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2022-06-12彭佳慧
彭佳慧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为实施“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挖掘出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功能,提升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及道德水平,促使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本文从“五育融合”的理念入手,探寻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五育融合;教学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成为重要议题,“ 五育融合”的提出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系列问题的总体性解答。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着重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均衡发展,而小学语文较其他科目来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表达、思维、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恰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在“五育融合”的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更好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成为当下教育管理者、教育者面临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融入“五育”的必要性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不可否认,唯升学论、唯分数论、学科分离化、德育教育缺乏、劳动教育不足等问题依然在许多学校普遍存在。“五育融合”重在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要明確五者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相互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五者之间又相互贯通和渗透,互为目的,应该将其看作整体,而不能单一看待。“五育融合”并不是各育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践中贯通与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因此,小学语文在贯彻“五育融合”的理念时,要超越传统的学科主义、课时主义,使原本孤立的学科实现视界融合,以“各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元。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多学科融合的理念,依托深度学习的开展,探寻小学语文学科“五育融合”的独特逻辑。另外,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所有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五育融合”的逻辑起点在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探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改,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这门课程,而应该打破学科壁垒,从各类课程中综合来看教改的过程和成效。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深刻地反映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是否真正得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否培养了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和这些课程是否教改成功密切相关。因此,在打通综合性课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改革,方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一)、育内融合
“育内融合”是指立足语文学科,寻找语文学科内部的“五育要素”,并采用特定的方式付诸实施的过程。教师可提炼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智育元素、体育元素、美育元素、劳育元素并分别加以整合而展开教学,提升“营养密度”。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习多种学科的要素,全方位拓展知识结构。语文教师要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相关“五育”元素,在欣赏、感悟、实践、体验、探究等活动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育间融合
“育间融合”是指两育之间有机融合,以其中一育为中心辐射其他各育的融合形式。如在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整合出“社会责任”单元进行“德育”;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间整合出“农耕文化”进行 “劳动教育”等。这样的融合让具有协同元素的模块同步进行,实现两育的相互补充促进,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促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将智育与美育、劳育等相结合,在课堂中渗透“五育融合”的理念,使常态化的“五育”教育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产生综合效应,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跨育融合
“跨育融合”是指通过创造真实情境,打破领域界限和学科逻辑,利用模块、项目、主题、探究等方式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过程。真实情境的育人模式,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完全打破学科知识框架,在实践中整体融合“五育”要素。
小学语文课程凭借“跨育融合”的跟进式路径进行课程统整,不仅让教师在跨学科教研中开阔视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也让学生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时,发展核心素养,提升能力情感,领略世界的完整结构。
(四)、跨域联合
在“五育融合”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语文课堂要形成大语文的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多学科渗透,还要实现课内外结合,将课程资源与社会生活相贯通,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倒逼小学语文课程进一步教改,那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课程拓展至线上,不断延伸语文课堂的边界,让“五育融合”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家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传递,也包含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心得,如可以在线上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烹饪、制作手工的过程,学生画一画手抄报、写一写自己的劳动感悟,汇报劳动成果,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完整的“五育”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说,互联网成就了教改,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让五育教育更加智能信息化。小学语文课程应该不断将触角延伸至生活中,将“五育”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全面打破教学的局限性。
结语:
总而言之,不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在“五育融合”理念下进行教改都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工作和任务。总的来说,“五育融合”在基础教育阶段才刚起步,小学语文教改要彻底融入“五育教育”还有很多待商榷的地方,未来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综合素质能力强、具备创新思维和前沿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一定要充分吸收社会文化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新科技和新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机制体制,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在强调知识传递的同时,也要真正以学生为本,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言表达,让语文课程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谢彩凤.初探PBL模式下五育融合的“课程综合化”习作教学实施策略——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33-234.
[2]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5):85-91.DOI:10.13527/j.cnki.educ.sci.china.2020.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