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创新
2022-06-12韦淑晔
韦淑晔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入门时期,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
一、重视学生听的训练,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一)立足于课堂,培养听的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专注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听课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听课时眼睛要注视老师或发言的同学,听清他人说的每一句话,听完后举手发言,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语。凡是能按要求听课的,能在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
(二)注重听记训练,增强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首先,通过课文朗读,加强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语文课堂上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方式,如听录音朗读、看视频配音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开火车式”朗读……无论哪种朗读都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要求学生在认真聆听朗读后,完成相应的课文朗读训练。
其次,通过听短文朗读的录音,完成语段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听课能力和提高学生听课质量。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本单元主题内容,选取适合主题的经典故事或经典短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经典录音后,完成相应的阅读训练。
二、注重学生说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说就是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相对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们学起来也较为容易。
针对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首先采用仿照课文的句子,鼓励学生造句。如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照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写句子,“过桥不忘;吃菜不忘;穿衣不忘;不忘”。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次,鼓励学生续编课文,讲故事。一二年级语文课文中童话故事类的课文较多。针对这些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续编故事的形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在讲故事中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再次,利用统编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集中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口语交际课作为训练学生说的主阵地。如《做手工》这课是部编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本课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交际活动中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听清关键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养成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外书的阅读较为困难,但是知识重在积累,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要从小抓起,培养他们的语感,先学习他人的语言,再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教师必须多角度、多创新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内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多读多记,不但能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主旨,而且也为学生以后写作打下基础。在课外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广泛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设立班级“读书微信群”,要求学生每天大声朗读课外书,不少于40分钟,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要求每天至少背诵两个好词、两个佳句,并学会用好词造句。每天家长都要将孩子读书情况的视频发到班级“微信读书群”,每月都评出班级读书小明星,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每学期开学初笔者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在平时的随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整理一些有规律的词语,让学生记录在积累本上,如AAB式词语、AABB式词语、ABAB式词语、ABAC式词语、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带动物的四字词语、描写春天的词语、描写天气的词语、描写不同年龄人物的词语等等,并要求学生尽力将这些词语背会。
四、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高年级写作奠定基础
(一)抓住要素,看图写一句话
一二年级学生写看图写话必须从写一句话练起。如果学生连一句话都写不好,那他怎么能会写一段话,甚至一篇作文呢?一幅简单的图画,比如一个书包。教师引导学生从“什么东西”“谁的”“什么颜色”三个要素去写一句话。学生很容易就能写出:“我的蓝色的书包放在桌子上。”从教学实践来看:指导学生看图写一句话,只要学生能掌握写一句话的要素,基本上都能写出通顺的話。
(二)找细节,把句子拉长
在学生能看图写出一句简洁、通顺的一句话之后,第二步就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片中的细节,详细描写,将句子拉长。如图片上还是一个蓝色的书包,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个书包的外形、用途以及评价等方面去描写这个书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十分轻松地将看图写话由一句话变成了几句话,学生知道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知道了如何去扩充句子。
(三)加想象,让句子变胖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句子变胖。要让一株植物像人似的会说会笑,要让一只动物像人似的会哭,会生气,没有丰富的想象是不行的。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看见一片云,要立刻想到它能为我们捎信;看见麦田,就要想到农民伯伯的汗水;看见一个小闹钟,就要想到它能叫我起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静物”写“动”,把“死物”写“活”,才能让句子变胖。
(四)利用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低年级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写一写自己想去哪儿看看,有的学生写到:妈妈告诉我,坐上飞奔的列车,就会到达哈尔滨。遥远的哈尔滨,有一个神奇的冰雪大世界。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这样的仿写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周慧华.小学语文低年段游戏识字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