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驱动与外源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双重进路
2022-06-10王延隆
王延隆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了重视自身建设、理论建设、宣传工作等传统,这对于塑造伟大光荣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和展现。在历史的重要关口,研究政党形象建构,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形象建构的历程,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内在逻辑
所谓的政党形象是指“公众以一系列客观要素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对政党相对稳定的主观认知和评价,是政党的特征、方式、绩效及其风貌在公众心中形成的主观印象。”(1)中共中央党校:《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年,第4 页。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给它的成员和社会大众的一种整体印象感知,是一个社会对某个政党的集体记忆。政党形象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它是大众综合的感知。从政党形象评价的内容来说,是大众对政党的执政绩效、社会声望、集体风貌的集体描述,尽管同一个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社会大众对其的评价则具有稳定性。这与政党的宗旨和过去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政党形象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政党形象是历时性建构的过程,每个政党都有着自己的过去,政党形象是政党的历史意识形象和现实发展形象共同结合的产物。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政党形象有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政党自我革命形象与政党领导社会革命形象等多维度的镜像。学界对于政党形象建构多从政党自身出发,较少涉及外部的影响研究。实际上,政党形象建构要有内生性和外源性两种视角进行分析才能更加客观地展示政党形象的全貌。若以二分法来看,政党形象建构包含了内生驱动和外源推动两种进路。内在驱动体现于一个政党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外源推动体现的是外部环境对政党的考验并且以此进行的政治调适行为。
对此,本文提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双重进路是建立在特定政党宗旨和价值理念之上,能够基于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政党组织成员的个体形象以及该政党在执政或者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集体形象的总和。政党形象的内生性要素包含了政党的宗旨和价值理念、政党组织成员的形象、政党的执政业绩,外源性要素主要是指政党行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行为表现。由内生驱动与外源驱动相互配合构成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双重进路,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双重进路的理论模型
具体来说:一是政党的宗旨和价值理念是政党形象的核心。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2)《毛泽东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14 页。。这句话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性质,“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则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这一根本的政党宗旨和价值内涵始终如一,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能够永葆政党本色的核心所在。二是政党组织成员的个人形象是反映政党形象的“窗口”。政党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政党组织成员个人形象的综合,是一种诸多个体带给社会大众的集体记忆。与此同时,政党形象会进一步促进政党组织成员的个人身份建构,党员会因为所在政党良好的政党形象建立起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反之,政党因为自身建设不力,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不力将使党内降低对党的组织认同,使社会大众对该政党的印象大打折扣。三是政党的执政业绩是党内外公众最关心关注的话题。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87 页。。经济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关注的核心利益。政党只有带领全国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让老百姓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老百姓才会真心拥护。外源性要素是应对技术革新、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新媒体发展推动下政党形象建构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新的全球化秩序之下的政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党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气候、疫情、其他突发事件等执政挑战。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形象建构的历史审视
党的政治形象是历史的形成过程,也是基于现实条件的发展结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宣布了自己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以及全体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从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到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跨越百年时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内核始终如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的政党形象不尽相同。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斗争型为主的政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政党形象塑造。政党形象的标识是其政治理念、指导思想和政治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早期的一大、二大就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目标,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党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北京:1979 年,第197 页。这是对党的政治宣言和政治形象的明确主张,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城市,工人运动是主要的斗争方式。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方针,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陕甘宁等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在苏维埃时期和延安时期,党有过局部执政的经验,有领导人民开展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发展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力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人民群众中塑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政党形象。在延安时期,党还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党员作风建设。1937 年,延安发生“黄克功案”,中国共产党坚持政策和原则处理革命功臣黄克功,充分体现了对共产党员个人形象的严格要求,在苏区乃至国统区树立了公正严明的政党形象。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发表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的修养要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个人修养的佳作。1941 年至1945 年,延安整风运动是改进政党组织成员思想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政治风气,进而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重要实践。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主要任务,以清晰的政党宗旨和价值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善于革命斗争的政党形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毛泽东指出:“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5)《毛泽东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480 页。。