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2-06-11李霞

科技风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防治措施

摘 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的基础部分,通过园林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良好的居住空间。但是,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病虫害不仅会威胁植物的健康,还会造成植物死亡,应用以往传统型的化学防治技术难以有效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甚至在化学防治技术应用中出现了环境破坏现象,不利于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技术是当前应用的先进技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能够改变化学防治技术面临的劣势,具备非常强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园林植物的生长状态与植物种植效果有着直接联系,而且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园林植物有更好的生长状态,创造更加适宜的居住空间,必须要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建立良好的园林建设,推进园林工程的全面发展。在园林植物生长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其中,病虫害是影响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园林植物生长中需要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确保园林种植技术的进步。目前,在我国的园林植物种植中,针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手段相对较多,而且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也实现了防治技术的更新。生物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病虫害的抑制作用,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具备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1 生物技术的基本内涵

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前提下,生物防治技术应运而生,与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有着紧密联系。生物技术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主要坚持生命科学技术为主要的依据,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技术的融合,满足病虫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自然手段满足植物病虫害的治理,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在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针对生物竞争者、寄生虫以及捕食者等进行作用,即达到病虫害的防治物目标,又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2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利用生物技术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满足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在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结合病虫害的天敌,有效地实现病虫害源头的治理,相比于以往的治理方法,能够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生物平衡实现对病虫害的制约,保障了园林病虫害治理的科学性。第二,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具备着非常强的优越性。在以往进行病虫害治理时,大多采用农药喷洒或者通过对病虫害生活习惯的分析,实现对温度与湿度的调节。应用这种防治技术虽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病虫害防治目标,但是由于大量的化学农药使用,再加上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整,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破坏现象,既不利于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也容易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产生新的病虫害。第三,生物防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确保使用者以及植物的正常生长。生物防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满足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降低了农药残留,确保植物生长过程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而且生物防治技术在应用中结合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选用不同的防治手段,能够满足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升,具备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園林植物病虫害现状

3.1 园林病虫害种类多样

不同地区在园林植物的养护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类型也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研究发现,在植物病虫害中最常出现的是锈病、褐斑病、白粉病以及炭疽病四种。第一,锈病。锈病出现之后能够造成植物的侵害,引起植物叶片出现黄褐色的斑点,最终造成植物叶片发黄。第二,褐斑病。在植物感染褐斑病之后,在植物的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斑点,在后期会出现叶片的发霉,随着褐斑病的加剧,植物叶片上会形成大片的斑群。第三,白粉病。在植物感染白粉病之后容易出现叶片的灰色,并且呈卷曲状态,植物的叶片上会形成白粉,严重将导致植物的枯萎、死亡。在花瓣植物感染白粉病时有可能引起不开花或者通过花茎蔓延到花饼或者根部。第四,炭疽病。炭疽病主要是影响植物的叶片,在发病初期叶片会逐渐出现绿色的褪去,而且出现的病状面积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大面积的病斑,病斑往往呈现深褐色,叶片上还会存在大量的斑点,此种病毒出现在植物上不容易脱落,对植物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大。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虫害类型,而且也会根据不同季节出现一定的变化。比如,在春季气候变暖出现的介壳虫、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现象较多,为满足病虫害的防治要求,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落实科学的防治办法。

3.2 病虫害破坏了园林植物生长环境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然而一些工作人员具备的理论知识不足,往往只依靠农药喷洒进行病虫害的治理,采用此种手段不仅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大量的农药使用还会造成土壤和水环境的破坏,降低植物自身的免疫力。另外,大量的农药在喷洒过程中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恶性循环,造成新的病虫害出现。

4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措施

4.1 应用天敌防治

在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可以采用以虫治虫的方式满足病虫害的治理,在选择该方法时,要求工作人员首先针对需要进行治理的区域考察与分析,了解病虫害存在的实际状况和病虫害类型,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食物链,根据食物链科学设置病虫害的治理方法,结合不同层级选择恰当的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并且对选择的天敌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析。通过引进针对性的病虫害天敌,降低病虫害的恶化,遏制病虫害繁殖,降低病虫害对植物造成的影响。在天敌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针对病虫害的天敌需要做好保护,利用恰当的防治措施,保障在繁育过程中虫害数量达到绝对可控,并且始终保持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多于病虫害的数量,发挥病虫害天敌的防治优势,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二,在天敌选择方面需要适当地增加雌性天敌数量,让天敌得到有效繁殖,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第三,在建立的病虫害天敌体系中,需要根据天敌的品种和数量进行科学分析、精准计算,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天敌引入之前要确保基本不存在病虫害天敌,通过增加天敌品种构建完善的食物链,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2 运用菌类防治病虫害

