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的思考
2022-06-10徐建平王文林
徐建平 王文林
水利改革
关于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的思考
徐建平 王文林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河道与航道建设是大运河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河北省大运河航道建设,不仅是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支点。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枣林庄枢纽—独流减河进洪闸)航道是河北省大运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大清河航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的必要性
1.1 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北运河、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是海河流域的重要河流,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后,东西走向的诸多河流与大运河交汇,大清河水系也与大运河连通,成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全面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须重视大清河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2 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是建设首都生态护城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清河位于海河流域中部,西起太行山,东临渤海湾,北临永定河,南靠子牙河,流域面积45131km2。大清河自太行山区发源后,流经晋、冀、京、津4省市,进入天津后分别经独流减河和海河入海。大清河在区域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要率先取得突破,推进“六河五湖”即滦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潮白河,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和北大港、七里海等河湖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工作。目前,这些河湖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等突出问题,河湖生态需水量能否得到满足是推进河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大清河与北运河、南运河等流域是京津冀地区的水源涵养区,是首都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改善白洋淀水质计划。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最大的湖泊,位于大清河流域腹地。作为重要的入淀河流,其水质的改善关系着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所以,大清河在京津冀水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构建首都生态护城河和建设绿色雄安新区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2.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通航的可行性
2.1 大清河(保定至天津段)航运的演变历史
近代以来,随着河北航运业的发展,到1927年,河北省内河航运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主要有津保航线、南运河航线、津磁航线、蓟运航线、栏沽航线等,其中津保航线由天津起至保定南关大桥,长192.5km,经静海、大城、霸州、任丘等地,主要在大清河水系。当时,津保航线是大清河水系联结沿海与腹地经济的纽带,货运和客运均十分发达。
津保航线主要通过大清河北支和南支两条线路,构成了从沿海与腹地的经济链。北支经过雄县进入保定市西北一带,如容城、易县、定兴、高碑店、涿州,船只可直达琉璃镇,可通行10t~30t木帆船。这条航线将大清河水系西北部各县与津保航线连成一个整体。大清河北支还可通过赵王河进入白洋淀,沿府河到达保定。南支从白洋淀进入潴龙河,沿潴龙河可到安国县的伍仁桥。通过这条支线,可以将高阳、蠡县、博野、安国、定州等地与津保航线连成一体,并且通过大清河航运,辐射带动了河北西南部和山西东部一带发展,拓展了津保内河航运的运输空间,航线对腹地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这条航线的货物运输量仍十分可观。从津保航线货物运输的种类与数量看,一般下行的货物以农副产品为主,如棉花、粮食、麻、花生、药材、皮毛等,上行的货物主要是棉纱、棉布、煤、日用品等。从客运情况看,直隶全省内河行轮局成立后,从1915年就开通到了保定至天津的航线,后来又开设了天津至胜芳的津胜支线。1929年,又在府河段增设了莲花桥、白庙、东安等站点。1950年,华北内河船运公司成立后,将大清河航线从新镇延长至安新,天津至安新的航线成为津保航线的主要航段。20世纪50—60年代,大清河水系的客运十分兴旺,20世纪70年代后,因干旱津保内河航运货运和客运迅速走向衰落。
图1 大清河流域示意图
2.2 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现状情况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为大清河流域文化与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恢复和发展航运事业,与大运河协同建设,势必会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打造可靠载体,使大清河流域和雄安新区区域高质量发展更为多元化。
目前,雄安新区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以白洋淀为核心的河网衔接着上游6座大型水库和8座中型水库、6个大型蓄滞洪区和6座大型水利枢纽,自然河道和人工开挖渠系河网遍布全流域,互联互通建设初具规模,具备东西向三大航运主线和若干支线的河网条件与水利条件,4条骨干行洪河道和4条主要行洪河道可以汛期防洪泄洪为主要功能,非汛期兼具航运、灌溉、输水、生态景观等综合功效,可除害兴利兼得。
为了适应航运要求,河流年际和年内水量分配至关重要,采取必要的治理是关键。河北省为资源性缺水省份,水资源量相对匮乏,但随着气候规律性变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降雨量逐年增加的趋势明显,地下水压采、水土保持、江水置换、高耗水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制度措施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水资源量不足的状况。近年,上游水库蓄水量大幅增加、白洋淀高水位运行状态日历天数增加、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为航运河道存蓄足够水量提供了必要条件。
经过水系综合治理、引江、引黄补水,南拒马河、白沟河、赵王新河、孝义河、瀑河等长年不断流,其他河流不断流期持续延长,跨流域外来水量稳定在30亿m3以上。2018年以来向白洋淀上游河道补水40.4亿m3,入淀20.4亿m3,确保白洋淀水位始终保持在6.5m以上,水面面积保持在250km2以上。通过实施综合保航措施,可以达到生态修复目标和通航条件。主要补水水源可以考虑本流域产流、引黄、引江等多水源合理调配。
