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杰锋:探索设计学科的新方向、新标准及价值取向

2022-06-10李杰李叶

设计 2022年14期
关键词:武汉理工大学邮轮指导老师

李杰 李叶

吕杰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工业设计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工业设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湖北省机械工程机械学会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工业设计、尤其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主持工信部邮轮专项子课题2项、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游船艺术设计创新路径研究”,和“海事局万吨公务船”“大型多功能医院船”等多个船型外观设计项目,形成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专利、方案等系列科研成果,船舶设计作品多次在“好设计”“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楚天杯工业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奖、在文旅部“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和联合国武汉设计之都“武汉设计双年展”等专业展览上展出。

《设计》吕杰锋

《设计》: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在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内的特色。

吕杰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自1987年创办首个学科专业、1999年建院以来,在陈汗青教授和潘长学教授两位历任院长的带领下,到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完整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体系之一,包括设计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工业设计工程硕士2个专业硕士点,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是全国首批,设计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南地区首个,6个本科专业全部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还先后取得了国家特色专业、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国家人才培养试验区、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等一系列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已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之一。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在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平台上,依托学校行业背景和地区产业特色,与我校优势学科交叉,与行业知名企业协同,以“交通工具设计”与“智能装备设计”为主要专业方向,已为中船、东风、广汽、上汽、一汽、华为、海尔等行业龙头领军企业输送人才数百名,涌现出以长江青年学者、千人计划人才、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主持有国家邮轮美学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北省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代表性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科研经费超过亿元。工业设计专业已成为本领域内行业人才培养、关键科技研究的高地。

《设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协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吕杰锋: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始终秉承“服务国家战略”“突出行业特色”“学科交叉协同”的学科专业建设理念,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业方向凝练。工业设计专业聚焦国家海洋、交通和制造强国战略,面向船舶、汽车、智能制造等支柱行业需求,与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交叉协同,开设了破解“卡脖子”难题的交通工具(汽车)设计、邮轮游艇与海工设计、智能装备与智能设计等专业方向。

二是课程体系建构。工业设计专业以“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精方向”“跨学科、重融合” 为目标,构建设计学科的“三横三纵”新知识结构,横向上涵盖历史与文化、产品与产业、社会与未来,纵向上贯穿理论与方法、技能与工程、创造与创新,从知识广度和深度上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汽车、船海、智能设计三个特色方向的课程模块,学生第五学期选择方向后,再针对性地学习汽车内外饰设计、游艇邮轮设计、智能装备设计等特色课程。

三是教学资源整合。工业设计专业组建了包括国际设计大师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中国首艘大型豪华邮轮总指挥陈刚、我校船海学科首席教授吴卫国等在内的协同教学团队,编撰了《舰船构型设计》《游艇设计》《汽车人机设计与实践》等特色方向教材,建设了海南自贸港邮轮与游艇美学设计中心、海尔创客实验室、广汽研究院联培基地等实习实训平台,其中高端装备智能工业设计中心获批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數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实验室获批文旅部重点实验室。

四是教学方法创新。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专业课堂+主题工作室”“科研推动教学”等系列创新教学方法。课内综合运用国际师资、一线设计师联合授课、企业课堂、双语课程、互访互派、国际会议、跨国赛展、全球同步工作坊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外建立以汽车、游艇邮轮、智能产品等方向的10个“本科生工作室”,工作室导师教师承担的工信部重大专项“邮轮美学设计技术”、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玻璃基板机器人子项”等科研成果,获批的国家和湖北省自科、社科基金项目,服务于广船、中船、海南自贸区等企业和地方的实践项目,都成为教学中的案例和训练中的题材,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一大批专业竞赛获奖、专利授权等成果。

《设计》:学院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活动的整体能力?

吕杰锋:在教学中,我们构建了通识、设计行为、技术、工程实现、综合五大课程知识模块,搭建文化、艺术、情感、社会责任的审美知识层,系统方法、制造、技术工艺的方法层,人工智能与工具的效率层等三个知识层级,帮助学生掌握独立解决设计关键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从“课题输入、约束条件、目标创意、关键技术、系统方案、实现路径、原型制作、工程验证”等8个环节逐层啮合设计语言与工程语言,使学生创造的审美与情感价值在工程过程中得以实现,达到创意与工程实现的协调统一。

同时,我们尝试将高水平的国家重大课题引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水平的研究课题能够为学生带来知识量更大、知识范围更广、难度更高的挑战。我们以课题为对象,以10个主题工作室暨研究中心为载体,开放式研究场所和机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量不断充实、解决问题思路的可实现性逐步增强,最终使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创新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题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和设计方法,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专业院所和建造领域专家的指导与评价,设计方案可以得到实际应用验证。

《设计》:今年的毕业设计希望给学生和社会带来怎样的思考?工业设计专业毕设成果有何特色?

