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时代要求提升学术图书编辑素养
2022-06-12李小燕
李小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图书出版事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最直接体现,学术出版的实力和水准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此外,学术图书在展示我国学者学术成果、为大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同时,还发挥着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展示形象的重要作用,这对学术图书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术图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术图书出版工作,学术图书编辑要有“本领恐慌”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素养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也为学术图书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术图书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术图书出版工作,要求学术图书编辑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意识形态领域的最新动向,在图书策划、出版过程中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新时代,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对学术图书的内容和应当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术图书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具体表现为对内要以优秀图书为载体,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在策划选题时,学术图书编辑要紧紧围绕新时代的要求,秉承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主动策划能够反映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成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图书。在选择作品时,学术图书编辑要提前做好作者的背景审核,审核作者的政治立场、学术观点、价值观取向,对于背景有问题尤其是政治上不合格的作者要“一票否决”。在具体审稿过程中,学术图书编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对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时刻紧绷意识形态这根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严格执行出版管理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审读把关,确保进入市场的图书导向正确,内容精良。
做到一专多能,提高学术素养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术图书专业性较强,为做好学术图书的出版工作,编辑要争做学者型编辑,即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确定具体的学术出版方向,逐渐成长为该学术领域的“大咖”。一些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之所以质量稳定,被读者广泛认可,就在于这些出版社的编辑专业学科分类严谨细致,让专业的编辑做专业的书。随着策划出版的学术图书越来越多,编辑从稿件编辑过程中学到的专业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稿件编辑过程也是编辑在专业学科领域不断进修的过程。
对于学术图书编辑来说,根据自身专业背景确定要从事的具体出版领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出版工作。比如政治学专业出身的编辑本身就有一定的作者资源,其导师和同学都是潜在的优质作者,自身的学科背景也让编辑对政治学领域内的热点、前沿问题、研究动态以及学术领军人物有充分的了解,有助于挖掘优秀作者,策划优质选题。由于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能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严格把关,甄别稿件的学术质量,比如稿件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谨、所引材料是否权威、观点是否鲜明等,避免出现错误的学术理论,避免出版粗制滥造、无学术价值的图书。因此,学术图书编辑深耕于某一具体的学科领域,对于做好学术图书出版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出版领域后,编辑要以开放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及时跟踪学术界动态,这是策划选题的首要环节。学术领域的知识更新、人才成长很快,编辑要与时俱进地了解学界最新的理论成果、学术热点,了解当前的学科发展带头人、影响较大的研究机构和高校,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关注最新的学术成果等方式发掘后起之秀,并与其建立联系。优质的学者数量有限,也是各大出版社争抢的对象,这时编辑的学术素养可以决定学者是否能够成为自己的作者。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免不了要与学者进行对话,如果编辑能够与学者在专业领域进行较高层次的交流,展示出优秀的选题思路,为学者指出前沿的研究方向,或提供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意见,对学者提出的写作计划进行把关、判断,学者会更有意向与其合作。此外,在跨学科研究已成常态的当下,学术图书编辑还要争取做到一专多能,很多学术图书使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是跨学科的,单一学科的知识目前已经难以支撑编辑对跨学科学术稿件的综合把握,这需要编辑不断加强学习,广泛涉猎,并与学术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多向专家学者请教,了解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学术动态。
注重经验积累,提高编校素养
学术图书承载着知识传播、价值传播、思想传播等重要功能,要求主题严肃,行文严谨,因此更要重视其整体质量。学术图书的出版不仅仅是把作者写的文字进行简单的排版然后印刷即可,一部优秀的学术图书倾注了作者、编辑共同的心血,保证学术图书出版质量也是编辑的职责,因此学术图书编辑要注重积累编校经验,努力提高编校素养,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提高文字把关能力。文字是用于表达思想的工具,作者的思想最终要通过文字来呈现,作者在撰写书稿时,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很深的了解,但行文时多少都会有疏忽,会存在错字别字、逻辑不通、体例不统一等问题,需要编辑以“慧眼”发现并更正,以符合出版要求。文字把关能力是一名编辑必备的基本功。学术图书的学术价值可以有高低,但编辑首先要保证书稿用字用词规范准确,逻辑清晰。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越来越重视图书出版质量,每年都要对当年出版的图书进行质量抽检,其中不少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仅仅是由错字别字过多所造成的,非常令人惋惜,因此,一名合格的学术编辑首先要具备优秀的文字把关能力。2E0A0F74-FCEA-4825-BAD2-D2CC6CFA4CD8
