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06-11朱雨娜
朱雨娜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而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学校只在意语数英等基本学科的成绩与教学,而对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持漠视态度,然而这些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国外,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基本思路。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能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美感,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促进孩子养成爱思考,多创造的能力。因此,我国在美术方面的教育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对如何科学的开展美术教育,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做了简要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脚步,一味“填鸭式”的教学只会抹杀学生们对于美术的兴趣,美术课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而不是像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一样枯燥无味。因此,如何上好美术课,并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每所学校与老师都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1.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能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多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创造作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创造能力。而反过来,孩子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也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美术作品,给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想象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能够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艺术家通常不是突然就成为艺术家的,而是经过了不断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有的学生在艺术方面是有天赋的,但因为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家长对艺术的不重视,很有可能导致其天赋被埋没。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的调动学生们参与美术作品的设计、调色、绘画,并亲自让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有的学生也许会通过课堂来发现自己在美术上有特殊的本领,从而对美术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同时教师也能因此发现在美术上有天赋的同学,从而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培养,防止学生的才华被埋没。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创造能力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在美术课堂上对创新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便能让学生较早的接触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今后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多用创新的方式解决,促进学生养成多思考,多动手的良好习惯[1]。
2.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
2.1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案,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们对于美术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天真的年龄,他们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一切赞美都会很开心。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老师们必须要思考如何设计有趣的教案,如何营造欢乐的气氛,如何布置合适的作业,争取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实际课堂中,教师们可以引入问答奖励法、游戏积分法、模拟角色法等多种授课方法,以增强学生们的课堂体验,让学生们把美术课当成快乐、有趣的课,从而对美术产生兴趣[2]。例如,在讲解《动物明星》这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许多关于动物的小问题,邀请学生们回答,对回答正确与错误的小朋友们都施以相应的赞美,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孩子们对教学所提到的动物进行模仿,比比看谁模仿得最出色,让孩子们充分融入课堂,增强对课堂的兴趣。
2.2积极安排学生绘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为什么要选择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呢,因为创新创造能力的来源便是想象力,而美术作品需要的也正是想象力。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創新创造能力,就需要不断的让学生参与美术作品的设计、绘画与点评,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的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显著的提升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要坚持学生亲自创作原则,不干涉学生的创作方向,而是为学生在绘画技巧上进行帮助,不能去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保证每一幅画,每一幅作品,都是独特真实的存在。例如,在讲解《想象中的怪兽》这堂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对怪兽有一个认知,教师们可以先对怪兽的特征进行一番描述,比如“巨大的双脚”、“尖利的牙齿”、“庞大的身躯”等,接下来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脑海中的怪兽落到画纸上,同时教师要对孩子们的画进行对观察多指导,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完成作品,可以告诉孩子们头部要怎么画、躯干要怎么画、如果给怪兽添加一些伤口,一些血液,是不是会让怪兽显得更加凶猛强大呢等等,引导孩子们往细节方面做想象,充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思维。
2.3运用生活素材开展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习总书记有言,艺术工作者们要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来,要植根与人民的一朝一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美术老师们要尝试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在讲课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懂的艺术品,提高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好奇,促进孩子们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自行创作想要的作品,全方面的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3]。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开展户外课堂活动,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在操场、公园内,给学生们讲解叶子的脉络,花朵的轮廓等一些天天都见却没注意过的生活细节,提高孩子们的眼界。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捡乱丢的废弃水瓶,并用这些水瓶动手制作一些小玩具。例如,在教学《我也能造飞机》时,教师便可以将课堂搬到户外,并让学生们利用这些材来制作飞机,比比看谁制作的飞机最漂亮。还可以广泛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制造些与飞机有关的其他物品,如直升飞机、战斗机等。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们的美感,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奠定基础,还能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创新思维,在愉快的课堂中解放思想。因此,美术老师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与美术教育的内在联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课堂中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意识。
参考文献:
[1]曹书德.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教育,2018,4(16):78-79.
[2]陈鹏鹏.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06):129-130.
[3]王忠秋.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9,9(07):157.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