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沿黄土石山地侧柏造林试验初报
2022-06-10王建新
王建新
(榆林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大规模生态建设以来,随着林地面积不断增加,适宜造林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小,区位越来越偏僻,造林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陕北榆林市沿黄河土石山区,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山体裸露,植被稀疏,林木覆盖率不足20%,大部分地段黄土、砂石裸露、砂岩、砂砾、风化石在同一个断面出现,加之梁峁起伏、坡度大都在30°以上,有些地段坡度达45°以上,使得坡面表层10 cm左右砂石长年风化,质地松软,易被侵蚀,易发生水土流失,并进一步导致土壤瘠薄,坡面人工造林等治理措施难度更大。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为多年生常绿乔木,在我国南北尤其北方地区广泛分布,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既能在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带生长,也能在岩石裸露的贫瘠山地生存,适应陕北温带半干旱气候,根系发达,穿凿力强[1],是石质山区、岩溶石漠化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2]。目前,我国有关侧柏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育苗技术[3-6]、改善土壤水肥效应[7-10]、养分元素分配及循环特征[11-12]、水分胁迫机理与水分利用策略[13-14]等方面,但陕北沿黄土石山地不同造林方式效果比较研究未见报道,为给该地域困难立地造林和植被恢复技术提供参考,我们在完成“榆林沿黄土石山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示范”项目过程中进行了侧柏不同造林效果比较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在榆林市吴堡县进行。该地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年湿润指数为0.45。年均降水量360 mm,大多数集中在7-9月,年均蒸发量1 900 mm,年均气温8.8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6 ℃和-32.7 ℃,年≥10 ℃积温3 217.6 ℃,年总辐射量145.3 Kcal·cm-2,年日照时数2 667 h,年均无霜期155 d。土壤类型为砂砾土,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差,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沙化。
试验地为有零星灌木而无乔木分布的荒草坡,植被稀疏,灌草总盖度25%~35%,主要灌木有灌木酸枣、小叶锦鸡儿,主要草本植物有针茅、长芒草、冰草、臭蒿、早熟禾、狗尾草等,土层浅薄,地表15%~25%为裸露岩石。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用侧柏苗为3 a生容器苗,个体之间大小、长势基本一致,苗木高度平均55.42 cm、地径平均0.85 cm,苗形周正,充分木质化,顶侧芽饱满,无多头、偏冠现象,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可降解农业地膜均从市场购得。
2.2 试验方法
试验为单因素对比试验,对照为一般常规栽植方法,处理为栽后采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根部浇灌和苗径四周覆膜造林措施;处理和对照各3次重复,每次重复50株,编号挂牌。
2.3 试验实施
2019年3月布置试验,栽植前采取鱼鳞坑方式整地,并挖好栽植穴,规格为70 cm×70 cm×50 cm,在穴底部回填厚约20 cm黄土;对照栽植后沿栽植坑边沿小心、充分灌水,处理在灌水前往每株根部浇灌GGR溶液约300 g并渗透,之后再灌水,待水渗透后以栽植苗茎干为中心覆盖地膜,地膜为正方形,边长80 cm, 中间打孔,由地膜一边中点至中部圆孔直线剪开、覆膜,覆膜时四周略高于中心,四边用土压紧。苗木栽植株行距200 cm×200 cm。
2019年7月底调查栽植成活率,10月底生长季结束后测定生长量,包括树高、地径、冠幅;2020年5月上旬调查保存率;2020-2021年每年10月底生长季结束后测定树高、地径、冠幅和生物量,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地上采取收获法,地下采取完全挖掘法,对照和处理的每个重复各选择10株代表性样株。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各指标数值均为算术平均数,利用Excel整理数据、dp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活率与保存率
由表1可看出,采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浇灌和覆膜技术栽植成活率为96.8%,显著高于常规方法的72.0%(P<0.05);保存率处理为92.8%,对照为64.2%,还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采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浇灌和覆膜技术栽植可以显著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这是由于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率的主导因素是土壤干旱缺水,本试验向植株根部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根部生长,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面积;覆膜可以减少地面蒸发,向根部聚集雨水,保障根部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有利于植株吸收利用和植株成活,而常规栽植方法没有采取促进根系生长和保护土壤含水的措施,在干旱少雨、土壤常常缺水的地域无法完全满足植物生长成活。
3.2 生长量
3.2.1 树高、地径、冠幅 表1显示,从2019年栽植后,树高、地径、冠幅等3个指标值,都是处理高于对照。另经计算,2019年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处理为5.20、0.06 cm、21.4 cm2,对照的生长量依次为2.18、0.03 cm、10.2 cm2;2020年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处理为14.26、0.25 cm、33.9 cm2,对照的生长量依次为10.21、0.16 cm、23.7 cm2;2021年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处理为18.71、0.33 cm、65.4 cm2,对照的生长量依次为11.69、0.24 cm、47.1 cm2;2019-2021年3 a间各年这三个指标的生长量都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尽管不同栽植方式在第一年所栽幼苗都存在缓苗、生长较慢现象,但相对于传统栽植方式,根部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覆膜造林具有显著的促进侧柏幼树生长作用。
3.2.2 生物量 从表1可看出,2019-2021年3 a试验期间,不管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还是整个植株的生物量都是根部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覆膜处理高于常规造林方法,说明经处理植株的生物量增长快于对照。同时,2020年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整个植株生物量的增长量,处理依次为34.1、36.8、70.9 g,对照的增长量依次为19.4、25.8、45.2 g;2021年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处理为45.1、30.1 cm、75.2 cm2,对照的生长量依次为38.2、20.5 cm、58.7 g; 2020年、2021年这三个生物量指标的增长量都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表明根部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覆膜处理促进侧柏幼树生物量生长作用显著。
表1 侧柏幼树生长量
表2 不同处理侧柏高度生长量差异显著性分析
4 结论
本试验结论为,在陕北沿黄土石山地,针对土层瘠薄、风化砂石土持水保水能力差,不利新栽植物成活问题,采取栽后根部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覆膜保墒、聚集雨水措施,可有效提高侧柏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植株高度、地径生长和生物量增加,满足生产需要,该技术应推广应用。
侧柏尽管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15-17],可在石岩缝隙中生长,但在降水稀少的陕北对降雨敏感性很强,生长期遇到降雨即可迅速生长,也就是说水分对其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生长量大小受水、热条件及其配合状况影响,在陕北要提高造林成活率,蓄水保墒是最关键的技术措施[18]。栽植成活后,随着生长年限延长,树体逐渐增大,耗水量增多,更需要采取积水、保墒措施,以保障其正常生长和发挥生态效能,因此,栽植侧柏采取根部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覆膜达到初期效果后,还应采取适宜的抚育、砍灌、培修树盘、除草等技术,这也是今后需要继续研究总结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