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棍法阐宗》典型技术与文化范式解读

2022-06-10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枪法圈外少林

张 金

(洛阳师范学院 公共体育教研部,河南 洛阳 471934)

《少林棍法阐宗》是明代武术家程宗猷撰写的一部武术典籍,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本少林功夫著作.程宗猷认为,凡武备众器,身手足法多不能外乎棍,推崇棍为艺中魁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因此,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目前,关于《少林棍法阐宗》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成书背景和武学影响方面,缺失对其技术范畴的解读.如杨祥全认为《少林棍法阐宗》一书对现今流传于西北的天启棍、风磨棍以及民间拳谱《枪势五十五图》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鹏将天启棍与《少林棍法阐宗》中的少林棍术进行比较,认为二者在技术体系上具有相似性,为一脉相承,具有同族性;赵刚强从程宗猷的另一部著作《单刀法选》入手,对刀法的文化与技击进行解读.本研究以《少林棍法阐宗》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和技术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传统棍术的格斗技艺在现代社会实现体育化发展的转型,有利于向棍术技击本性的回归,以弥补长期以来棍术只有套路演练的偏失,带动其他器械武艺在现代武术时期的全面发展.

1 《少林棍法阐宗》文化解读

作为一部理法兼备的棍术典籍,《少林棍法阐宗》蕴含丰富而深远的文化价值.这部典籍的成书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彰显了武术家程宗猷尚武学艺、经世致用的情怀.书中体现出的舞对合彀、势路并行的练功模式,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1.1 尚习拳艺,著书立说

程宗猷(1561—1636),字冲斗,四川新都人.程宗猷家底殷实,没有选择行商或入仕,而是“有志疆场”.程宗猷从少年起就有志从军报国,为此遍访名师,青年时期慕名至少林寺,从河南李克复学得杨氏枪法,为不致广陵绝响之叹,编撰《少林棍法阐宗》.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程宗猷撰刻完成了《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明天启元年(1621),程宗猷的《少林棍法图说》《单刀法选》《长枪法选》《蹶张心法》合刊为《耕余剩技》刻行,该书刊印出版后影响深远.

1.2 备万贯一,由博归约

“棍为艺中魁首”者,此何说耶?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阐宗·卷下·问答篇》中就棍与拳、剑、藤牌、长刀、关刀、叉的关联相似进行了详细列举,回答了人们对凡武备众器,非无妙用,但身手足法,多不能外乎棍,魁首之说不虚的疑问.少林佛门弟子受诸多戒律约束,少林棍术兼枪带棒,化枪为棍是佛门弟子有限使用武力的无奈的选择,是少林棍术的特点.跟随河南李克复学习过枪法,从洪转学得少林棍法后,程宗猷有可能使“兼枪带棒”的棍法特点更为突出.

“凡武备众器,非无妙用,但身手足法,多不能外乎棍.”[1]109程宗猷针对“枪乃艺中之王”的说法提出了“棍为艺中魁首”的论点.无独有偶,明代武术家戚继光亦有类似的认识.他认为:“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2]明代另一武术家何良臣更是干脆提出了“学艺先习拳,次习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所以拳棍者为诸艺之本源也”[3]46的练拳进阶顺序.这些观点对棍和棍术的重要性做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奠定了棍在武术史上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明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是“通艺”观念,认为各器械技法是互通的,即备万贯一、由博归约的武术文化理念.程宗猷旁征博引,撷取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枪法二十四势部分动作技术,整理棍法技术,对比枪术注诀及《少林棍法阐宗》中棍势注诀,不难发现三分棍法七分枪法的源头所在.

1.3 经世致用,注重传承

“苟能心得手应,巧运力先,使冠之以刃,则歼丑虏,壮皇图,于紧那罗王之圣传,喇嘛神僧之密授,庶不忝矣.”[1]16程宗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的武学思想和写书动机,其宝贵的思想财富,为后世习武者树立了正确的尚武导向.

明末茅元仪将《少林棍法阐宗》收录在其著作《武备志》中,确立了少林棍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民国时期周越然以天启本《耕余剩技》为底本,易名为《国术四书》影印了该书.2006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对清代金逸亭氏所传的抄本进行了句读校勘,出版了该书.发行量较大,引起部分学者注意.2009年,台湾逸文出版社影印出版《国书四书》,该书序跋俱全,装帧精美,雕版细腻,人物绘刻准确.笔者认为,此为当前流通版本中的最佳版本.

