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的教学问题设置思考

2022-06-10宋全会袁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新史铁生精准

宋全会 袁泉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教育部也随之出台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了“双新”改革工作。河南省普通高中在2021年9月份使用了新教材。在“双新”背景下,原有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堂的教学问题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教师精准解读教材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是语文课堂任务设计、活动开展、情境设置的具体体现。

一、精准的教材解读

语文教学文本的信息具有不可穷尽性,存在多种解读的可能,“不同的解读代表着不同的教与学的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备课的关键就是精准地解读教材。没有对教材文本的精准解读,没有对文本教材价值、教学价值的精准把握,教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文本,还要读出新意、读出个性。

教师精准解读教材,应包括研究教材、整体阅读、细读三方面。

研究教材,是确定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卫东认为,基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结构,教学时必须提炼单元的大观念,进而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置有意义的情境,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以《我与地坛》为例,课文所在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写景抒情散文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均为古今写景抒情名篇。本单元的核心任务为学习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核心任务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教师还要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主要解决的是理解文本“写什么”的问题。《我与地坛》全文一共七节,教材节选部分为前两节。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情感,教師要阅读《我与地坛》全文。文章第一节写史铁生在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景物中思考生与死的意义,第二节写史铁生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后五节史铁生还写了一些常来地坛的人,通过地坛中的这些景物与人物,体会到自然百态、命运无常,生命因苦难而伟大。同时,教师最好阅读《秋天的怀念》与《合欢树》两篇散文,更深刻地理解史铁生对母亲那份深深的怀念与愧疚之情。此外,教师还要阅读《我与地坛》相关论文,了解更多专家及一线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分析。

另外,教师还要深入文本,咬文嚼字,对文本进行细读。细读时教师主要解决的是文本“怎么写”的问题。浙江褚树荣老师认为,文本细读是独特的眼光和独到的发现,细读就是“吃透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细读决定教学内容,细读形成教学的重点,产生教学的亮点。备课的功夫主要是细读的功夫。

二、精巧的问题设置

在精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对课堂主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备课就是备问题,以具有思维驱动力的问题驾驭课堂、推动课堂,能更好地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问题设计应紧贴文本,贴近学情,创设情境,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我与地坛》(节选)的教学,在精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普遍反映的阅读难点,可对本节课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与母亲:文章中写到“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阅读第二部分,结合文本,谈一谈“母亲的苦难与伟大”体现在何处?

2.母亲与地坛:作品题为《我与地坛》,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母亲?联系全篇文章(补充资料),请你谈一谈母亲与地坛有着怎样的关系?

3.我与地坛:联系史铁生生平经历(补充资料),结合今天所学,以“史铁生,你使我懂得……”为开头,写一段话献给史铁生。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母亲的苦难与伟大”体现在何处,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本内容,提取信息。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学生撬动文本的支点,驱动学生通过抓住文本关键字、词、句赏析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我”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这个问题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两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生完成了课文文本解读之后,将课文节选的第二节放入《我与地坛》整篇文章中进行赏析,在理解了作者与母亲的情感之后,思考母亲与地坛的关系,即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和这荒芜却不衰败的地坛一样,给作者以生命的启迪。地坛是虚化的母亲,母亲是作者心中永远的地坛。同时,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我与地坛》后五节内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理解自然百态、命运无常,在地坛之中,这些苦难而伟大的人与景,共同成为作者生命的精神支点。这个问题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和“审美鉴赏与创造”两个核心素养。

第三个问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好地领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的人们面临苦难时积极的人生态度。

文本解读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无论是内容设计、过程设计还是情景创设、活动设计,都是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服务的。教师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是前提,教学设计为教学内容服务,只有对教材做到精准解读,对教学内容做到精准把握,对学情做到精准研判,教学设计才有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一课一研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102005)

(责 编 清 风)

猜你喜欢

双新史铁生精准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