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乡土民俗的研学旅行现状调研和对策分析

2022-06-11薛立刃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

薛立刃

摘 要: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本文借家长、学生的两份问卷调查结果及实践经验,尝试从深入整合乡土资源来解决去哪儿的问题;完善体制,建立研学旅行课程化协商制度——解决怎么去的问题;规范研学课程、培训研学导师——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设计多样研学旅行方案、探究《活动手册》开发——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通过这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研学旅行;地域乡土民俗;研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4-0043-03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nd study travel based on regional and local folk customs

——Taking the study tour of local folk custom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Fu'an as an example

XUE Liren (Fu'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Experience is the best learning, and research is the most beautiful encounter.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wo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here to go from in-depth integration of loc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system and establish a research and study travel curriculum-based negotiation syst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go; standardize research courses, Train research tutors -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teach; design various research travel plans,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tivity Manual" -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lear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hrough these aspects.

【Keywords】Study trip; Local folk customs; Study course

1.現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是研学旅行的保障方、决策者和组织者,中小学生则是研学旅行的主体,研学旅行目的地、学校、家长、旅行社等要素构成研学旅行活动的完整领域,其中,政府的介入是要素之一。福安市的研学旅行正处于校方碎步尝试、旅行社热心观望、政府淡定矜持、教育管理部门顾左右而言他的阶段,不过据调查显示,家长、学生对开展研学旅行的热情非常高,他们不约而同地认同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地以市内为宜。因此,开发本地市的研学旅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2)发展优势

第一,旅游资源丰富。福安有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中国传统文化名村廉村等。是“中国中小电机之都”“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南方葡萄之乡”“中国民间船舶修造基地”“中国绿竹笋之乡”这样的地域特色滋养着福安的红文化、畲文化、古文化、茶文化、廉文化,这都是开展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丰富资源。

第二,民俗风情浓郁。首先是畲族风情,福安是我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三月三对歌、捣糍粑、乌米饭、畲族婚庆等畲族的独特风情很有吸引力。其次,徐江火树敬祖节、清明送光饼、穆阳正月赶墟文化节、端午送油扇、正月初一到十五独特的过年习俗、溪柄端午“写字饼”、潭头下洋村丰收民俗文化节、穆阳线面节等也独具特色,富有人文底蕴。

(3)福安市开展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学旅行项目缺乏规划和设计。家长问卷显示,43.11%的家长都希望学生的研学旅行时间在2~3天为宜,而57.38%的家长则认同研学旅行以市内为主,但是福安市内各旅游线路能提供大批学生吃、住的场所少之又少。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出行,按照目前福安市内学生班级数,一个年段出行可能涉及500~1000人。

第二,研学理念淡泊。一大部分人认为一群人在户外玩玩游戏就是研学旅行,带学生出去走走看看就是研学旅行。有的“只旅不学”,譬如有一所学校研学旅行到一个美丽乡村,展开横幅拍拍照,大家走走看看,摊开桌布吃个野餐,研学旅行结束。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几乎没有意义,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的“只学不旅”,一些学校打着研学的旗号,集中学生换个地方上学科课程,间或做个游戏。学生还是在被动地学习,如何谈得上在与自然、社会的接触中自主探究?

学校组织研学旅行要明确目的是获取和应用知识,设计的线路要能创设研究的情境和条件,活动组织要凸显“双主”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通过旅行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第三,缺乏互信机制。学校、社会、旅行社、家长互信机制未形成。研学旅行确实更应该是公益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但又必须有社会各方、旅行社等的加盟。教育部门、学校不敢组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长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参与校方组织的研学,另一方面又在费用、安全上特别不放心;旅行社很乐意组织,不过在收费方面肯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研学的“研”与“学”的质量可能会被弱化。

2.加快发展福安市研学旅行的对策建议

基于我市青少年研学旅行发展的可行性和限制条件,特建议以下实施策略:

(1)深入整合乡土资源,解决去哪儿的问题

去哪儿研学?需要整合当地研学资源,如地质公园、风景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劳动实践基地、少先队实践基地、非遗传习所、博物馆等资源,必须对接学校课程,学校教育活动分步骤执行,针对年级、年龄等的不同而做出整合与调整。甚至在景区开发、基地建设之初,可以将研学考虑在内,结合专家、教师等的意见,设计成集大众旅行、研学旅行、党员学习实践等多种实践模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加强对本土課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针对自然、科技、民族、民俗、红文化(畲、茶、红、古、廉文化)进行充分考察与了解以寻找有效的课程资源。这样,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实践育人平台。探讨以学科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实践学习的指导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2)完善体制,建立研学旅行课程化协商制度——解决怎么去的问题

