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物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11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物流知识点

□ 周 慧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9亿人,手机、电脑的普及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迅速。因此,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物流专业课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1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的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中职学生区别于其他学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中职教育也更加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中职物流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实操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设置,这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需求。但是就物流专业本身而言,在开设课程时需要考虑到较多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个人学习、未来工作以及企业岗位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都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而是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略得当的安排,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对于略讲的知识点不能够理解透彻。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在物流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得不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辅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

2 中职物流课程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丰富和完善课堂的教学知识内容。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物流相关理念进一步完善,物流专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当中,也正是这种较快的更新频率使得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得不针对培育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虽然在课后学生也能够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来开展自我学习,但是网上的内容过于复杂且分散,这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不便。另外,由于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强,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需要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2]。

同时,在物流教学的过程当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如何讲学生们就如何做,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地激发出来,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身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同时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中职物流教学的过程当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中职物流专业教育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信息技术能够弥补教师在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物流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的开展凭借的是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由于互联网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适当整理就可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视频,方便学生学习。微课主要是围绕着物流专业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展开的,在短视频当中展现出来的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重点、难点以及疑点。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同时课堂容量较大,往往在教学中费时费力还抓不住重点。但微课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情况,在单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习更加富有针对性,内容也更加精简凝练[3]。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所耗费的学习时间要短很多,一节微课时长大多是5~10分钟,一般来说不会超过12分钟。微课的出现带来了物流专业教学方式的革新,因为其能够展现出更加真实的物流岗位及工作场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进入这种更加真实的环境当中享受情景式教学,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加符合中职的实际教学需求。

微课在中职物流教学当中的融入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在中职物流教学当中的融入

3.1.1 课前预习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对于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同时根据教学目标来收集相关素材制作微课。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便是做好选题工作,在确定好知识体系之后,一个合适的选题能够让微课的主题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显著,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明晰学习的重点在哪里[4]。以《运输作业实务》课程为例,在制作相应的微课时,首先应该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再寻找相关知识点和素材进行支撑。例如“铁路运输实务”便可以作为微课设计的专题,从这一专题当中提取相关知识,例如铁路运输的历史、运输特点、零担运输流程、国内铁路运单填制等共计11个知识点都能够作为突出本节微课主题的内容。

3.1.2 课中学习

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时,如何运用好微课开展教学也是教师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说,在运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例如在介绍仓储管理中“商品包装”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事先向学生播放暴力分拣快递的相关新闻,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同时引发学生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其次便是知识点的选择和呈现。微课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其启发意义,让学生在看完微课之后能够有所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以“商品包装”为例,在课堂开始之前向学生播放有关新闻,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上面包装的相关知识,例如包装的作用、包装材料的选择等,由此来帮助学生构建起整堂课的知识体系;最后在一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合理运用最少的商品包装来最大程度地保护商品不受损伤。这样既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够让学生跳出课堂知识体系,学会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3.1.3 课后巩固

课后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就物流专业而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原理以及流程,这些内容往往具有复杂性、逻辑性强等特点。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也不尽相同,在传统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很难将知识点完全吸收并掌握,这时候就可以运用微课来进一步巩固课堂的成果,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关内容,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4]。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也能够帮他们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3.2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又被称为虚拟环境或人工环境,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可对参与者直接施加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并允许其交互地观察和操作的虚拟世界的技术。近些年来,随着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中职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入库作业为例,在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时,入库作业内容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入库作业内容与虚拟现实技术

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堂应当分为5个部分来进行。首先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随后进行课堂导入,向学生介绍一批特定货物,并讨论入库作业应当注意哪些细节;第三部分是新知探索阶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入库作业的全过程,从入库准备到货物接运,再到最后分配货位,都采用桌面型虚拟现实系统完成;第四部分是在教师展示和讲解完成之后,由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探索,熟悉入库的基本流程,以沉浸式系列系统为主;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由各个学习小组派出相关代表讨论学习成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5]。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在课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演练,巩固课堂所学。

4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要融入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微课、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生动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现代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优势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也很有意义。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物流知识点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虚拟现实炫酷来袭走出实验室坎坷漫长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