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程设计
2022-06-12姜雪
姜雪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优质课文,多年的教材调整都没有将其删掉,其立意本身饱含正能量,其文章中作者以个人视角对于钱塘江的描写,也能让读者如同亲见一样生动形象;同时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所闻、所感汇入文章中,既让读者感受到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巍然、雄伟景象,也能让学生们在勃勃生机的文章中,增加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兴趣普遍广泛,对于新生事物、对于新知识的求知欲较强,尤其是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的习惯、阅读爱好还没有形成,对于不同种类的文章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因为疫情防控外出看景游玩机会相对较少,这样特别自然景观的描写文章,能够满足兴趣,更能激发对文章的赏析和分析兴致。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可能之前没太多机会看到,仅仅凭借只字片语,还不足以想到大潮,还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大潮实景,确保学生对文章能够有较深的印象。
三、说学情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文章和教师准备的图文视频,能够直观地体味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培养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同时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文章品读和写作的兴致,提高学生品读、分析词句、文章的能力。
3.学习作者写作的一些方法,主要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乐于观察记录自然景观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钱塘江大潮来潮”的记叙写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表达对于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气势,所反映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助力,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应该从学生主体为出发,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于文章文字的感悟、品味的意识,对文章背后的含义有自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读、悟、议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有兴致、有兴趣的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更是要发挥自身文学素养,通过因人而异、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融入教材当中,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学习语文课程,让学生们感受到教材与生活其实并没有过多的界限,语文学习源于教材,也源于生活。
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运用电教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让学生们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导入:古往今来,中国奇观有很多,但要说最不容易常见,有时限才能出现的奇观只能是钱塘江大潮。
2.播放视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奇观。
3.通过“击鼓传花”形式,抽取同学谈谈观后感
.21-cn-jy.com
二、一起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观潮一文,其实经过大家的一起通讀梳理,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这篇文章的描写主要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开展描写的,后面的学习也会按照这个顺序一一解析。
三、身临其境,体会作者所闻所感。
利用3D 眼镜和3D视频,在适当的通过大转盘的形式,抽取几名学生观看视频,同时在电教媒体同步播放,由几位同学说出体验之后的感受差别,同时设问“如果你作为作者,你怎么描写刚才的感受、所见”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紧紧抓住文章重点“潮来时”的描写内容,逐字逐句品读内容,这一过程,主要由学生朗读、分析、提出潮来时一些关键语句,和描写感受,鼓励其他同学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补充,既促进团队配合意识养成,更激发主观能动性
-2-1-cnjy-co1.读。通过“大转盘”“击鼓传花”等方式挑选之前没有回答问题的同学,开始朗读观潮课文,并找出学生们各自最喜欢的、朗读最有感情的部分,自己评价谈谈朗读后的感悟。教育网
2.悟。在分享自己的感悟之后,由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朗读的不同感受或体会,分析那个彼此经验和感悟,拓宽视角。
3.议。老师作为组织者,搭建讨论氛围,引导学生们针对各自的不同意见,进行分析论证,简单说出理由,并对于认为好的感受简单用笔记记录或在书中标注,方便以后回顾。
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分组交流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比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引导同学联想生活中、电视剧、之前学到的一些自然科学、语文课文种有没有类似的场景或现象。引导同学们联想com
4.赏。再次通过影音设备,3D设备引导同学们再回观,钱塘江大潮,与课文相对比看看文章中哪些部分精妙、语句有感染力,圈划记录。
5.再读。再经过欣、理解、品味之后,通读全文,重新理解课文描写顺序、作者描写视角,重新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和作者文字的精妙。2-1-c-n-j-y
6.想。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能否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自然景观的雄伟?能否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一个奇观雄伟的场景,寥寥数百字就能描绘得绘声绘色,未来的还有更多类型的文章可以欣赏,在文字的海洋中也蕴藏着中华大地富丽秀美的景观。
五、作业设计:
让同学们,将自己对于钱塘江大潮的阅读感受,以少量字数的书写成观后感,同时能够将自己心中、眼中、头脑中的钱塘江大潮景象用自己话给家长们描述出来,此作业既是为了巩固今天学的课文,同时提升表达能力(文字和口头语言)
六、课程效果。
生动形象的中国文字,饱含热情的景观描绘、雄伟奇观的大潮,通过学生自己的多次品读、分析,和同学们交流各自观点,可以从更多角度看待文章和文字,培养活泛的思维、深入仔细的文章品读意识,
最重要能够通过文章感受到“文以寄情”的重要内涵,感叹大好山河、激发爱国、爱自然的正向价值观。A46BA61A-58BF-4F92-B056-5DBEBC4A8A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