这些传本对棍术发展影响深远,除少林拳棍体系外,被学界和武术界普遍认可的有西棍中的天启棍和风磨棍等.在通备武艺的风磨棍中,更是以《少林棍法阐宗》卷中的55图势为底本,风磨棍被奉为艺中魁首,从不轻易授人,可谓活着的棍法阐宗.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技术解读的实践基础主要是基于对通备风磨棍及通备长器械奇枪的研究与理解.

1.4 舞对合彀、势路并行

在《少林棍法阐宗》中,程宗猷从“势”与“路”两方面对少林棍术进行了总结和揭示.拳路,即套路演练形式,这个称呼延绵至今,内涵与外延均未改变,可以理解为包含若干拳势的大小组合.书中卷上及卷下结束部分包括小夜叉、大夜叉、阴手棍、破棍以及穿梭、排棍等棍术信息,都属拳路.这种套路演练沿用至今,其中的破棍、排棍即双人对练模式,被称为舞对合彀.

传统武术历来就有与“拳路”并行的“拳势”,这是早期拳种的一大特色,而这些单个的“势”才是精华所在.唐顺之《武编》:“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邪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谓之势.”[3]42可见,“拳势”并非套路中的某个动作定势,而是其间能够相互转换的招法.笔者认为,拳势应指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形式的一类具有共同点的招法连接与态势.

式与势两个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在的“式”是指一个或一组固定的动作,而传统武术“势”强调的是在某种情况发生时,如何去对应而取得胜利的方法.演练及交手时随势而变,顺势而化,借势而打.势的练习从古至今都是古典武艺的核心,从“势”这个观念入手,才可以充分理解明朝武艺的思想重心、明白明朝武艺的精华所在.明确“式”与“势”的区别,秉承“舞对合彀、势路并行”的理念,是正确解读及理解棍术技术的前提.

2 《少林棍法阐宗》技术解读

程宗猷在总论中以《孙子兵法》战术理念中的“奇正”“虚实”“形势”作为个人之斗的理论指导.这些势法中含攻防惊取巧夺之法,包括蕴藏较技制胜的谋略,讲究策略和方法的合理运用.下面将从正奇、实虚、高下、左右、刚柔、阴阳互转几个方面,选取卷中55图中的代表性棍势进行对比解读.这些棍法,按照现代分类方法又可分为进攻型棍法、截击型棍和防反型棍法三种类型,在之后的解读中也会逐势点明其类型.

2.1 正奇之法

分析卷中55图势,有几个图势为起手势,这些起手势即常态准备姿势.以兵法奇正论,属于正的范畴.《少林棍法阐宗》下卷或问曰:“立守一势可应敌乎?余曰:兵贵神速,必才立一势,又立一势,复换一势,使彼应接不暇,则胜势在我.若徒持一势,则人悉知虚实,何能全胜哉?”高、中、低三个四平势,体现少林棍法兼枪带棒的特点,由四平势起,走门过枝,滑劈圈打.尤以中四平最受推崇.诀曰:“中四平势真个奇,神出鬼没不易知.阖辟纵横随意变,诸势推尊永不移.”(如图1)按枪法原论为,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可防.

图1

棍法阐宗棍势体现来自枪法的封闭防守思想,经实战验证,是优于格架防守的,防守时要阴阳互转,腰胯顿挫.这是作为防守的精髓所在,对于目前推广的长兵现代化竞赛具有积极指导意义.这些起手势,除高四平、中四平、低四平外,还有定膝势、朝天势等,我们理解为常态对敌姿势,读者鉴之.

有些棍势,兵法上以奇胜之.吕布倒拖戟势诀曰:“抽身拖戟是退势,门户在梢分开闭.进步捉拿均四平,拦开骑马圈外济.”(如图2)注诀曰:“拗步而退,跳出圈外,如拖刀计.待彼追入,然后变势进步,以奇胜之.”左足回身退后,回头伺机反攻.后诀曰:“兵不厌诈,致胜出奇,彼进我退,拖戟是持.”类似棍势还有孤雁出群、披身势等,战术上属于佯输诈败之法,属于防守反攻类棍法.

