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实践探究
2022-06-12刘慧敏
刘慧敏
摘要:“双减”政策是2021年我国教育界实施的重要教育改革政策。文章结合相关教学经验,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后作业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一直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基础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促使学生通过数学认识世界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和创造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训练活动是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长年以来,学生在应试教育下产生的盲目攀比、过分拔高等问题,为学校造成了大量过量、过难的数学教育作业。这种短视化的教学理念,是当今新时代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源泉。在教育“双减”大背景下,怎样在实际课堂中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数学作业做出科学性、合理性的设定,是实现减负的重要关键点,也是老师们一定要重视的焦点。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改革的目的
1.带领学生回归快乐的学习状态
小学数学知识有着十分清晰的脉络,但抽象程度并不高。老师在给中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当尽量减少沉重、过难的作业,给中小学生适当布置合乎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身体发展规律的作业,以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和巩固知识,并减少因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作业量而形成的恐慌和厌烦心态,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对教育的浓厚兴趣和主体积极作用,让中小学生找到教育中的快乐,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在“双减”大背景下给孩子制定出高效的数学任务,老师必须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训练他们的数字语言,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后,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亲近大自然,有时间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精力发现兴趣爱好和发展专长,进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3.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
在“双减”背景下,老师们既要减少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又要抛弃固化的作业理念。如此,学校才可以切实激发出学生学习动机与主观积极性,有效训练、发展、优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正确的教学行为和创新能力,从而切实激发出数学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得数学教育真正地变成富有生长力与生命力的教学工作。同时,由于数学课程是学校阶段最主要的基础学科,以课程为基准实施作业改革,就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等整体改变过去片面的教学与评价导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教学环境,并最终建立良性的教学生态。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改革的措施
1.控量减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面临过重的作业负担,就会在生理方面产生疲劳感,在精神方面产生压迫感,从而对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学校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家庭作业的数量,这也是学校作业布置的首要条件。《意见》还认为,学校必须在当今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确定作业的数量。在学校一、二年级中,教师不必须布局家中的书面作业,可在学校里适当布局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期间,所设计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限不得大于六十分。而在小学阶段,数学仍然是主要课程,但数学作业是小学课后作业的主要部分。怎样合理限制数学作業的数量,同时实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标,而又不至于加大学习者的身心压力,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2.教师预做作业
老师们要明白作业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数理课程中,如一味机械反复地做作业,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合理的数学教育作业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所以,老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必须先对问题加以细致筛选,并尽量避免"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几页的某题"这种粗放型的作业布置方法。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先以班上一般高中数学水平的学生为模拟对象,预做一些高中数学作业。这不但能够帮助老师精准高效的掌握作业的时间与数量,同时能够让老师更好地筛选试题,合理安排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3.家校协同
数学学科具有独特性,而且每位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虽然教师可以通过预做作业的方式完成评估,但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除了教师预估学生的作业总量,家长也应该配合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坚持反馈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用时。这样,老师们就能够通过家长所反馈的数据,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对学生家庭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作出相应的调节。若个别学生完成的作业用时较长,训练老师也可能为该学生量身订做相应作业,并适当降低时间要求,以保证托底训练,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得到进步。
4.创新增效
“降低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荷”,从表象上分析,主要是降低中小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数量,究其本质,是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质量、价值和效益,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整体优化作业设计,消除"过重的作业时间负荷",并最终取得了事零点五功倍的成效。所以,怎样有效改善作业的品质,使作业成为课堂学习的巩固与延伸,是数学教师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5.渗透文化
数学也是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科学的主要部分。数学本身就有着十分宝贵的人文价值。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掘其中的人文含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数学文化底蕴,并感受到数学符号的含义以及数学思维的含义。
6.融入生活
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小学生处于感性的认知阶段。在数学课程中,由老师把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知识点整合起来,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累积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老师必须全面整合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来帮助学生设计数学习题,丰富他们的数学感受与经验,帮助他们以数字的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用数字思想认识和解决问题,真正体会数字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基。“双减”政策给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对作业设计进行深度改革,秉承"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的原则,对“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助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琴.基于前置作业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16-17.
[2]王红.“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界,2021(4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