2.3 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的有利条件
新时期国家更为重视文化传承,文化载体多元化是必然趋势,随着国家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内陆航运事业也将复兴。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将航运文化传承纳入到大清河流域全面发展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河北雄安新区防洪专项规划》相继出台实施,恢复航运干支网航道和沿河创建文化节点,推动区域文化复兴和弘扬历史传承已经受到充分重视。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区域经济发展亟需新的推力,区内主要河流包括南拒马河、白沟河、白沟引河、唐河、孝义河、瀑河、萍河、漕河、潴龙河等,以白洋淀为枢纽节点汇流,形成以一个核心为纽带、若干河道为干支线的航运网系,南可以达定州,西可以抵满城,北可通北京,东可至天津,雄安新区及周边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引擎。
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原有航道并未全部损毁,仍有可利用价值。近现代大清河水系航运发达,具有航运先天优势和恢复条件。2019年以来,相关市、县加强入淀河道清理整治,先后开工建设南拒马河、白沟引河右堤、新安北堤、萍河左堤、新盖房枢纽、新盖房分洪道左堤、白沟河等7项水利工程,通过采取主槽疏浚、砂坑整理等措施,整治白洋淀上游补水河道280km,形成畅通、连贯、清洁的输水通道。安州船闸、枣林庄枢纽船闸、白洋淀内3700条互联互通航道沟等工程设施修复后可以恢复航运功能,建设高标准水陆具备规划条件,河道主槽疏浚综合治理后可具备通航条件,河道沿岸生态修复和水质提标后具备文化节点及串联河道建设条件。
水利行业已经将数字建设确定为新时期流域发展的方向,势必开启以物理流域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与物理流域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的新的流域管理方向,航运事业将与智慧水利协同发展,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形成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全流域多维度智慧建设新势态。
2.4 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的不利因素
河道水量季节性明显,总水量不足。大清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决定了河流水量特质,即年内水量分配不均、年际水量差异大的水文特点,给航运发展带来先天不足和障碍。白洋淀1983年—1988年连续5年干淀,南拒马河、白沟河、潴龙河、赵王新河2013年—2016年连续干涸,地下水位在节水压采实施前持续下降,充分体现了流域内水量严重不足,资源性缺水严重。
防洪、航运、灌溉、输水等各功能发挥之间的矛盾。河道的主要功能是输水,输水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其供水、灌溉、航运等兴利功效,最大程度地控制洪水泛滥,不同年份和季节主导功能相差较大,甚至互相矛盾,如何有效协调兴利与除害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航运事业恢复与发展面前的难题。
河道标准规模不统一,上下游存在“死结”。根据河道自然条件和主要功能,其过水情势完全不同,自然河道、人工开挖渠系通航状况各异。不同行政区划的河道治理和运用标准不一致也造成河网航运互联互通困难。
大清河流域部分水利工程在建设时未充分考虑航运,河道内节制闸涵、穿河桥梁等工程未设置通航工程,使得长距离通航一定程度上受限。
水库的运行方式制约了下游河道生态良性运行。从前靠水吃饭一直是水库运行的方式,洪水期泄水多,洪灾过后立即转入干旱期,加剧了航运发展水量不足的“瓶颈”效应。
目前,大型水库运行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转变,管理人员经费开支纳入同级财政,不再靠水吃饭,水量调配逐渐趋于科学合理。
3.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运河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应进一步加强河道整治工作
为了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协调发展的格局,完善工程措施是第一要务。一是以自然条件为物理单元,做好流域分级通航总体规划,建设水位调节工程和过船设施,修复和完善文化节点工程;二是开展河道综合治理,采取裁弯取直、岸坡防护、主槽疏浚等工程措施,形成上下游贯通的航道深槽;三是全面开展沿河生态修复,建设旅游观光文化景观带,航运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协同发展。
3.2 应加大对水资源的协调力度
结合流域多年水旱灾害情况和航运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制定长效水资源分配机制是应对水资源不足的有效方法。一是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建设节水型社会,调整高耗水产业结构,合理分配用水指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耗水总量;二是增雨与引调水并重,开源增效,利用先进增雨技术,充分利用大气循环水,有效提高水量补给率,增加水资源储备总量;三是建立水资源调度决策平台,合理分配和水网统筹运行,增强抵御干旱缺水风险。
3.3 应注重大清河(雄安至天津段)沿线景观带建设
大清河流域运河事业的发展应以文化景观带建设和文化传承为主导功能,辅以客运观光,使受众感受白洋淀风情、燕赵文化、宋辽文化。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建造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长廊,形成千米有景、万米有亭、步步有花、满眼是绿的文化景观,体现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3.4 应建立良性航运指挥决策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合的航运管理模式
航运事业涉及水利、交通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统一的决策和指挥调度体系,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建设顺序,促进大清河流域航运事业持续发展。
通过大清河流域航运规划制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水资源合理分配等直接措施的实施,实现通航通运能力。通过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长廊建设,推动沿河文化传承。建设与雄安新区协调一致的航运网系,完善与沿河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景观带,将为提升大清河流域整体文化水平提供基础支撑与保障。
2022-04-25
徐建平,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文林,男,汉族,河北省大清河河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注:此本文为河北省智库研究项目《河北省大运河河道水系生态环境治理与管护调研》(项目批准号:HB21ZK1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