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策略研究
2022-06-11唐秀英
唐秀英
摘要: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基础,它帮助学生从时空的视野理解和欣赏世界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发展个人的世界眼光。本文致力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策略研究,希望通过积极探索,总结出区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原则,归纳出科学的区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原则;选择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从全国来看,主要有四个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鲁教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图版),但四大出版社都没有针对“高中区域地理”部分出版教材。这是因为一方面高中课标、考纲等并没有对该部分有明确详细的说明,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学在区域模块要求更详尽。但是现在的高考地理的核心素养中又特别强调“区域认知”,所以现在的高考仅用初中的区域知识是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枯燥冗长
传统的高中区域地理部分教学内容枯燥冗长,一般是从概论到分区,从自然到人文,从要素到综合,这种编排思路是准确无误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显得拖沓、重复、重难点不突出,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总给人一个感受——“杂乱”。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区域地理》资料。但现在市场上的其他版本资料层出不穷,这就让我们老师在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疑惑,常常把握不准,我们应该选取何种有用的区域内容来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课标要求具有不确定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区域地理中的要求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区域地理教学更多的应该采取案例式教学,但是我们在高中实际教学中生怕学生对每一个区域掌握不够,一般都采用“皆讲”的形式来获得心里的自我安慰,但是效果却适得其反、事倍功半。选择怎样的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从而使我们在教学中理清正确的教学思路、找准经典的教学案例、搭建牢固的知识框架、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一)要素性与综合性相统一的原则
区域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各类地理要素的研究。学习探究每一个要素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学习要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各要素的内涵和特征。区域地理中各地理要素不是孤立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地理要素之间是统一演化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一个区域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变化。
(二)区域性与主题性相统一的原则
区域地理是以某区域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区域就应该有其区域的主要的、突出的特征。我们没必要每个区域都按部就班的细数其所有特点,我们更应该找准该区域的主要问题来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学习中亚时,我们可以直接抛出该区域的主要问题“盐碱化”,从盐碱出发,设置层层问题,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等,利用一系列问题来渗透中亚地区区域特征的学习。
(三)科学性与生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我们要学会从复杂的区域间找到科学性、生活化的区域知识。比如南美洲玻利维亚有著名的乌尤尼盐沼,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天空景色,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是生活化的情景,人们可以在这里拍照,那这样的生活情景又孕育怎样的地理科学呢?我们可以以此为学习主题,探究“天空之境”的地理奥秘,可以系统的研究当地的地形地势、天气状况等。
(四)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统一的原则
区域地理中某区域的特征看上去是某种作用的结果,其实真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探究清楚其形成的过程,如欧洲挪威西海岸多峡湾地貌,那形成过程是什么呢?我国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那其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又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明白该区域“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只有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去解释更多的现象。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依据课标选内容
课标是我们区域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可以在义务教育(初中)课标中精选出适合我们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课标来深入研究。如课标“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俄罗斯的交通方式以及分布图来展开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迁移到美国的交通线路分布特点,也可以迁移到澳大利亚交通分布的特点。从某一课标出发,把与其关联性较大的区域串联起来对比教学。
(二)依据区域选内容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是在系统地理学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和运用的过程,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问题,世界七大洲四大洋都各具特色,为了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各区域的典型特征,我们还是可以以区域为背景,选取有价值的典型问题来讲解,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掌握该区域的基本内容。例如,东亚侧重讲解季风气候的异同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北美主要侧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极地地区主要侧重气候、资源、科考等。
(三)依据教学阶段选内容
整个中学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教学,第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系统的学习,以各大州为单位逐一的学习。第二,是高中二年级阶段,主要是深化学习,利用高中地理必修一二的系统知识来解决区域的实际问题。第三,是高三复习强化阶段。就高中阶段而言,高二年级可以采用“以区域来选内容”的方式,因为高二学年教学时间较长,而且是学生地理能力的提升阶段,更应该在各区域强化学习,加强区域问题研究。高三复习阶段因为有了前面的区域认知能力,可以采用“以课标来选内容”的方式,更加体现问题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更能提升高三阶段的复习效率。
(四)依据学情选内容
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老师的教学情况是不同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灵活多变,依据学情来选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教学内容也更具开放性、多样性和合理性。我们的教学归根到底都是让学生更好的“学”,培养學生的学习能力,用以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区域性问题。
四、结束语
区域地理教学内容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开辟更多、更好、更科学、更具特色的区域地理教学内容,培养更多具有地理素养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