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也可使用家庭干预技术
2022-06-11王聪刘红娜
王聪 刘红娜
健康的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个人精神的营养站。病态的家庭则可能成为人们精神消耗的源头。特别是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的支持和陪伴就显得越发重要。
小欣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疾病发作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过分担心自己和家人身体状况,委屈哭泣,无意义感,甚至敏感多疑,感觉周围人针对自己。继而加重了悲观、委屈、无力感,致使病情反复波动,形成恶性循环。
经了解得知,小欣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发生冲突。尤其是父亲失业后长期居家,和外界减少联系,更恶化了夫妻之间的关系。父亲习惯发牢骚,习惯于表达负性情绪;母亲则在如此的家庭关系下,也经常情绪不稳定,崩溃自责,但同时还坚持工作,照顾小欣的病情,艰辛地维持着家庭的完整。
面对上述家庭功能失调的抑郁障碍患者,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是无法改变抑郁障碍的预后、发展进程及社会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也因服药依从性差,对疾病及用药没有正确的认识,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日间康复病房针对“问题家庭”,对小欣及其家庭进行家庭干预,以期待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患者的全面康复。
那么,什么是家庭干预技术?家庭干预有哪些内容、形式,效果怎样?治疗的原则、展望又是什么呢?
什么是家庭干预技术?
家庭干预是以患者家庭为医疗服务对象,治疗工作的重点集中在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减轻病态家庭模式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建立正常的家庭生活模式。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家庭教育、危机干预等综合的、有效的干预模式,将医疗处置的重心从治愈患者症状延伸到改善其社会功能。由于家属与患者一起接受家庭教育,从而改善患者的家庭环境,真正地将生物学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技能训练、危机干预结合起来,实现多学科合作治疗精神障碍。
家庭干预的内容有哪些?
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可以安排进行家庭干预。具体的家庭干预内容包括:
● 对于家庭功能的评估:评估患者以及家庭基本情况、功能水平、家庭情感表达;什么是精神疾病,其主要表现及其特点。
● 康复技能的基本知识普及:家庭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疾病技能训练、社交功能训练、问题解决技能训练、职业康复技能训练;
● 通过团体家庭干预,为不同患者家属提供交流平台,家属可以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与支持。
家庭干预的形式包括什么?
根据家庭对于治疗以及精神疾病康复的需求,家庭干预形式分为团体干预及个案干预。
团体干预是在精神科医生的带领下多组患者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主要解决患者及家庭的共性问题,例如对精神障碍症状的了解,服药的不良反应,服药周期长短等,也涉及家庭成员对精神障碍疾病的看法,使家庭成员科学认识疾病,减少精神障碍带来的病耻感。
个案干预是精神科医师与个体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合作,共同找出个体患者及其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找到家庭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患者及家庭各成员的需求,确定治疗的周期,预约治疗的时间等,协助患者解决家庭中的冲突矛盾,改善患者家庭环境,利于患者疾病全面康复。
进行家庭干预技术的目标?
◎ 使患者及家属能科学认识疾病的症状、复发先兆、药物不良反应。
◎ 改善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促进疾病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减少疾病复发及再住院率。
◎ 减轻家庭各成员心理压力,增加治疗信心。
◎ 患者及家属科学地看待疾病,减少病耻感。
家庭干预的原则
家庭干预要求精神科医师首先要和家庭成员之间成功建立治疗联盟,并需建立稳定与信赖的关系,了解患者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评估家庭功能,有针对性地结合大家的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遵守基本原则。
◆ 中立以及保密原则。
◆ 精神科医师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和家庭成员之间交流,使家庭的问题在精神科医师的帮助下得以确认,并以家庭成员能接受的方式提出问题。
◆ 同时对家庭中其他问题保持敏感,循序渐进,对治疗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
◆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是决策者,而是帮助家庭成员成长,推动家庭成员找到共同改变的动力。
家庭干预的实际应用
病例中小欣和他的家庭存在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困难的问题,起初的家庭干预,在家庭成员中间推进比较困难。例如父亲受原生家庭父母關系不和影响,不愿意参与进家庭干预。母亲想给小欣积极温暖的家庭环境,但是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好像能力有限。小欣也因家庭生活中由于沟通不畅经常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出现胃痛、不思饮食等躯体化症状。
在家庭干预过程中,评估患者以及家庭的一般情况后,我们发现无论对人对事有怎样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小欣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他们都希望小欣能够尽快好起来,开始正常的生活,能够建立起正常的社交,完成基本生活。因此掌握到具体的细节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开发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的资源,建议家庭成员给彼此空间,同时为小欣做日常生活的规划,鼓励小欣每天坚持按计划做事。同时也鼓励其父母可以在各自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增加彼此的支持,以及自身的成就感等。
经过几次家庭干预后,患者家庭成员之间在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慢慢减少,日常生活给母亲带来的压力也缓解很多。看到小欣能坚持做每日的计划,一天天在进步,母亲欣慰地称:“妈妈觉得自己这辈子最骄傲、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有了你,看着你的一步步成长非常开心,你有多优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每一天都不一样,你的每一天都独一无二,你的每一天都能有小小的进步。”
家庭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家庭的期望、危机、价值等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同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也会对家庭构成影响,而疾病则会对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通过家庭干预,家庭成员不仅可以使患者减少自行停药概率,也能及时发现患者早期复发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使患者更有信心战胜疾病,最终适应社会,恢复社会功能,达到完全康复。E70E9006-6714-40E8-B1F7-F09041E67F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