图2

以正之法,强调力道、棍法的深厚与细腻;以奇之法,强调闪赚,崇尚以巧取胜,不尚蛮力.各种变化要随意变化,要真假莫测,让对方不能猜到我方的意图,要知己知彼,要致人而不致于人.

2.2 实虚之法

实虚是孙子“兵者,诡道也”军事思想的具体体现.“避实击虚”,知道敌方的虚实,我方隐藏至无形,致人而不致于人.对棍势而言,简言之,分门定户为实,虚枪诈败为虚.上述奇正之法中正为实,奇为虚.定膝势诀曰:“定膝立势似伏虎,劈拿捉打我为主.倘遇搭袖高打来,顺变二拦来救补.” 注诀曰:“定膝棍在身前,可解高下枪尖,变势拦拉甚便,捉劄顺力自然,破此上下还劄,拦搪封手多般.”(如图3)按照孙武的思想,我方立一棍势,让敌方进入自己的节奏中,进而取得胜利.即为实之法.这在整个武术棍势里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所有的技术都是建立在假想之上的,所有的棍势都是假想敌方如何进攻、我方采取何种措施.

图3

敬德倒拉鞭势与孤雁出群势以破圈里败枪与圈外败枪.佯攻诈败反攻取胜为虚.敬德倒拉鞭势诀曰:“圈里有败枪,拉鞭走救护.风卷残云入,刀出鞘回顾.双手劈开枪,群拦进左步.”(如图4)孤雁出群势诀曰:“圈外有败枪,孤雁出群走.回打扑鹌鹑,无论单双手.”这两势针对圈里及圈外败枪,失落前手,在被动情形下的两种顺势退走,进而风卷残云单手横腰打去,或进步扑鹌鹑劈打,都是死中反活之法.在战术上,虚法是示虚以击实,为防守反击类型.类似的动作还有披身势、单搭手、单提手、凤凰单展翅势.

图4

实与虚最大的不同是心理上的准备,实可攻,确信可以胜敌,以速度与力度取胜;虚要示之以弱,要细察对方意图,随时准备变化.

2.3 高下之法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谓习武者追求的目标.六路指上下及前后左右四方,在六路中,上下两路是常用攻击或防守路线.这个在棍势中似乎不难区别.从上攻下的技法有高搭袖、力劈华山、顺势劈山,从下攻上的技法有铁牛耕地、铺地锦、白蛇弄风、潜龙势等.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技法通常也是由不太常用的起手势开始.如陈香劈华山势横打中其腰,竖打头耳侧.讲究随机应变,不拒死套.(如图5)顺步劈山势也是劈扣之法的典型代表,与庄家乱劈柴,都是搅棍防守之后劈打.这些棍势,常和穿袖势、通袖势、高搭袖、剪子股、乌云罩顶势、朝天枪势、劈势、左右献花势转换使用.奥妙之处,冲斗云:听便砍杀,有口授.

图5

地蛇枪势是典型的下盘攻击类棍势,诀曰:“高枪劄面不拦遮,地蛇伏下最为嘉.他用提枪偷步进,死蛇变作活蛇夸.”(如图6)高枪扎来,我方不招不架,蹲身扫打对方下盘,此势来源于枪法,但与枪法的区别在于枪主扎,棍则可扎可扫.注解中说,此法亦名“铁扫帚”.这类技法都是以低破高之法,属于进攻型棍法.

图6

“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长短相形,长无恒长,短无恒短,高下也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从防守角度看,仙人捧盘是防上指中打下之法,滴水转角是防下指中打上之法.这些应属于高下的范畴.