利用菌类进行病虫害防治是生物防治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技术类型,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将菌类放置在植物生长区域内,利用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病虫害的规模和数量。在应用菌类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需要工作人员针对病虫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和调查,结合实际数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不同季节选取不同的治理方法。不同季节出现的病虫害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进行菌类选择时,也需要结合病虫害的种类展开分析和探讨,明确哪种病原微生物会对病虫害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实现对园区内微生物实际状况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病原微生物能够真正起到病虫害的抑制效果。目前,人们最常用的菌类包含青虫菌、松毛虫菌以及杀螟松杆菌。在菌类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中应用手段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其中包含了喷雾法、诱杀法以及土壤处理法等方法,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虫害类型选取恰当的防治手段,在应用该方法时需要遵循应用步骤,准确了解园区内部的病虫害类型,充分发挥菌类的应用价值。比如,在防治开始之前,针对相关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在菌类药物选择方面需要达到较强的可行性,确保植物生长体系的安全,让菌类实现对病虫害的抑制,满足病虫害的治理要求。

4.3 加大对人工诱杀技术的应用力度

人工诱杀技术是病虫害防治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类型,通过该手段应用能大量降低园林病虫害的数量,为植物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人工诱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包含两种类型:第一,植物诱杀。在植物诱杀过程中需要种植具备捕捉病虫害能力的植物,比如说捕蝇草、诱饵树等,有效实现对病虫害数量的抑制。第二,人工信息素诱杀。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人为地进行动物识别信号的释放,吸引害虫,让害虫实现雌雄交尾或者召集同伴,最终实现对病虫害的集中治理。在采用人工信息素诱杀手段时,需要工作人员针对雌性病虫害的出现类型进行分析,加大对信息素的收集,然后再利用技术手段研制出相应的动物信息素,诱导病虫害交尾或者集中,最终满足病虫害的处理。目前人工信息素治理手段应用并不成熟,技术应用范围相对狭窄,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分析与选择。

4.4 应当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创新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作用类似,都能够起到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但是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也有着较大的差别,生物农药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同时降低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恶性循环。为了满足生物农药的应用,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研发,利用现阶段的高新技术手段从植物中进行相关因素的提取,确保生物农药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另外,在生物农药的研发过程中,需要针对生物农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不允许出现对人体伤害较大的生物农药。为了满足要求,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针对病虫害的种类进行分析,结合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探讨,准确掌握病虫害出现的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加大对先进技术的选择,确保农药产品具备较强的应用效果,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在生物农药研发完成之后,可以在试验田进行使用,仔细分析生物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效果,确保生物农药不会产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起到良好的病虫害控制效果。最后,经过反复试验,在生物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明确其配比和含量,发挥生物农药的应用优势,在实际的生物农药使用中,需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配比,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

4.5 培育抗病虫害新品种

在园林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现象无法避免,为了满足病虫害的治理要求,需要结合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实现对植物基因的改造,促进植物具备较强的病虫害防范作用。在进行抗病虫害植物品种的研发时,可以加大技术手段使用,根据病虫害出现的类型以及病虫害的基因,在病虫害天敌中注入新的基因片段或者使用恰当的饲养方式。比如,利用基因功能较强的饲料进行喂养,培育新的抗病虫害品种,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升。

4.6 利用工程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满足要求,可以利用微生物防治手段起到良好的杀虫效果,在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针对核多角体病毒进行改造,让生物防治技术的控制范围得以扩大。在微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中,可以在土壤中进行细菌的使用,防止土壤中存在病虫害影响到植物生长,也可以利用杀虫基因转接于土壤芽孢杆菌的成功先例,比如说BT基因、几丁质酶等,对土壤中的病虫害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杀虫基因转接于枯草杆菌,在经过发酵之后能够产生大量的生物杀虫剂。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微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在杂草狗牙根中提取出了寄生危害的病原细菌,可以将其研制成疫苗。在金钱花中也存在着天然杀虫剂,既能够实现杀虫效果,又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7 提高綜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在进行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管理人员需要落实科学的岗前培训,让工作人员有更强的技术和能力,只有确保能力与素质达到规定标准,才能够真正地起到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其次,在病虫害治理中,需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讲座,邀请专家对先进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讲解,加大对病虫害治理过程的分析,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确保工作人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掌握更多的病虫害治理知识。然后,结合病虫害治理要求设置相关的课程,并且落实对病虫害治理的实际操作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对于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给予奖励,并且在合适机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平台,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最后,各工作人员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类型进行探讨,加大对病虫害的了解,做到资源共享,更好地创建植物生长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比于以往的化学防治技术具备的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需要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结合病虫害的出现特点,设置恰当的病虫害天敌,利用菌类、基因工程以及生物农药等,合理控制病虫害的范围,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叶林盛.生物技术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9(13):8889.

[2]谢文.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9(06):4142.

[3]余科.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渗透研究[J].花卉,2019(04):278.

[4]刘坤.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1):178.

[5]张伟民.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渗透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1):72.

作者简介:李霞(1987— ),女,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技术。

猜你喜欢

生物技术园林植物防治措施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