进行革命斗争进而夺取政权是这一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形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建构思想、组织、政治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建设型为主的政党形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展现出能建设好国家,能富国强民,能永葆共产党先进性的政党形象。武装夺取政权以后如何执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这一历史时期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经济和建设国家是党执政后面临的重要任务。国家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把发展生产和恢复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恢复和发展工业是重中之重。在解放战争胜利的前夕,毛泽东明确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6)《毛泽东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1029 页。从1949 年到1954 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国家发展战略设想,之后逐渐演变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在明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后,党领导和组织动员全国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1949 年到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合作化或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苏联“五年计划”巨大经济成就的影响下,从1953 开始,我国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按照计划发展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赶考”中,中国共产党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全体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随着新中国逐步与世界各国建交,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日益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可。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政治建设、执政业绩、党员作风建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优秀的执政业绩对于建构正面的政党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党在领导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政治建设和队伍建设,要求共产党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通过“三反”和“五反”运动,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的投机与不法行为,纯洁了革命队伍,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次廉洁奉公教育。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毛泽东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285 页。。通过宣传灌输和典型报道在党内树立了雷锋、王进喜、张思德、焦裕禄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话语叙事和党员形象。同时,严肃党内纪律,严肃处理了刘青山、张子善等党内贪污腐败分子,在社会大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领导经济和社会建设中依具有然革命斗争取向,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文革”影响了政党形象,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建设型政党形象仍然是党的主流形象。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型为主的政党形象
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进一步打破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束缚,激发了社会发展的活力。邓小平重视政党形象,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党的政党形象问题,涉及国家、民族和领导者形象等多个方面。在这一时期,党的理论建设对党的宗旨和价值观念的阐发,与经济发展保持了与时俱进,这也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党的建设认识的拓展和深化,逐步形成以“两个先锋队”来表述我党的政党形象(8)陈金龙:《新中国70 年国家形象的建构》,《贵州民族报》2019 年9 月24 日,A03 版。。这一表述形象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既代表无产阶级、代表本党的利益,也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年,第519 页。,并提出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党的最新理论建设的成果通过主题教育深入到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中。党以“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和党史学习专题教育等为抓手,以专题和模块的方式重点针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党充分考虑到外源性系统性风险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党坚持以自我改革来化解内生性的风险,进一步坚持深化改革,应对国内外总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疫情的深刻影响,不断调适新阶段经济发展策略。加强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各条战线的反腐败斗争,以巡视、巡察、督察为反腐利剑,惩治党内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进一步纯洁党员干部队伍。重视党务公开和主动宣传,近年来陆续颁行《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等制度,一系列党内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构建了阳光公开的基础性法规体系和新闻宣传体系。
坚持对外开放和沟通对话是应对外源性政党形象挑战的重要渠道。一方面从长期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壮大国内大市场,推进各项生产要素充分流通、积极合作、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近年来,中共中央先后以海南、深圳、上海浦东新区、浙江等为试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2020 年我国GDP 总量已经超过100 万亿元,并且超过日、德、英、法4 国GDP之和。与此同时,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围堵、封锁和遏制,在新冠疫情中许多国家表现出来“逆全球化”的态势,中国共产党体现出大党担当。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10)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1 年7 月6 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7/06/c_1127628679.htm,顺应全球化的总趋势,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与世界各国对话、合作、交流。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同世界政党对话、沟通和交往,改革开放型的政党形象在全世界面前进一步树立。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形象是党在进行自我革命和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书写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最终是由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做出的。不同历史时期塑造的政党形象是历史的、变化的,也是连贯的,其内在逻辑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同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始终能够与时代保持同步。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表现出来的政党形象也是有所差别的,主要取决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任务的变化,国家资源动员能力以及外部发展条件的不同。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党展现出革命斗争型、发展建设型、改革开放型等不同标识的政党形象。当然,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失误,对党的政治形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也正是党需要加以检视和吸取教训的方面。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挑战因素:现实关涉