2.4 左右之法

程宗猷在问答篇明确指出,为了区分肘腕两拳之阴阳、胸背之正侧、二足之顺拗虚实、面目之斜正高下,使人观图演习易识的目的,图势尽绘裸体单裤.虽然作者用心良苦,但正确分清左右及左右相关的技法仍需下一番功夫才行.作为下路防守,破低扎的技法,边拦群拦很容易区分.歌诀为,左号边拦右群拦.对方枪扎来,我方前手一仰,使彼枪跌开于左边为边拦;对方枪扎来,我方前手覆手一合,使彼枪跌开于右边为群拦.边拦群拦要直拿至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枪扎之.(如图7、图8)

图7

图8

区分步法的左右是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经笔者反复比对研习,非常容易混淆的技法列举如下.圈外有败枪,孤雁出群走,退左步再鹞子扑鹌鹑打入;圈里有败枪,拉鞭走救护.当圈里败于对方,前手不及做主,右脚回撤退步,转身风卷残云打去.披身势撤右足,拖戟势撤左足;与敬德倒拉鞭容易混淆的是,吕布倒拖戟为左脚拗步而退,即右转身如白猿拖刀势,彼进我退,拖戟是持,主动诱敌,上移左足进右足,扎打头脑,中路可用四平势捉拿彼棍,下路可用二拦抵挡.锁口枪为顺步阴手,勾挂硬靠为拗步阴手.左右献花也是典型的左右之法,悬足搅缠劈打,左缠左打群拦,右缠右打穿袖.这些棍势都是典型的防守反击技法类型.

圈外与圈里是古典武艺的一对重要概念,指外门与里门.程宗猷特别指出:“临敌时惟圈外为破的(学艺者当于圈外重用功夫,棍法、枪法、刀法皆然).”[1]112应该在圈外多下功夫,他认为拉鞭势回旋拗步用时长,不利己利人,孤雁出群手快力顺利于己.

2.5 刚柔之法

《剑经》总诀歌:“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棍势之中,有些以刚为主,如铁牛耕地、孤雁出群等为以劳取逸;有些以柔取胜,如闪赚穿提、边群二拦为以逸待劳.铁牛耕地势诀曰:“铁牛耕地甚刚强,上打下最难当.”讲究以强胜之,硬捧硬打,破坚催锐.(如图9)崩起对方枪挨枪扎你,法所谓“你枪来,我枪去”.在注诀里说到,针对此类棍势,怕犯硬打,应闪赚穿提,用柔破法.

图9

“闪赚”为明清枪法术语,闪赚即诱骗转移之法,佯左实右、上惊下取之类统属闪赚.程宗猷《长枪法选》云:“诱敌即以闪赚为最胜.”分开讲,“闪”是闪躲,乃避实击虚之法.“赚”是诱骗,是虚虚实实之法.闪赚既是有一定程式可循的技术,又是可灵活变通、相机而发的战术手段.披身势诀曰:“圈内先需发哄枪,顺势披身示不迫.他上穿提来逼我,拖戟退时随手格.回身右足推向前,便成骑马敌人侧.”该势注诀为:“彼枪自高处打来,我顺步将身一披,佯作退势.待彼追入,然后回身进步,变势向前,出彼意外胜之.”(如图10)

图10

此外,从正奇、实虚、高下、左右、刚柔几个方面的解读应是立体的,不能割裂开来理解,是互相包容的.即在高下之中有左右,左右之中有虚实.各个棍势转换时互为生克,单个棍势不是绝对可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必须注意棍势之间的相互转换.用程宗猷的话说,就是必须心得手应,巧运力先,才能“于紧那罗王之圣传,喇嘛神僧之密授,庶不忝矣”.

3 结语

《少林棍法阐宗》对明朝后期流传的少林棍术所进行的总结,是棍术鼎盛时期的精华,为我们研究明代武术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材料,为后世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程宗猷以《少林棍法阐宗》创建的武术势路并行、舞对合彀的技术体系模式,奠定了中国武术的基本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少林棍法阐宗》及其后来的合编本《耕余剩技》是程宗猷书剑情怀和民族情结的寄托,是理明法备的棍法技击宝典,是武术棍法研究的上源活水.需要特别一提的是,作为明代早于《少林棍法阐宗》成书约半个世纪的棍法传世著作《剑经》(俞大猷),也是中国武术史上难得一见的瑰宝,两本书可谓棍术双璧,是理论与技术的圭臬.对两者互参旁证研究,考寻始末,穷源究委是另一个重大课题,相信两者结合研究,将会对《少林棍法阐宗》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继承和发展文化精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枪法圈外少林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决斗的奥秘
开心炸弹
三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