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望未来,发挥出版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2022-06-11张艾宁

出版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

记者|张艾宁

中国出版集团未来发展的路径规划,注定将会是一份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行业样本。

2022年是中国出版集团20周年华诞。20年来,中国出版集团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走过了一段筚路蓝缕、逐步壮大的不平凡之路,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全过程,经历了中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全过程。

如今,中国出版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集团,在中国的国家级出版项目、国家级出版奖励、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出版物进出口规模、版权贸易规模等方面均拥有绝对实力,在出版业中当之无愧居于龙头地位。

在这个激荡的时代,出版业渠道风云变幻,行业增长引擎亟须更迭,未来的道路应当如何走,才能走出自信与特色,实现自我的突破,是摆在每一家出版机构、每个出版人面前的深刻议题。而中国出版集团作为中国图书出版“国家队”和中国好书出版“第一集团”,其未来发展的路径规划注定将会是一份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行业样本。

为此,《出版人》杂志专访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永刚,分享中国出版集团在新发展阶段的规划与思考。

2035年,我国将实现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作为出版“国家队”,您认为当下中国出版集团在这一目标中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200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出版集团,成员单位大多为原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出版、发行、文化机构。目前,集团既有350年的中华老字号荣宝斋、125年的商务印书馆、110年的中华书局、90年的三联书店、80多年的新华书店等重要文化品牌,又有人民文学、人民美术、人民音乐等与新中国出版事业同频共振的“人字头”出版机构,还有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立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还有中国最大的出版物进出口企业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因此,集团有着鲜明的红色印记和光荣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传播机构,是中华文脉的重要延续者。集团成立2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走过了一段筚路蓝缕、逐步壮大、守正创新的不平凡历程,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全过程,经历了中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永刚

回顾历史、回望初心,中国出版集团始终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向,始终没有动摇过偏离过,这是党中央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广大读者对我们的期待。展望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版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要求集团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出版精品服务人民、深化出版融合发展、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出版强国建设的主阵地、主力军,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为此,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总体战略布局和出版业规划精神,科学编制《中国出版集团“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出版企业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工作举措,凸显集团作为出版“国家队”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中必须发挥、应当发挥、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与国家总体战略相匹配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集团还制定《中国出版集团落实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任务清单》,包括集团承担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复兴文库》、中华典籍整理出版等13项国家级工程项目,首批入选的75个专项规划项目,积极落实、主动参与的40多项重点任务,每一个项目举措都明确了承担单位、责任部门、工作目标,确保部署到位、落实到位。我们还将一体化推动出版业规划和集团自身规划的落实工作,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及时跟踪项目进展,适时开展评估总结,确保规划高效推进、取得实效。

中国出版集团在未来发展中重点关注和解决哪些问题?具体而言,确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总的来说,中国出版集团在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增强发展动力、提升治理能力、扩大品牌影响、打造新型业态,进一步提高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为建成世界一流出版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讲,主要是六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任务既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充分结合了集团当前的发展实际,聚焦主要矛盾和结构问题,着力巩固优势、补足短板。

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我们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做深做实,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储备更加丰厚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一个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完善激励约束引导,形成更加浓厚的、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我们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统领,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作为保障,这是集团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做好各项工作的最高原则,也是发挥党的领导优势的具体体现。

二是优质产品供给有效扩大。集团要更好顺应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国家级奖项、国家级项目、优秀畅销书数量、市场占有率上持续领先,不断提升单品种效益,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我们要建成若干国家级文化产品集成与出版平台,包括工具书云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优秀人文社科作品孵化与出版平台、百科知识集聚与分发平台、美育全媒体开发应用平台、出版物互联网发行平台、文化产品创新与销售平台、跨语言大数据服务平台、数字科技文献安全存储与运营平台等一批国内一流、具有行业引领示范作用的重大融合发展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融通作者读者、供给需求、线下线上、海内海外,形成新型文化出版生态。

三是品牌价值得到充分彰显。集团拥有的众多传统知名文化品牌是我们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发展质量的重要象征,也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维护好、运用好的核心资源。因此,我们提出以品牌建设为统领,在打造标志性品牌企业、产品和服务方面持续发力,将品牌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新时代“中国出版”品牌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更具竞争力,让品牌企业更富时代精神,焕发生机活力,让品牌产品和服务更具时代色彩,引领阅读风尚。

四是新型业态贡献持续

加大。推动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内容创作生产,推动优质内容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主平台发展,全面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更好发挥数据资源、版权资源核心价值,推动出版产业链价值向上向外延伸,初步形成“文化+”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发挥集团化运营的集约效应。

五是出版“走出去”工作有效增强。在版权输出数量上,要保持国内第一的位置,同时不断提高内容质量,争取涌现一批行销海外的优秀图书。推动国际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不断加强出版人文交流。有效发挥海外机构的功能,从多个维度深化国际出版合作,从而提升对海外文化需求和出版市场的把握能力。

六是企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企业治理体系,明显提升科学管理能力、资本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防范能力,集团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更加顺畅高效。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要求更加精准化差异化,各层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增强。

近年来,我国主题出版蓬勃发展,生机无限,在该领域,中国出版集团有怎样的经验?未来,中国出版集团将如何继续在主题出版领域做出特色和影响力?

