,奔腾于有背光和祥云陪衬的云海之中。

1.7 玛尔巴大师像

彩绘画像,玛尔巴大师头发披肩,右手托钵,左手持经卷,身着左衽,蓝衣红裤,脚穿黑鞋,左舒坐于垫墩背椅中央。绘有背光,身后祥云衬托为景。

1.8 月称论师

月称论师头戴通人冠,面稍向左,慈眉善目。右手施说法印,左手背冲外扶滕,身披袈裟、天衣坐于垫墩背椅中央。绘有头上光环和样云等景物。

1.9 功德光大师

大师头戴通人冠,浓眉大眼,黑色络腮胡须,身着袈裟,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托经卷,着天衣坐于垫墩背椅中央。头上光环和祥云村托,座下绘藏文“德光”。

1.10 无著大师

大师头戴桃形帽,面容慈和,右手作施愿印,左手藏于衣中,右腿盘屈,左腿卧立,坐于垫墩背椅中央。头上有光环及祥云、宝塔、鲜花等衬托。

1.11 圣天大师

大师头戴通人冠,身着僧衣,袒胸,双手施说法印,双腿一弯一屈坐于莲台中心背靠椅上。头有光环,身后有祥云、远山与莲花衬托。

1.12 龙树菩萨

菩萨头部伸出龙头七条,身披僧衣,右手藏于衣中,左手扶滕,天衣坐。绘有头光、背光和祥云、太阳等景物陪衬。画面损毁褪色严重(图2)。

1.13 佛护论师

佛护论师头戴遮阳帽,双手脐前扣合,身着僧衣,双腿结跏趺坐于垫墩背椅中央。绘有头光,身后有云流、山石陪衬。E3D738A2-8CAF-45C8-9A2B-B052E026E0AB

1.14 般若佛母

佛母头顶五叶宝冠,双耳饰环,胸挂璎珞,腕饰宝钏,四臂,脚饰足镯。右主手托经卷,左主手托甘露宝瓶;右上手持金刚杵,左上手持莲花。身披天衣,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身后有背光并有祥云衬托。

1.15 尊胜塔

尊胜塔位于大殿西北角,由下往上第1、2层塔基为白色;第3、4、5层塔基为红色;第6、7、8、9层为白色,其中第7层绘有蓝色莲花瓣;第10、11、12层为红色,中间第11层为蓝色,绘摩尼宝珠,两侧雄狮面对中间摩尼宝珠;第13、14、15层塔身扩出为白色,其中第14层绘有蓝色莲花瓣;第16、17、18层亦为扩出的塔身,第16、18层为红色,第17层为绿色,绘有红色宝珠和蓝色回纹图案;第19~23层为白色并逐层内收,其中第20层绘有蓝色莲花瓣;第24层始由下往上逐渐扩出。塔中间绘有佛龛,龛室内绘有尊胜佛母像,龛室上方绘两个吉祥兽面,并挂有璎珞;由此塔身为白色逐层上收到顶部,绘有31道蓝色线格,由下往上第1、4道蓝格中间绘有蓝色莲花瓣。靠近塔尖处绘有三组璎珞,塔尖自下而上由月牙、太阳宝珠和火焰纹组成,塔身和塔尖绘有粉、蓝、红、绿似顶光和背光,并绘有远山巨石和祥云(图3)。

1.16 尊胜佛母

画像绘于大殿右侧藏经室门檐上方,三面,八臂,每面三目。主尊白色,右侧脸黄色,左侧脸蓝色,均梳高髻,戴宝冠。右四手依次持金刚杵、托阿弥陀佛、持箭、结施愿印;左四手依次执绳索、结无畏印、持弓、托宝瓶。身着天衣妙饰、珍宝、璎珞,双足结跏趺坐于莲台。

1.17 無量寿佛

无量寿佛装束为菩萨装,头着天冠梳高髻,上身袒露呈橘红色,身上有璎珞、项圈等。双手施禅定印,手中捧一宝瓶,瓶口处有一绿色圆盖。

1.18 白度母

白度母头戴花鬘冠,发髻高耸,双耳饰环,身上帔帛环绕,双脚盘坐在莲座上。左手持一朵曲颈莲花,右手掌向外。

1.19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坐在白色莲座上,一面二臂,头顶五智宝冠,右手执宝剑上扬,左手牵莲花,花上绘有经卷,双脚盘坐于白色莲座上。

2 大殿右侧壁画

2.1 毗沙门护法

护法一面、二臂、三目、短胡须,头戴宝冠,身披锦袍铠甲,足蹬靴。坐在一只绿鬃白狮背上,右手执宝伞,左手持吐宝鼠。绿色头光,红黄色背光,以祥云衬托。画像刮损严重。

2.2 降阎魔尊

降阎魔尊戴五骷髅冠,一面,二臂,三目,白色头发向上飞起,身色蓝黑,挂着人头骨璎珞和青蛇。右手执人骨架棒,左手平伸执白色绢索,索端有钩,赤脚踏在一头青色牛头上。青牛上站着一身色蓝黑的明妃,明妃头戴五骨冠,张着大口,发下垂。她左手执三叉戟,右手高举托着骷髅碗。青牛身下压着一人仰面朝上。再下是日轮和莲台,周围绘炽盛的火焰。

2.3 事业明王

事业明王全身色白,头戴橘色宽边唐徐帽,三面,每面三目,六臂,左脸黑蓝,右脸橘红。六臂六手,右上手持钩,左上手举弯刀;中间左右两手拉弓射箭状;右下手持短剑,左下手持短棒。两腿赤足骑在绿鬃毛白狮子身上。白狮脚下是日轮和莲台,背景是燃烧着的火焰。

