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探析
2022-06-12韦丽红
韦丽红
摘 要:“语感”和“素养”是语文学科始终不能脱离的关键要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拟定语文教学方案时,必须将“素养”和“语感”摆在突出位置。本文从培养语感和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用学科要素、应用课后习题等培养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素养;培养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到学科导向,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素养。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深挖教材素材的潜在价值,着力培养学生语文语感与素养,方可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价值。
一、应用学科要素,提升阅读能力
当前教材编排强调“要素”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注意“要素”的价值,将课文“要素”作为编排教学方案的核心,教师方可明白“教什么”,学生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语文“要素”可能包含基础知识、能力要点等多个方面,融合在每一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提升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学生在多样化的针对性训练中,潜移默化锻炼个人能力,吻合语文素养的培养原则[1]。
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教师课文中的细节因素,探索细节中的不同,并作为对比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利用课文中描绘母亲背部、身体、眼神的词句,围绕这些细节因素设计教学环节。这些词句中包含多个“我的母亲”,在“我的母亲”前后则是母亲神态的细节描写。教师尝试调换“我的母亲”位置,让学生亲自朗读调换后的效果。随后将“我的母亲”全部去掉,让学生朗读并体会去掉后的效果。这种调换或者删除“我的母亲”的方式,实际上利用了對比思想,让学生讨论改动之后的效果,相比于改动之前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通过对比教学,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词句安排的用意,认识到如何更好地表现母亲艰辛疲惫的神态。随后将下文中关于母亲拿钱给孩子买书的情节引入其中,进一步凸显《慈母情深》的课文主旨,学生明白如何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讲授《父爱之舟》课文时,将课文中体现父爱的场景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表达对这些场景的感受,并将感受写在场景篇章的旁边。学生更愿意表达对课文篇章的感受,理解深刻到位。
二、应用课后习题,强化应用方式
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一笔宝贵的矿藏,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写作手法,并练习写作手法,与语文语感和素养的培养目标相契合。例如,语文教材文本中包含很多静态和动态意象,借助这些意象感受到风景的魅力,体会作者使用写作手法的目的,更好地理解作者写景表达的情感,个人语感与审美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2]。
在《古诗词三首》的课后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动态与静态描述内容,领悟诗句中蕴含的美好形象。该作业题引导学生对比动静态描绘手段,对动静态手段有初步的认识。《四季之美》一课的习题中,给出了多个句子并要求学生朗读,体会这些语句描写的精妙之处。这个习题强调结合上下文阅读文章,学生在《四季之美》课文氛围内阅读练习题中的语句,总结语句中使用的描绘风景的手段,体会不同描写方式的魅力。在《鸟的天堂》课后习题中,指出“课文描绘了两个时间段鸟的天堂形象”,并让学生自己总结两个时间段内天堂景象的特点。这一类作业题融合了对比手段,让学生对比清晨和傍晚时分下,鸟的天堂的具体区别,对动态静态描写的不同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月迹》课后习题中,让学生找出《月迹》中个人印象最深刻的词句,总结这些词句的写作方法。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符合要求的词句,在品读语句的过程中培养个人的语感,领会作者描写手法的深奥之处。在《习作》一课的作业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感兴趣的风景意象,并通过文字表达这种意象。这一作业题推动学生运用描绘手法,鼓励学生自主练习。由此可见这些作业题目涵盖了语文教学的“读”过程,以及由“读”到“写”的转化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强调阅读意义,注重阅读导向
教材阅读范围终究有限,课程标准说明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课外阅读不能天马行空,小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存在一定困难,未必吻合培养语感和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意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合理界定课外阅读材料范围。
以《少年中国说》为例,这篇文章的创作与历史背景关联密切,通过历史背景认识到课文的主旨,体会到梁启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结合《少年中国说》的主旨,展示反映当时历史背景的图片,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从背景角度切入,深刻理解梁启超先生字里行间的情怀。关于爱国题材的教材文本还有很多,教师遴选与《少年中国说》主旨接近的文本内容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并在课上向同学们展示,作为本次课程的课外作业。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体会到文章背景的重要意义,更好地定位文章中的情感,提升个人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正确方向的指引,始终强调语感和素养的关键作用,围绕“语感”和“素养”两个关键词拟定教学方案,吻合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依.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课程决策探究[J].汉字文化,2021,(15):101-102.
[2]段怀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