对集团的出版工作来说,主题出版是一项突出而重要的工作,抓好主题出版就是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实实在在的落实,是我们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主题出版是集团出版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大作为,是立足于新时代,引导社会阅读、服务国家发展、展示中国形象的出版使命,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主导。

集团一直在努力探索主题出版新思路新路径,既抓好直接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时政类选题,同时不断丰富拓宽主题出版的内涵,在文化知识层面更多地以学术的方式、人文的方式、知识的方式,做好学理性的、大众性的主题出版,逐步形成了中国出版特色主题出版。在具体实践上,以“四个结合”为抓手,不断完善主题出版两个效益相统一的管理机制。一是中长期规划与近期重大时间节点结合。加强统筹管理,把主题出版列为集团一级产品线,在年度选题论证会上单列主题出版选题。二是内容题材广度与重点选题深度结合。既抓好面上的部署,又抓住重点选题、重点单位进行专题推动、一对一的推进。三是多种扶持政策结合。以后期奖励性资助为主,同时对个别重点项目,尤其是极具畅销潜质的、双效俱佳的选题,利用专项资金等方式予以前期支持。四是选题建设与营销宣传结合。注重多维度打造主题出版品牌,充分利用“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平台,将主题出版类别打造成榜单中的标志性板块。在重点媒体以及国内外书展上对优秀主题出版图书予以重点展示和推介。

在上级管理部门指导下,近几年来集团在主题出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出了一批颇具影响的重点图书,形成了纪实文学系列、“一带一路”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党史系列、脱贫攻坚系列等特色主题产品集群。特别是围绕建党百年,从集团人文社科出版特色出发,集中力量推出“六个一百”建党主题出版项目,通过百部文学纪实作品、红色经典影片海报、党史图片展览与记录、红色经典故事连环画、红色经典歌曲集、红色经典电影连环画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史走进读者眼中心中。仅2021年,集团就涌现出《中共党史十二讲》《百年革命家书》《1937,延安对话》《靠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中国冬奥》等一批精品力作,13种出版物入选中宣部2021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创历史最佳成绩,14种出版物入选中宣部“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书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021年集团编辑委员会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主题出版资源统筹,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主动策划重大主题出版项目。围绕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挥集团人文社科学术出版的特色优势,策划“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中国出版纪录小康文库”“中国出版国家公园文库”等重点项目,并形成第一批成果;《习近平扶贫故事》销售60多万册,输出40多个语种;研究出版社推出一系列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思想的出版物,成为业内唯一一家以从事相关主题出版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的出版单位。

未来,集团将继续加大主题出版顶层设计和投入力度,在集团“十四五”规划中,对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做出专门部署,特别针对主题出版设置了专栏,包括十大类项目,是所有专栏里项目数量最多的;在发展指标体系中,专门设置了体现主题出版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指标项。将积极策划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选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中长期主题,建设重点选题库。持续拓展主题出版内涵,打造具有鲜明人文特色、先进文化追求和一流专业品质的产品集群。进一步发挥集团编辑委员会统筹职能,逐步形成集团组织协调、各出版单位分头实施的重大主题出版项目运行机制。更加关注主题出版物宣传营销,加强发行渠道建设。

在重点工程、产品线与项目上,中国出版集团有怎样的具体规划?

出好书、出精品是中国出版集团的职责使命、立业之本、发展之基。无论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商务印书馆,古籍整理的重镇中华书局,党中央直接领导成立的文艺出版机构人民文学、人民美术、人民音乐,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还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成立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等,一直在为传播进步思想、凝聚民族精神、构筑文化高峰、构建知识体系做出重要贡献。首版《毛主席诗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点校本“二十四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围城》《白鹿原》《东方红》歌曲集等优秀出版物,对社会文化进步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年来,集团着重抓四个方面精品出版: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和《复兴文库》两大党中央交办的重大工程;二是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以及国家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辞书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项目等国家级的重点项目;三是主题出版,突出抓好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出版物;四是出版产品线建设,突出优化结构、突出单品种效益、突出双效统一、突出文化影响,在语言、社科、文艺类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少儿、教育、财经、科技、法律等细分产品线上持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集团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国家重大奖项总量全国第一、承担国家级项目总量全国第一,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第一。当前,出版业发展正面临很多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媒介环境,各种娱乐化的“浅阅读”和短视频冲击着严肃阅读、深度阅读。读者的阅读习惯、购买习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疫情加速了这一演变。我们也感受到,纸质图书增长逐渐乏力,实体书店经营越发艰难,融合发展转型面临压力。发展环境越是复杂,出版工作越要保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文化情怀,强化出版核心功能,聚焦出版主责主业,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发挥好出版在把握内容导向、助力文化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丰富高品质出版供给,提供高效能出版服务。

正是基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判断,集团对传统出版主业各环节、全链条做了全面部署,规划设计了一批重点项目。总的思路是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出版主业实现质量变革。持续深化导向管理和出版创新,做优主题出版,做大主流出版,强化基础性出版、引领性出版,抓实重大出版工程,优化图书出版结构和生产经营流程,持续提高出版物供给质量。我们要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气质、中国水平的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