2.4 藏土孚佑地母②

藏土孚佑地母一面,三目,二臂,双耳饰环,头戴宝冠,胸肩佩璎珞,面相及身色均洁白如雪,眼光低垂,右手高举占卜神箭,左手托占卜宝瓶,坐骑绿马,脚蹬黑靴。身后绘头光和背光并衬有祥云。

2.5 丽质冰心地母

地母一面、二臂、三目,头顶宝冠,双耳饰环,面相及身色均洁白如雪,眼光低垂,骑金黄色鹿。身着武士铠甲,足蹬靴,肩披天衣,右手高举一面宝镜,左手持一金刚钺斧。身周有光和祥云风景陪衬。

2.6 关圣大帝

关圣大帝头戴帽冠,后有赤绿背光,面色赤红,蚕眉紧蹙,凤眼微睁,神情凝重威严,耳垂丰厚。五绺美髯飘于胸前,右手捻起长须,左手抚于大腿上,端坐于白虎皮座椅之上。身着铠甲,足登云靴,腰束玉带(图4)。

2.7 弥拉日巴尊者

弥拉日巴尊者身绿色,金发披肩,右背袒露,赤足。绘有背光,双足对放坐于垫墩背椅中央,背后绘有祥云和经卷衬托。

2.8 章嘉若必多吉国师

国师头戴通人冠,身着僧服,外披袈裟。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托长寿甘露宝瓶,坐垫墩背椅中央。头有背光,右侧莲花上置宝剑,左侧莲花上置经卷,祥云衬托。

2.9 释迦光大师

大师头戴通人冠,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托经卷,着天衣坐于垫墩背椅中央。绘有背光及祥云和经卷。

2.10 法称论师

法称论师头戴通人冠,稍面向右侧,双手施说法印。身披袈裟坐于垫墩背椅中央。头有光环,以祥云、树衬托。

2.11 陈那论师

陈那论师头戴通人冠,稍面向右侧,右手未露,左手作施依印。身披袈裟,半结跏趺坐于垫墩背椅中央。头有光环,背后以莲花、祥云衬托。

2.12 世亲大师

大师头戴通人冠,稍面向左侧,身披袈裟,半跏趺坐于垫墩背椅中央。头有光环,靠背后有彩云。

2.13 寂天论师

寂天论师头戴通人冠,身着僧衣,左手扶垫墩,右手施辨法印。侧身结伽坐于垫墩背椅中央。头有光环,背后绘有高山、浮云村托。

2.14 白伞盖佛母

佛母一面、二臂、三目,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执伞当胸。身色洁白,饰璎珞,具喜悦相,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有头光和背光。

2.15 狮面行空母

狮面行空母头戴五骷髅冠为饰,狮面,三目怒视,绿色毛发像烈焰一样上卷,张口龇牙卷舌。身青黑色,右手持一柄月刀,左手持盛满鲜血的颅器,左臂夹着一长武器。脖子上挂着50个人头项饰,右腿屈,左腿伸,下踏妖魔,身置熊熊火焰中。E3D738A2-8CAF-45C8-9A2B-B052E026E0AB

2.16 金刚手菩萨

菩萨头饰五叶宝冠,面身蓝色,一面,二臂,两眼平视,双耳饰环,身披天衣,胸挂珠宝璎珞,腕饰宝钏,足饰环镯。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施说法印并牵莲花,绘有头光,背光。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背景绘有蓝天彩云。

2.17 四臂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一面、四臂,双主手施说法印,左后手持莲花,右后手持念珠,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绘有头光、背光和祥云,身着天衣飞舞,慈眉善目。

2.18 白文殊菩萨

白文殊菩萨一面、二臂,右手施施愿印,左手牵莲花,身着菩萨装,绘有头光和背光。右臂旁莲花上置智慧宝剑,左臂旁莲花上置般若经卷,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

2.19 绿度母

绿度母一面、二臂,两眼慈目平视,两耳饰环垂肩。身为绿色,头饰五佛冠,身着天衣绸裙,全身挂珠宝璎珞。左手拿一朵莲花,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

3 结语

圣经寺作为清代建造于蒙古民族居住地中的藏传佛教寺庙,其绘画风格、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藏地宗教气息,又杂糅着多民族的审美情趣,包含了清代末年阜新地区的民俗风格,在形式、思维、色彩、造型等方面都具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昔日,这些壁画是藏传佛教中的“宗教宣传品”,是信徒信仰膜拜的对象;今日,它们已成为阜新地区乃至整个留存下来的藏传传教寺庙文化的珍贵遗产,是见证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明证。

注释

①罗显明先生在《圣经寺史话》中称其为“大梵天”。

②罗显明先生在《圣经寺史话》中称其为“刚烈尊胜地母”。

参考文献

[1]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M].刘立千,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

[2]梁姝丹.清代阜新地区藏传佛教圣经寺壁画艺术研究[J].黑龙江民俗丛刊,2013(4):105-111.

[3]李勤璞.圣经寺壁画初考[J].专题研究,2000(4):58-61.

[4]汝军红.辽北藏式佛庙圣经寺建筑形制及壁画艺术[J].建筑与文化,2013(12):62-63.

[5]罗显明,何晓东,罗建华.圣经寺史话[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4.

[6]唐吉思.蒙古族佛教文化调查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

[7]弘学.藏传佛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8]羅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

[9]吉布.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3D738A2-8CAF-45C8-9A2B-B052E026E0AB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壁画
敦煌壁画里的“养生秘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
“飞蛾”修复壁画忙
浅析元朝统治下的吐蕃地区佛教文学
试论宗喀巴显密教法的特征及对藏传佛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