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肥利用制约因素分析
2022-06-10李红霞河南省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文│李红霞(河南省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任京品 王亚磊 李刚(河南农业大学)
常杰(河南农业农村厅)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社会肉蛋奶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养殖业污染物主要以动物粪便、污水和臭气等形式存在,其中粪便通过好氧发酵处理可转化为粪便有机肥,是传统农业种植中的主要肥料来源。为减少畜禽粪便环境污染,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养殖场建设或改善粪便处理设施,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其中粪便有机肥由于处理工艺成熟、市场化程度高而得到了广泛普及,大型养殖企业基本都实现了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在相关项目实施中,虽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中也支持集中处理来解决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的粪污处理问题,但受限于运输成本和生物安全防范等因素无法实现全域覆盖。
我国养殖业是以家庭养殖为基础发展起来,随着市场需求而快速实现了规模化,但受环境、土地、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家庭养殖及小规模养殖场仍然大量存在,其在保障市场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由于数量多、形式差异大、从业人员意识不统一,其粪便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更需要客观分析,明确原因并提出切实合理的措施促使粪便得到资源化利用,从而避免环境污染风险。
一、小规模养殖场粪肥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粪肥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低,粪肥质量不稳定。受经济条件制约,小规模养殖场在粪肥处理设施投入较少,很少购置机械翻堆/抛翻设备,仅建设必要的堆粪场和遮雨棚,采用静态发酵形式处理粪便。静态发酵由于缺乏必要通气和水分调节,导致粪便酸化或腐熟不充分,不仅降低了粪肥的质量,也会造成堆粪场蝇蛆、臭味等问题。同时,由于不同季节用肥量差异较大使静态发酵时间长短不一加剧了粪肥质量的差异,使粪肥质量无法达到有机肥标准要求。
2.粪肥售价低,挫伤养殖业主处理积极性。目前粪便有机肥并未得到大规模使用,种植业中也未强制要求使用有机肥,粪便有机肥更多以自由态形式发展。因此,在以养分为参考的定价机制下畜禽粪便有机肥价格仅维持在成本点附近,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尚可借助规模化处理和稳定的质量及自有的种养一体化模式维持运行。小规模养殖场虽然处理成本低,但畜禽粪肥达不到有机肥标准且质量不稳定只能按需方市场被动销售,养殖场利润低甚至处于零利润处置状态,挫伤了养殖业主粪肥处理的积极性。
3.缺少小型施肥机械。相对于化肥而言,畜禽粪肥质量轻、养分含量低,在满足农作物主要养分需求的情况下需要较大施用量。传统畜禽粪肥施用主要以人工为主,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和人口流动的变化,我国种植业从业人员也从过去的全员劳作过渡为以老人、妇女为主体,人工施肥的强体力劳动已无法适应当前种植模式。虽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粪肥与传统化肥形态存在较大差异,粪肥施用设备尤其用于小地块的施肥机仍未得到普及。
4.粪肥使用效益不明显。当前化学肥料已成为农业稳产高产的基本保证,虽然化学肥料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已为社会所关注,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土壤性状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在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参照标准的种植模式下,使用粪肥的农产品还无法实现优质优价,粪肥使用的生态效益、环境、社会效益无法直接体现,这是影响粪肥使用的内在因素。
二、影响小规模养殖场粪肥使用的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使种植主体和养殖主体发生了分离,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缺乏政策、资金针对性支持和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调控机制成为影响中小规模养殖场粪肥使用的主要原因。
1.种植主体和养殖主体的分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主要以种植为主,养殖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存在,畜禽粪肥经简单处理后作为农家肥直接使用。但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已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养殖户,其工作重心也集中在养殖,种植成为附属或相对独立的单元。种养业分离带来粪肥生产和使用之间的分离。
2.种植模式的改变。与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相对应,种植业也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使种植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农业生产的主体职能,另一方面种植过程中耕地、播种、病虫防治、收获已基本形成专业化的半托管种植模式。由此,在种养主体分离的条件下粪肥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利用必然应满足种植模式的基本需求。
3.政策引导缺乏针对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虽然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点,但从目前相关政策执行力度和资金使用角度来看更偏重于大中型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首先解决影响面较广的典型问题,小规模及规模以下养殖场由于涉及范围大、散点状布局、监管难度大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4.粪肥使用的生态效益无法体现。畜禽粪肥的使用一方面为畜禽粪便处理提供了出路,解决了养殖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粪肥替代化肥使用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种植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的效益评价体制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农产品品质的经济效益外,忽视了粪肥使用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5.缺乏必要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筹措渠道有限,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往往只能利用利润再投资的模式进行发展,这种投资能力受市场影响较大,同时受固有思想影响,这种投资更多集中于扩大生产性,而对粪便处理相关设施的投资较少。
三、小规模养殖场粪肥使用的解决途径
针对小规模养殖粪肥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客观原因,应从相关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机制,在规范粪肥使用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区域消纳和利用的托管服务。
1.发挥产消同位优势,协调就地消纳。中小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一般都依村而建,周边有足够的农田进行粪肥消纳,这是与大规模和集约化养殖最根本的区别,畜禽粪肥就地利用是降低粪肥使用成本,提高肥料使用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2.构建粪肥利用的托管式服务。粪肥利用的托管式服务不仅可以解决种植户缺乏劳动力、缺少专业设备的问题,也可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粪肥使用投资和成本。专业化托管服务过程中建立粪肥需求信息也可改善养殖场被动粪肥处理模式下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养殖场粪肥处理的工艺改进、稳定粪肥产品质量和提高粪肥处理设施的利用效率提供帮助。
3.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小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是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以全局观念推进中小规模养殖粪便处理,统筹多方资金用于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和提升,促进有机肥替代和农产品质量提高,拓展畜禽粪肥需方市场。
4.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生态农业发展。针对畜禽粪肥的化肥替代应从污染物减排、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核算粪肥使用的综合效益,结合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成本低、质量相对较差的情况,在综合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构建低利平价、等质等价的价格体系,一方面激励种植户使用畜禽粪肥,另一方面鼓励养殖户改善粪肥处理设施条件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销匹配。
5.规范粪肥产品使用,正确引导粪肥利用宣传。虽然粪肥一直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养殖模式、饲料组成、卫生防疫等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粪肥成分也有所改变,在基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总体框架下,减少粪肥使用的养分流失既是提高粪肥利用效率又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因此,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规范粪肥利用,指导种植业合理用肥。同时针对广泛关注的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应在相关标准条件下正确宣传,理性引导。
四、结论
一是小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的粪肥利用问题是现阶段畜禽养殖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二是粪肥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低、产品质量达不到有机肥要求、处理利润低、缺乏必要的使用设备和粪肥使用效益不明显是小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粪肥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种植主体和养殖主体分离、种植模式改变、缺乏政策资金针对性支持和优质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不完善是影响小规模养殖场粪肥使用的主要原因。四是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机制,规范粪肥使用并构建基于区域消纳利用的托管服务是现阶段小规模养殖场粪肥利用得到推进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