吕杰锋: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全球格局、国家发展、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时刻发生着变化,设计的对象、形式、方式、方法也在不断进化升级。在毕设项目推进探索中,我院师生团队始终坚持面向本土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要,面向未来发展,强调艺术与科学的交叉融合,前沿理论与社会应用的实践互证。探析新问题,发现新需求,整合新技术,构建合理的、专业的、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毕设环节是检验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检验学院战略定位的高度尺。武汉理工大学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以中华文化立场为信仰,以国家战略服务为根本,以中国社会未来形态为基础,以全球政经科技变革为契机,关注设计问题的产生、对抗和解决,关注文化价值的表征、量溢和升级。本届毕业作品类型涵盖水陆出行、车机交互、家电智联、社用康养、服务关怀等方面,且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语言编程、芯软光电控制、数字孪生传感等方式,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尝试探索了设计学科的新方向、新标准及价值取向。

毕业设计同样是教学反刍的营养源。在此过程中,专业深化研究与项目课题实践相渗透,综合新四科命题,突破专业划分,更新工具方法;毕设成果则进一步构建、匹配和检验学科教育架构与资源整合平台,以推进和完善以领军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主导性教学模式,持续加强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面向行业、学科协同的建设特色。

后面是一些毕业设计作品选送,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潘多拉食盒邮轮送餐车

在邮轮场景下使用的送餐车,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就餐体验,将点菜过程交给计算机,游客将会在菜品送达后知晓具体彩蛋,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惊喜感,并且餐车送到后可以直接展开为餐台,不受场地约束。

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者:陈如仪

指导老师:吕杰锋

指导老师评语:该设计以提升邮轮用餐体验为目标,在邮轮现有设施基础上形成集合了点餐、送餐全流程的室内用餐体验,以送餐车为载体表现邮轮点餐送餐的功能需求,对于以低成本方式提升邮轮室内用餐体验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维京千鸟号

这是一艘针对新中产阶级用户设计的中型邮轮,对飞鸟和传统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并结合现代休闲活动进行功能设计。旨在释放新中产阶级生活压力,让用户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在天地山水之间,感受海洋魅力。

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者:刘京

指导老师:吕杰锋

指导老师评语:该设计选取未来步入中年的新中产阶级作为目标用户,打破传统的邮轮建造语法,大胆运用羽翼般的斜线贯穿多层邮轮甲板,形成即轻盈又叛逆的造型意象,象征新一代社会主宰者不拘一格的精神状态。顶层建筑也设置有多种游玩项目与设施,在视觉上与体验中彻底释放目标人群的多重自由,如落花还影、千鸟穿林。

浮宫号

此设计方案将中国建筑设计语言融入船体外观中,设计出一艘具有中国古建筑风味在海上宫殿。根据这一设计目的,在船身的外观特征中融入了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和斗拱元素。邮轮顶层建筑的设计上突出了古代宫殿的屋顶造型并结合飞檐的元素,在船身的局部也进行了风格化的设计处理,使整体设计方案更加凸显设计主题。

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者:孙京京

指导老师:吕杰锋

指导老师评语:该设计从中国传统建筑造型中得到灵感,将飞檐、斗拱等元素加以抽象,在考虑邮轮功能、动线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统一且变化的设计语言“讲述”出一座凸显中国特色的“海上宫殿”,在形态和精神上具有双重意义。

植物电信号可视化装置设计

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自然缺失成为现代穴居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室内绿色空间的构建在净化环境,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本设计通过模块化装置,针对植物电信号进行可视化图形设计,结合创新沉浸式交互,优化种植体验。

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者:杨梦婕

指导老师:吴瑜

指導老师评语:基于跨学科科技热点的了解和生活实际体验确定本次设计题目,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性。设计过程能够抓住问题关键加以解决,以绿色可持续设计观念将自然生物、居家生活、科技工业进行了联结,且完成了功能充分、结构合理、视觉独立的整套产品设计,在本质上对人们的精神也是一次很好的疗愈。

智慧乡村出行载具设计

作品以未来智慧乡村为背景,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交互行为及相互间的依存、共生关系,探讨在可持续环境下未来出行载具设计可能性,同时冀图呈现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智能田园乡村生活的画面感。

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者:朱子帆

指导老师:李卓

指导老师评语:面向智慧乡村较为多元、立体的出行方式和运载需求,该设计从外形、内饰方面探讨了未来生活出行载具的可能性。作品充分考虑了垂直农场管理及种苗运载培育,设计推敲过程具有逻辑性,设计表达富有画面感,设计风格鲜明具有辨识度,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此同时,应该继续思考如何将预设功能与形态结构进行更好地结合,确保设计故事的合理性与有效呈现。

社区共享堆肥系统

根据国情设计的一款社区内可堆肥废弃物就地处理的公共系统产品。以系统设计思路,对社区堆肥垃圾进行充分打碎,发酵后混合肥料土壤,产出营养土,供居民直接取出至家中进行植物养植,实现社区内的资源循环。本设计加强了垃圾分类意愿及资源就地转化和垃圾转运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深化邻里间的社交网络,帮助城市居民拥有更加绿色、健康、便捷的社区生活,走向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者:叶斯妤

指导老师:汤军

指导老师评语: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共享服务的大背景下,社区共享堆肥系统研究能够实现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及堆肥目的,社会创新意义明显。方案利用有氧堆肥技术解决了社区家庭绿植养种需求,功能和结构处理适当,操作流程合理可行,具有进一步落地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武汉理工大学邮轮指导老师
首艘国产大邮轮启航!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征稿简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征稿简则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就差半分
Lanterne-volant
几何形态和视觉感知的探讨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