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遥玻璃画的发展史
2022-06-11冀青琴邓晓华
冀青琴 邓晓华
一、中国的玻璃和玻璃器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以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并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在40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出土过小玻璃珠。
从古代玻璃器来看,自春秋至汉代为中国玻璃制造的早期阶段,当时已能炼制七种颜色的玻璃,制作工艺有模制、堆贴、镶嵌等。从出土的器物来看,有礼器、佩饰、明器等,均是小件器物。汉代以前的器物基本上都是单色玻璃,这是因为汉代以前玻璃器主要是作为玉器的替代品出现,因而颜色必然仿玉。只有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玻璃珠是个特例,装饰有三种以上的颜色。唐代的玻璃器颜色比较丰富,采用堆贴的方法在单色玻璃器上加饰其他颜色。从南北朝至明代,玻璃制作技艺有所发展,主要是吹制技术盛行,从而制作出瓶、罐、杯等容器。至清代,玻璃器的装饰才真正发展起来,最大的产地为山东的颜神镇,其次为苏州、广州等。其技术发展最快的是清宫玻璃厂,它是奉清圣祖玄烨的旨意建立的,一直生产到清朝末年。以康、雍、乾三朝制作最盛,形成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局面。
二、平板玻璃的制作工艺
(一)传统平板玻璃制作技艺
平板玻璃的传统成型方法主要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手工成型主要有吹泡法、冕法、吹筒法等,这些方法由于生产效率低,制作的玻璃厚薄不均、尺寸小、透明度低等,所以逐步被淘汰,只有在生产艺术玻璃时采用这种方法。机械成型主要有压延、有槽垂直引上、对辊(也称旭法)、无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一般需要切小块打磨修正才能真正平整,大块的平板玻璃都是奢侈品。这些方法在20 世纪70年代是通用的平板玻璃制作技艺。
中国古代玻璃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蓝色透明平板玻璃镶嵌在长方形铜框牌饰中,成分以氧化铅和氧化钡为主,铅、钡含量分别高达33%和12%,属于中国“铅钡玻璃”系统,这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平板玻璃。“铅钡玻璃”发展缓慢是由它的主要成分铅、钡造成的,铅、钡虽然烧成温度较低,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所以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平板玻璃不仅出现得晚,而且都是吹制成器皿手工辊压而成。1874 年,比利时制作出平板玻璃。100 多年前,宿迁发现了大量石英砂,一批有志之士采购设备、聘请技师,1902 年在宿迁创办了耀徐玻璃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块机械成型的平板玻璃,也使宿迁成为中国最早的玻璃日用品生产基地。
1906 年,美国制造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二)现代平板玻璃的产生
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国,在1958 年搭建了第一条连续生产浮法玻璃的生产线,开始生产廉价的大块平板玻璃。
三、中国玻璃画的源起
中国玻璃画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玻璃画是用油画颜料在玻璃反面绘制的图画,可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欣赏,因此被称作“反向玻璃画”或“玻璃背画”。故宫博物院有一批特别的玻璃画片,绘画题材包括耕织图、历史人物、山水楼阁、花鸟鱼虫、西洋人物等,绘制的精美程度非常罕见(如图1)。这批玻璃画原是清宫造办处收贮的乾隆时期的灯片玻璃。由宫廷如意馆画匠绘制,也有召集到京的广州画工所绘,长310 毫米、宽235 毫米,规格统一,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玻璃画遗存实物。
图1 故宫玻璃画宫灯片
绘制玻璃画所用的颜料有朱砂、雌黄、赭石、石青、石绿、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其中朱砂、雌黄、赭石、石青、石绿是中国传统绘画颜料,普鲁士蓝则是进口颜料。
普鲁士蓝1775 年左右进口至中国。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旨扬州筹备制作“萃赏楼”的内檐装修材料,在纱橱中发现了普鲁士蓝,乾隆三十九年完成并运进宫内安装,由此说明在乾隆三十九年前普鲁士蓝就已经在扬州地区使用。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港口广州可能出现的时间会更早一些。台北故宫博物院在郎世宁的绘画中检测到了普鲁士蓝,或许在早期传教士就将其带入了中国。在这套宫灯玻璃画片的样品检测中,每块中都发现了普鲁士蓝,因此中国玻璃画绘制年代的上限有可能提早到18 世纪30 年代,也就是雍正时期。
四、平遥玻璃画的特点和发展
平遥玻璃画起源于宫廷的宫灯绘制。晚清时期逐渐传入民间,成为一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形式。平遥玻璃画的内容以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历史典故为主;所用颜料是桐油加矿物石色。平遥玻璃画着色皆由一层层稀薄的颜料反复叠加而成,画工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控制画面,使后面添绘的涂层色彩能够透过之前画好的涂层,最终给观者呈现出几种不同颜色涂层调和后的色彩,从而达到意想中所追求的视觉效果。
平遥玻璃画与西洋玻璃画的绘画技法不同。西洋玻璃画油彩浓厚,正面效果突出、立体,而反面则几乎看不出绘画图案。而平遥玻璃画与其截然不同。
1.画面表现形式以中国式的平面表达为主,突出娱乐、装饰和教化功能,极具时代感。
2.玻璃画的敷色都较稀薄,即使涂绘第二层、第三层图案也能透出初始涂层的画面,正面图案清晰明亮,反面图案稍微模糊、黯淡,但依然可以看出画面的内容。
3.采用了两种背景绘制方法,大部分的玻璃画在主图案之外不敷色,保留玻璃的透光效果,既有图画又可以透光。
后来,受上海月份牌画光影造型的影响和颜色品种的增加,玻璃画的绘制水平和风格面貌得到改进,画面色彩明快,手法细腻,加上原有的金银花饰点缀,表现出了一派富丽堂皇的气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晋中地区各县相继成立了工艺美术厂、社。平遥县于1958 年3 月在城内东大街“三盛久”木厂成立了平遥推光漆器厂,下半年迁至城内西郭家巷,收售、修补“旧漆器”。1960 年至1962 年正遇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漆器很难销售,为适应当地民俗而开始制作玻璃画。这一阶段主要制作平遥玻璃画(镜框玻璃画),画工车间由薛生金带领,青年画工有邓光明、任中权、赵金英、乔金叶、张月英、靳翠兰等。其间,平遥推光漆器厂又从民间召集了很多画工,结束了平遥玻璃画分散的个体经营,发展为集体专业化生产。
平遥玻璃画从清末到20 世纪70 年代很盛行,是婚嫁、贺寿、乔迁、开业、室内装饰极其盛行的礼品,题材有山水、花鸟、人物、风景等,各具特色,形式有挂镜、六扇屏、中堂、座屏、柜、阁的门扇装饰等,做工精细,色彩清雅大方,并配置各式木质框架、铜饰挂钩,极富平遥古城的庄重和淳朴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