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华北地区主要大河之一
2023-01-02
水利史话
海河——华北地区主要大河之一
海河是华北地区大河,海河水系也是全国七大水系之一。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5条河流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后东流到大沽口入渤海,故又称沽河。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面积为31.78万km。其干流是指从天津市金钢桥附近的三汊河到大沽口海河闸上的一段河道,长73km。若以漳卫南运河的源地起算,则全长1090km。
海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60mm,且降雨量较为集中于汛期,极易酿成洪涝灾害和春旱。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264亿m3,地下水资源256.37亿m3,水资源总量为419.43亿m3。由于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全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283万kW,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151万kW。流域内已建大型水库主要有官厅、密云、岗南、黄壁庄、岳城等。这些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供水、发电等作用。流域内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66万kW,有4座水电站装有抽水蓄能机组,总容量107.2万kW。
由于海河水系上游支流繁多分散,下游集中,河道容泄能力上大下小,尾闾不畅,故而极易形成洪峰,给流域内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1939年天津遭受的洪灾中,白洋淀东堤决口,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相继决口,洪水冲淹天津两个月,街上行船,工厂停工,交通中断,受灾人口达65万。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几十年大力整治,海河流域排洪入海能力大大提高,约为原来的10倍。
海河流域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78年永定河支流桑干河流域发现了属于13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小长梁遗址,1992年又发现马圈沟遗址,2001年发现大象骨骼和石片、刮削器。这种遗迹将泥河湾出现古人类的时间推到200万年前。新石器磁山文化遗址推断为公元前6000年至前5600年,有粟类作物和家畜遗迹。
海河流域历代名人荟萃,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等;隋朝有设计建造赵州桥的杰出工匠李春;唐朝出了魏征;元朝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杨显之。自元代定都北京,海河流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由于海河近海,又有渔盐之利,历史上漕运发达,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的天津筑城设卫,并逐渐成为京都的重镇码头,此后天津卫日趋繁荣,与海河的“河海冲要”地位是密不可分的。“晓日三汊口,连樯集万艘”,就是这一历史的写照。而在海河水系之一的北运河,昔日岸上的桃柳堤,风光春色在历史上也名噪一时。清朝初期,北运河堤有桃柳千株,每逢春日桃花盛开,绿柳如茵,有诗云:“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又有诗人赞道:“丁字沽边柳万条,青青一带锁红桥”,说的就是桃柳堤。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