研学旅行强调多方主体参与,教育主管部门、旅游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学校、家长及学生多方如何有序参与?而目前福安所做的探索均未达成多方主体协商参与研学旅行课程化场域的理想状态,有的是校方独立完成,如实小富阳校区结合春秋游举办的主题研学,学校设计课程、选定目的地、自行组织;有的是校方组织,家长出资,如福安一中溪柄红土地研学,校方设计课程、选择路线,家长出资、联络后勤等;有的部分联合了旅行社、研学基地的共同参与,但极少有彰显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话语权,为什么学?学什么?带着什么问题来,解决了什么问题走?学生茫然无知,就是走走看看,热闹热闹。学生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尽管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邀请了专业导游、专家进行讲解,但学生群体学习方式与学习需求和其他游客存在客观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研学旅行课程化涉及多方主体利益,能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协商?与其他协商机制不同,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中的协商机制需要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核心,继而形成全员育人的社会合力。山东做法很有参考价值,山东烟台首先在制度上确立有效利用“福利彩票”基金,专项用于“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并在教育局成立“综合活动实践中心”,各有资质的研学实践基地如博物馆、展览馆、非遗基地、学生实践基地等每年向中心申报成为实践基地,经资质审查结合及往年教师、家长和生的评价给予相关单位补助,成为基地。当年学校组织前往该基地门票及服务等方面予以免费或部分免费。每生每学期70元的研学经费补助学校,由学校组织。当年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前,首先要在相应网站公示主题、目的地进行招投标,相关旅行机构招投标过程由家长代表全程参与,由家委会决定经费开支收取等。特别强调的是,每位学生单独与中标的旅行承办方签订合同。研学过程,旅行公司除派出研学导师、负责人外,还邀请学校教师全程参与,因为只有本班教师才熟悉学生情况,能最好地为学生的研学旅行保驾护航。同时,研学后的课程也由本校教师回校组织,有利于研学旅行的评价延伸,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教育和旅游部门、乡村建设部门相结合,可以使两个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学校将烦琐的旅行交由经验丰富的旅行机构代为操作,而集中精力关注“研”和“学”,既能转移风险,又能给学生减轻经济负担,使研学旅行既有“学”又有“游”。

(3)培训研学导师,规范研学课程,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培训研学导师,导师是“教师+导游+心理咨询师”三种身份的集合体,需要抓住导研、导学、导游和导行四个节点,在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层层落实。

第一,行前阶段——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之前的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最核心的是做好几件事情:A.确定目标;B.选择资源;C.组织架构的建立;D.研学手册的编制;E.行前指导课……同时注意做好实地考察、路线确定、方案确定、机构选择、各方协调、学生教育等工作,才能有利于研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行中阶段——带着课本去研学,带上问题去研学。

行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学校可以运用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模块化、个性化、微型化的选择性、探究性、合作性课程。行中阶段又是核心阶段,有着预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等特征,既是研学前课程的延续,又是延学后课程的开启,不是研学课程的结束。研学中课程组织得好,能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学习了解,甚至可以触发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研发。

第三,行后阶段——评价总结阶段。

这个阶段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阶段,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研学课程学习提升阶段。研后收获与交流,研后认识的提升,研后问题的提炼……可以说研学旅行后的评价总结阶段对本次研学品质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研学作业的完成、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成绩的认定等内容。

首先,研学作业的完成。在行前的研学方案里或在研学手册中,一般都已预设好学生的研学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课中阶段体验、探究、生成,研学后整理和完善作业。

其次,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成果的展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以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研学成果的展示实际上是一种课程评价方式,有利于检验研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研学成果的展示还可以实现研学成果的物化和延续,以提升研学的实效性。

总之,学校研学课程开发,在设计时要注重“三个必须”:旅行目的地必须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调研路线必须能满足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的需要,行程安排必须留有足够的讨论时间。

(4)设计多样研学旅行方案、探究《活动手册》开发——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准确把握实践育人实质,以研学旅行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形成设计方案。研学旅行是以旅行的方式亲历一个完整的过程,其开展有的是主动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我们以专题问题、问题导学方式,结合当地、本校实际,组织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研究方式,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科学的研究方法、实践方式,如社会科学里的访谈、调查、问卷、资料收集,自然科学里的观察研究实践、研究项目设计中的社会类活动设计、科技类发明创造活动等。

因为研学是开放情境中的学习,教师指导不像在学校课堂上能直接抵达,所以需要用研学手册提供学习支架,方便学生随境随时提取。手册只是一些支架和想法、设计的纸质承载,是研学导师课程的一种预设。需要弄清楚,我们到底想用它承载什么,又不能过细,限制学生的自主研学与发现。

3.结语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关于儿童旅行的意见中写道到:“教育的最后一部分通常是旅行;一般认为,旅行之后便大功告成,造就一个绅士的工作终告结束。”社会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学校,大自然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大宝库。研学旅行,是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方式变革的一个亮点,随着不断地完善,定会有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行合一,止于至善。

参考文献

[1]苏芮.研学旅行如何“研学”[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08).

[2]刘璐,曾树林.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8 (02).

[3]邓宁.研学手册的设计、使用与拓展[J].辽宁教育,2019(10).

[4]卢立涛,王泓瑶,高峰.治理视域下的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模式、问题及反思[J].中小学管理,2019(07).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