二是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比如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如果作者还在以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为基础开展研究,写出的稿件明显就不合时宜。再比如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对于百年党史四个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的概括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次飞跃的概括等内容有了新的表述,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作者在书稿中论及这方面内容时,需要与公报内容相一致,如果作者还在用之前旧的表述内容,编辑就需要凭借专业能力发现并做出恰当的修改。
三是要充分了解出版领域的敏感内容。作者并非出版领域的专业人士,因此稿件中难免存在不符合出版要求的敏感表述。编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等材料,在面对涉及中国领土问题、民族宗教问题、港澳台地区问题等敏感话题的内容时,要时刻绷紧一根弦,确保稿件不出现差错。比如稿件内容涉及中国地图时,中国领土必须完整标示;涉及国别的内容时,不能将港澳台地区与其他国家并列,等等。此类敏感内容范围有限,编辑只要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知识,可以较快地提高敏锐度。
四是要有重大選题备案意识。《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要求,列入备案范围内的重大选题,即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内容选题,需进行备案,未经备案和批准的,不得出版发行。相比于一般图书,学术图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其中,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主题较容易涉及重大的选题内容,如国际关系研究一般会涉及外交方面的重要工作,中国近代史研究一般会涉及中国共产党史等。因此,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首先要确定选题是否属于备案范围,并严格按要求履行备案程序,以免出现未经备案而出版的情况,违反出版管理规定。
五是要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在进行图书整体设计时,学术图书并非一定要以严肃、呆板的形式进行呈现。相关机构每年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中不乏学术图书。一本优秀的学术图书,除了内容精良外,精美妥帖的包装也非常重要,比如开本的大小要考虑页码因素和美观因素,内文的版式要与图书内容贴合,字体字号要便于读者阅读,封面的设计在体现美感的同时要与图书内容相得益彰,封面宣传文案要能凸显图书特点,等等。编辑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重视图书整体呈现效果,打造优质、美观的图书。
强化创新意识,提高融媒体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版行业也经历了一次次变革。当前,虽然纸质图书的出版仍是主流,但融合出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新常态,这就要求学术图书编辑增强融合出版意识,提高融媒体素养,做新时代融合出版复合型人才。比如,在出版纸质图书的同时,可以适时开发电子图书,有了纸质图书的内容资源做基础,电子图书的制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且有可观的市场回报。纸质图书出版后,可以探索与喜马拉雅等听书网站的合作方式,将图书文字内容转化为语音内容,便于读者“阅读”,同时也能扩大读者群。在纸质图书能承载的版面内容之外,可以通过添加二维码等方式对纸质图书相关知识点加以拓展,读者扫码即可收听收看,为纸质图书增加附加值,吸引读者购买。
“酒香也怕巷子深”。图书出版后,如何进行营销推广关系着图书最终的影响力。学术图书在营销方面也要打破传统的宣传推广模式,结合读者的购书习惯、偏好进行宣传推广。当前,读者获取图书信息再也不是通过传统的逛书店、阅读报纸的新书推荐等,而是依赖于手机和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深受大众喜爱,编辑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利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个人微信朋友圈来发布新书信息,与樊登读书等平台合作进行图书推荐和销售。多家出版社已开通了互联网平台账号,在抖音、京东等平台进行图书直播销售,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线上与线下结合、纸质书与多媒体资源结合,互为补充,能够有效促进图书的销售。
积极探索途径,提高国际传播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国际传播和话语体系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术图书在外宣方面大有可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许多外国读者对深入了解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著作、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著作等都比较受外国读者青睐。因此,编辑要提高国际传播意识,在选题策划阶段就要考虑成书是否适合国际传播,如果适合,应以何种方式进行,因此需要提前谋划,增加能够“走出去”的图书品种,提高国际传播效果。如可以通过国际书展等渠道,积极洽谈图书版权,进行版权输出;可以传播推广电子书;也可以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共同出版外文版本,等等。
此外,学术图书编辑也要解放思想,勇于尝试,积累学术图书国际传播经验,对外传播中国声音,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做出有益的探索。近年来,为鼓励图书“走出去”,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多家单位设立了专项资金,对版权输出的图书进行资助,如“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途径,积极推动学术图书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4(2).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邬书林.加强学术出版 打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识根基[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3-8-16(1).
[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E0A0F74-FCEA-4825-BAD2-D2CC6CFA4C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