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6-10刘红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5期
关键词:病程功能性针灸

张 淼 曲 阳 刘红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慢性功能性便秘其属于临床多发性疾病,在临床上则有排便不净,干结、困难,以及排便次数少的问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属于肠道功能性疾病[1]。在临床治疗上可以采用中西医不同方案,并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但是在西医治疗中则有明显的停药复发问题,而中医治疗则可以更好地改善这一结局。本次试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患者确诊为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试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2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通过对温针灸方式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对中医措施加强理解和讨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病症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患者确诊为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试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将8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24~70岁,平均年龄为(36.62±3.53)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1~4年,平均病程为(2.13±1.04)年。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25~71岁,平均年龄为(37.02±2.25)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1~4年,平均病程为(2.09±0.9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入选标准上:首先符合西医诊断中的功能性便秘,也符合中医诊断的标准。其次,患者具有清晰的意识,可以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对存在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肠道器质性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剔除,确保试验的数据具有真实性、有效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措施,即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通常包括大肠俞、肾俞、脾俞,以及足三里、天枢、气海等穴[2]。在操作中也存在差异,在针刺的时候需要考虑深度、角度和方向,加强力度的控制,每日1次,每次30 min留针。

观察组则为温针灸治疗措施,其可以分为俯卧位和仰卧位的穴位选择,在穴位上与对照组相同。温针灸的操作如下。首先,在得气后控制针刺的深度,并选择1.50 cm的艾卷,在其下部1 cm深孔,在针尾上放置。点燃艾卷。在腧穴上行温针灸,注意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选择纸片垫在腧穴上部,防止对患者造成烫伤[3]。在燃尽之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

1.3 评价标准 首先,本次试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方面。其中,显效指患者的大便性质、次数恢复到正常,在临床症状上也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指便秘症状得到好转,即间隔时间缩短,在临床症状上有好转;无效指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其良好率则为显效和有效的总人数。其次,主要的观察指标则为便秘评分CCS量表,其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排便间隔时间、排便不成功的次数、排便是否需要协助、排便是否有头痛感、排便是否存在明显困难、排便时间是否过长[4]。其得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最后,则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的调查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试验中,针对CCS评分采用计量统计,在有效率和满意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治疗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改善良好率为95.12%,对照组为85.3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n(%)]

与此同时,在CCS评分中,治疗前两组分别为(15.92±3.73)分和(15.85±2.64)分,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得分为(7.44±2.15)分,对照组则为(11.05±2.84)分,以观察组的评价结果更好。

最后,在治疗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6%(40/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24%(37/41),因此,研究认为观察组的方案更为优秀。

3 讨论

便秘患者多有宿便,宿便可产生多种毒素,诱发众多疾病。便秘的起初症状只是增加了腹胀、打嗝、放屁的次数,这个阶段人们只是会觉得有点不舒服。但如果置之不理,很可能演变成慢性便秘,不久之后随之腹痛、食欲下降,甚至因粪便中的毒素侵入机体而诱发头晕目眩、肩酸、体力下降、口舌生疮等症状[5]。慢性便秘可能会使皮肤变得差,长期便秘很可能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生很多毒素,形成腹部肥胖,严重时甚至会形成痔疮或出现肛裂。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时会出现疲劳、失眠、厌食、恶心、干呕、早饱等症状,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慢性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长期出现的一种便秘症状,这种情况并非由全身性疾病或肠道病变引起,是一种功能性病变[6]。患者多表现为大便不通畅或粪便坚硬难解、有便意出现却排出困难,甚至出现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达到二、三天以上才排便一次的频率,并且也会伴有焦躁不安、焦虑、生气、易怒等情绪障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虽有长期便秘史,但检查肠镜等排除了肠道的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因心理作用、精神因素、社会因素等功能性因素造成的便秘,需要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的作息、良好的排便习惯及心理干预进行调节[7]。一般来讲,每日1次大便属于正常的机体代谢频率,如果1次大便的时间间隔超过2 d,说明存在便秘现象。便秘时,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不良,影响整个肠胃的消化、吸收,最为明显的症状为肚子疼痛、腹胀、下坠等,每次排便后仍感觉粪便没有排干净[8]。倘若在实施生活干预后,慢性功能性便秘未有效改善,就需要结合抗抑郁药物调理,尤其是精神症状相对明显者,例如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焦虑、抑郁等症状的患者[9]。平时一定要适当调整饮食与生活方式,注意清淡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进而有效缓解便秘。另外,平时的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多喝温水,严格戒烟、戒酒,吃饭时秉持少食多餐的原则,一次性不要吃过多,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水果、蔬菜与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不要吃辣椒之类的刺激性特别强、过于油腻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10]。平时不要久坐不动,要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极,身体允许的话,还可以尝试做提肛运动、进行腹部按摩,以此促进消化,改善便秘症状[11]。

慢性功能性便秘属于常见疾病,特别是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下,患者的发病率具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并多发于久坐的人群,对其生活产生不便影响。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运动也有关系,在治疗上可以分为中西医不同方案,在中医方面也采纳不同措施一同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并具有治疗安全性[12]。从中医的治疗分析中,其属于“后不利”病症,在发病机制上通常认为是大肠传导失常,并与脏器功能的自身调节功能有关。患者在临床上多有中气不足的问题,或者表现出阴亏血损的状态[13-14]。

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在中医措施中包括针灸、推拿等常见措施,在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中,这些治疗措施均可以发挥一定的成效,取得相应的改善结果。如在学者的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中药组和针灸组,其中药组采用的是麻子仁丸,而针刺组则用温针灸,其有效率结果中医针灸组的93%优于中药组的71%,由此,也说明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在开展温针灸治疗措施下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成果。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15-16],可以分为耳穴治疗、灌肠治疗、按摩治疗、敷贴治疗等多种形式,可以改善便秘的临床病症。

在本次试验的治疗过程中,其实施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取穴方面,要坚持“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17],即能够对第10胸椎和第3腰椎之间的大肠神经的分布具有明确的认知,即在第10胸椎处有天枢神经,而第3腰椎则有大肠俞,其分布和脏腑较为接近,并选择这两个位置进行温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大肠功能失调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利用肠神经细胞元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配合天枢穴位可以加强对肠胃疾病的改善[18]。在针刺过程中,要着重对病变部位的针感传导,加强刺激,其原理则为“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可以针对肛门、骶部中髎加强传导,促使其具有支撑感,能够对盆神经传入中枢加强刺激,促使达到治疗的目的。

通过治疗分析,我们对患者实施温针灸的治疗可以加强对肠胃的刺激,有利于改善排便困难的问题,能够达到对患者身体脏腑功能、经络的调节与疏通,在治疗效果上优于单一的针灸治疗措施,并得到了显著的治疗成果。具体而言,在治疗后的CCS评分中,观察组患者的得分为(7.44±2.15)分,对照组则为(11.05±2.84)分,以观察组的评价结果更好。其总疗效率也高达95.12%,患者对此表示满意。

综上所述,采用温针灸治疗措施可以更好地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效果显著,在排便的次数、困难程度、排便用时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改善,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猜你喜欢

病程功能性针灸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针灸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