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学情分析及以赛促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2-06-11颜芳娟
颜芳娟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这推动了各类技能大赛的举办。本文根据机械专业技能竞赛的赛事规程特点,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和平时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的模式特点,提出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并在机械专业实训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根据应用结果进行优化,以利于实训课程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与运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以赛促学 机械专业
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在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要授课方法的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运用以赛促学的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竞赛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技工院校学生特点
(一)生源质量一般
受传统思想及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技工院校生源多为升学考试落榜、中途辍学的学生,其有着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学习兴趣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等特点。针对这样的生源情况学校除了传授新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补充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習惯。
(二)家庭教育缺失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的配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家庭收入偏低,生活压力较大。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教育不是很重视,导致学生也不重视学习。有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疏于管教学生,导致学生对自我要求不严。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学生放假回家后得不到连续性强化,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的好习惯,在假期又忘掉了,不能得到持续培养。所以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难度较大。
(三)缺乏学习主动性
不少技工院校学生生活习惯差,学习态度消极,没有人生目标,安于现状,缺乏主观能动性,很少能够主动学习。
二、机械专业学科特点
(一)重要的专业学科
机械行业作为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经济发展特别强调要发展实体经济,而在实体经济中,机械行业是重中之重。机械专业是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技工院校就是以培养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人才为主要目标,每年为机械行业输送大量的技能人才,因此培养优秀的机械专业学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严谨的专业学科
机械专业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从机械制图到机械原理,从公差配合到金属热处理,一系列机械专业需要学习的专业课,都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非常缜密的逻辑,需要大量的基础学科支持。
(三)多元化的综合性学科
机械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物理、材料学等相关的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识图与制图能力,拥有一定的设备操作与检修能力。除了具有机械加工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钳工能力和电工能力。
(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学科
由于所学的专业课较多,而且每一门专业课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来支持,所以机械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理论上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操上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操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
技工院校中机械专业多以加工制造为主,特别是实操课,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机床等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机械专业比赛的特点
(一)比赛形式多样化
目前机械专业比赛有很多种,比如理论知识竞赛、运用计算机仿真竞赛、实际操作竞赛等,每种竞赛形式都能贴合教学,并且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及强化。
(二)比赛标准较为完善
近些年来,社会以及技工院校对技能竞赛的关注度逐年提高,并且各等级的赛事也在频繁举办。竞赛的流程、规范、题型以及评分标准,都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机械类竞赛,有着一套既符合行业标准,又能够实施的比赛方案,并且这些方案比较易于获得。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方案稍加修改,让其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当中,为以赛促学打下坚实基础。
四、以赛促学理论依据
(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技能优先,以能力为本,是技工院校以赛促学的根本。将产、教、研、学、做、训、赛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之间的技能比武,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职业水平的提高。“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开阔视野,而且搭建起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桥梁,为他们真正成为具有高技能和高素养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竞赛的优越感、荣誉感激励着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问,进行实操练习,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比赛项目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通过咨询比赛专家以及企业专家,寻找比赛项目与教学内容相通的知识点,再系统地根据教学计划排列知识点学习顺序,并确定相对应课题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掌握比赛的先进理念,具备参赛的竞争力。积极开发各种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将比赛标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标准中,让比赛项目和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融合。在学生心理层面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为主要方向,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宗旨。
(三)比赛资源与教学资源相融合
平时上课用到的设备,要与比赛的设备相近。实训车间的布置,也要尽量与比赛场地的布置相似。合理规划实训场地,满足比赛和教学能够同时进行的需要。邀请比赛评委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任课教师熟悉比赛流程,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将以赛促学落到实处。
(四)比赛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
以“重在学习”为目的设计教学过程,将竞赛流程融入其中,严格按照比赛流程完成教学目标。以赛代考,比赛的过程也就是阶段考试的过程,比赛的成绩也就是阶段考试的成绩。在竞赛目标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本课程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五、以赛促学机制的实践探究
(一)根据学生特点分组,融入不同深度知识点
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有所区别。因此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独立出题、独立评分。这样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可以让各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同一层次中,由于学生水平相差不大,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形成竞争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名次相对容易获得,可提升学生的信心。
(二)制定等级晋升制度,激发学习兴趣
设置合理的晋升制度,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比赛中晋升等级,同时也可能降级。分阶段将第一等级的最后一名和第二等级的第一名单独抽出,设立擂台晋级比赛,前者为守擂者,后者为攻擂者。若守擂成功,名次等级不变,若守擂失败,两者交换位置,即第二等级第一名晋升为第一等级,第一等级最后一名降级为第二等级。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升降也如此。此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获得学习比赛分的方式不断进步,也为挑战更高层次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合理设置奖励机制,鼓励认真学习
每个课题结束,即每个阶段比赛结束,举行一次颁奖仪式,各等级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设立进步奖发放给晋级成功的学生。同时记录每位学生的成绩,用作期末和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通过此举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是有收获的,让学生亲身体会进步的喜悦。
六、小结
通过实践,笔者将以赛促学应用于平时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从不愿学习到被动学习再到主动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比赛经验,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将以赛促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不仅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同时,探索研究竞赛机制,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师的优势,丰富授课内容和形式;对标教学目标适度调整教学计划,构建理论知识与课程竞赛、行业技能有机结合的“ 以学促赛、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标知识点对教材进行二次编写,引导学生边学理论边练习实操,形成良性競争,以赛促学,培养学生技术思维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李建刚,张君.试论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6).
[2] 郭一清.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数控专业为例 [J].教师,2013(3).
(作者单位:郑州商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