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2022-06-11岳文靖
岳文靖
[摘 要]在我国整体经济不断向好的态势下,国家对教育的支出明显增加,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稳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文章在分析教育信息化内涵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8-0090-03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它持续推动、引领和支撑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教育事业发展被深深地打上了科技化、信息化的烙印。教育信息化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现状,而且创新塑造着教育的未来。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催生和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大变革。面对新的教育生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立足工作实际,着力聚焦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和规律,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将教育信息化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持续推进二者深度融合,稳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级单位及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快速推进“互联网+教育”,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过实施该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这涉及两层含义,一是要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二是积极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要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关键是要加强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既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又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提出的各种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各教学单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坚持融合与创新相统一,系统推进,全面发展,逐渐形成了信息化教育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特点,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现实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各教学单位持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使信息化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经过建设,很多学校通过网络中心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能够支持多平台应用。如学校的教室里均配备了85寸希沃智慧黑板和实物展台;在新组建的创客教室和综合实践教室里,购置了VR眼镜、激光雕刻机等设备,促进学生学习体验深刻化;刚创建的平板教室,拥有独立AP,专网专用。有的学校创新性地构建“新智能空间”,其具备数据整合和服务平台整合的双重功能,未来会成为学校智慧管理的中枢。很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图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题库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还有一些学校组建了口语机房、多功能教室、云教室、未来教室、录播教室、AI智慧互动教室等信息化教学场所,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要想让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能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要更快地学会使用各种软件和各种电子设备,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学实践的“广覆盖”,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的线上教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以云平台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工具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保障,使得中小学生能顺利地按学期计划完成线上学习、答疑、反馈及期末测评。教师通过“腾讯云课堂”“希沃微课”“问卷网”等平台、工具进行不同形式的网络教学,学生除了能实现自主学习,还可以与教师进行线上互动,从而使教与学摆脱了时空的制约。教师可以凭借多种信息化手段跟踪线上教学全过程,技术性梳理出教学重难点,依托“问卷网”的大数据有针对性地选出对应知识点的“微课”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案,实现教育的精准滴灌。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并非完美无瑕,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高。在现实中,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却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只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和标准。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技术应用型基础课程。我国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旨在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等相关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但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未能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合理制订教育教学目标,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软件更新速度快,而对教师的相应软件的培训常常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完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在“教学做合一”、生活化、以人为本等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合理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動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比如在让学生进行汉字输入训练时,教师可基于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先为学生安装好打字游戏软件和汉字输入测速软件,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记住指法和键盘的键位。在学生掌握汉字输入法后,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汉字输入比赛。
又如,在讲解动画课程时,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角色并进行演示,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软件绘制角色、制作动画,并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在讲解Python课程时,用可面向对象编程的海龟编辑器代替全编程界面的IDLE编辑器,使学生能迅速入门并体会到编程的乐趣,,真正实现以学替教、以练代教;在讲解3D One课程时,从身边的物品入手(如杯子、笔筒等),让学生体验三维软件应用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3D打印机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打印出来,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在讲解App Inventor时,设计特色计算器、手机防盗器、随机抽奖等应用的开发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开发手机App的兴趣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及时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及时教学模式(也称适时教学模式),具体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使学生及时地将课内所学知识和课外接触到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应用及时教学模式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以使教师能有效运用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资源泉。同时,教师要积极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学校公众号、网络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比如在讲授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栏”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喀秋莎”软件录制教学视频,展示绘图软件的多种使用方法,对绘图工具进行详细介绍,并将视频同步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学生课前下载预习,课后复习巩固。疫情期间,利用“问卷网”“问卷星”等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试,测试卷具有计时、计分功能,题型丰富,并能即时导出学生成绩,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及时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课后复习和后续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使及时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部分学校引进了一个新型教育平台——“学乐云”。“学乐云”能准确地统计学生的易错题和掌握率,然后根据数据自动生成题目作为“堂堂清”作业习题。这样,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有了依据,能分层布置,精准提升。课前,教师借助“学乐云”,可提前发布微课,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可与教师或其他同学随时进行交流互动。课后,学生可以在“学乐云”上上传音频、视频、文本等作业,教师则可以实时查看作业。“学乐云”的大数据功能可快速分析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实施精准教学。“学乐云”集传统信息软件的功能于一体,使线上线下教学更方便、更高效。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简单来说,计算思维就是按照一定算法或程序,通过输入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不同算法与程序解决不同问题。掌握了计算思维,学生能够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将抽象的概念性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从而概括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比如在教学Python中的枚举算法时,教师可结合“百钱买百鸡”案例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在教学Python涉及的冒泡排序问题时,教师可利用“选手成绩排序”案例引导学生形成寻找有效路径的思维习惯;在讲解Excel函数时,教师可利用“学生BMI数据表分析”案例分析各种函数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教学,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学生具备计算思维,就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四)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师生能力提升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应健全管理制度,注重提升师生能力。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做好实践教学设计,使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此外,要建立健全教师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增强教师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实践的常态。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初中学校应不断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投入,应用多种信息技术,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供重要支持。在教学条件更加优越的今天,教师更应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培養初中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水平,构建更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甘美忠.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策略探索[J].信息周刊,2019(3):1.
[2] 郭功举.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J].明日,2018(48):145.
[3] 周游.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针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探究[J].速读(下旬),2019 (9):172.
[4] 沈华.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6):52.
[5] 喻一珺,于素云,步丽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新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1(4):52-58.
[6] 戴亚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5):171-172.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