从政党形象的发展演变来看,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成熟,政党形象也进一步发展和优化。从政党形象构建的逻辑和结构来看,政党的宗旨和价值理念是政党形象建构的核心因素。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理论建设的政党,与时俱进地开展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这对确立全党核心理念、凝聚党员认同起着重大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保持稳定并且持续优化的重要原因。但同时,随着新的执政条件下外部风险要素明显增加,政党形象建构的制衡因素客观存在。
1. 内生性:负面政治行为对政党形象的影响
政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斗争等一系列政治行为关系着政党形象建构,其中负面政治行为对政党形象的制衡尤为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党的执政过程中的问题也会随之暴露,从政党形象的角度看,暴露的问题会给政党形象和社会信任带来挑战。同时,作为政党组织成员,党员和领导干部展现的风貌、口碑和威望,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大众对政党的整体印象。政党形象是广大政党组织成员个体展现出的集体风貌,少数党员干部贪污渎职、以权谋私、道德堕落,导致官员形象危机和对整体政党形象的损害。官员形象危机有可能带来“群体极化”的风险。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会把社会大众聚集在一起,党员作风问题、官员形象危机、行政失误带来的负面政治效应,通过网络舆论的放大和发酵,聚合成群体认知,最终可能因负面舆情损害政党形象。
2. 外源性:媒介泛化对政党形象的“污名化”
根据“风险社会”的观点,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充满了风险,来自科学技术的风险背离了最初应用科技的目的,它们是科技的副作用。媒介多元化发展是政党执政的“变量”,能否善用新闻媒介的技术红利,同时规避媒介多元化的弊端,是对各国政党执政能力的考研。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一种“意识形态中间化”的取向遮蔽意识形态斗争。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媒介资源的竞争成为一种新的风险因素。中西方在意识形态斗争角逐的场域中对媒体资源的竞争,形成了主流媒体和西方国家控制的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上共存的媒介生态,在这种竞争的媒介场域,西方主导的媒介不停地制造和发布不良信息,产生了政党形象“污名化”的风险。另一方面,“新媒体使传统政党形象建构的政治空间环境发生了变迁”(11)吴阳松:《问题与回应:新媒体时代的政党形象建构》,《江汉论坛》2021 年第6 期。,给广大网民充分释放了话语权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和监督的机会,也让民众对党的政党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内生性与外源性的交互作用:执政“四大危险”对政党形象的考验
毛泽东曾经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12)《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322 页。。一个政党是否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了政党是否有正确的执政行为和良好的集体风貌,决定了其能否赢得社会大众的好口碑。邓小平指出:“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3)《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80 页。。党的执政地位和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永恒不变的,自身建设在政党形象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自身建设的不足具体来讲体现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1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 年7 月2 日,第1 版。,这些危险构成了对党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内生性与外源性因素的叠加使执政风险增加,考验政党形象。具体而言:一是技术革命带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实践的适应问题。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构成了执政的最大变量,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组织动员方式、新闻传播范式,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二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疫情传播等突发事件对政党执政的应急行政能力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必然要求党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风险、国家安全风险、社会治理风险、廉政风险等,增强政治自觉,锤炼一支讲政治、懂经济、善管理的党员干部队伍,在应对风险中提升执政业绩。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崭新建构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塑造主要经历了从最初的革命斗争型政党形象,到发展建设型政党形象,再到改革开放型政党形象的转变。早期的政党形象建构主要以内生驱动为主,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强调自我革命、加强执政党建设,到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增强应对党内外、国内外风险挑战能力,政党形象实现了从内生驱动到外源推动的组合运用范式转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建构要进一步坚持内生驱动和外源推动的双重进路,从发展向度、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上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
1. 发展向度:由单向型灌输到三维型互动转变。当前的媒介传播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政党形象建构已经融入政党活动、媒体传播和人民群众的三维互动之中。首先,政党宗旨和价值理念的宣传是建构政党形象的内在要求。执政党如果不能及时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把自身角色由代表一定阶层的利益转换为代表全社会的利益,就人为地减少了执政合法性来源(15)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216 页。。加强对以党的宗旨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大党风”理论创新,培养好一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队伍,阐释好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关系,用大众化的语言和方式扩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宣传,让社会大众所知晓和认同。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党对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资源的领导力和引领力。在开放和国际化的新闻传播环境下,加强对竞争性的国外媒介资源的内容审查,严格限制涉及意识形态的信息源。在政党活动中进一步强化话语权建设,主动提供新闻,形成以正面新闻报道为主的舆论氛围。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党组织发言人制度,在某些影响政党声誉的事件发生后,由发言人主动澄清或者提供说明,掌握新闻舆论发言权和引导权,充分利用公共关系技巧处理危机事件,将对政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政党组织成员自己认定的政党形象如何是一方面,关键是社会大众对政党的声誉、威望、地位的认知如何。第三,要重视政党形象的社群传播。关注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把握人民群众对党的政党形象的新诉求、新需求,抓好社会化的政党形象采集、分析、研判、监测一体化的社会舆论和社会意识专项队伍,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群传播队伍,把握政党形象建设的需求与供给的互动关系,提供高质量的政党形象工作体系。
2. 发展模式:由政治性动员向社会性发展延伸。在新时代,我们要利用政党的组织体系,强化政治性动员,同时也要创新社会性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政治性动员和宣传策略调适。首先,要强化政治性动员。中国共产党传统意义上对自身形象的建构主要是通过政治性动员来实现的。政治性动员能有效整合政治分歧,形成政治共识,是政党和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方式。从党的组织架构来看,党内设有宣传部,加强政党政治主张和党内各项事务的宣传,通过各级党委统一部署和层层政治性动员来实现。各级纪委也有相应的宣传部门,要加强党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正面典型和反面人物相结合的宣传策略,让媒体为政党形象构建服务,发挥“媒介规训”的功能。其次,要优化社会性发展模式。政党形象强调社会性发展,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需要从社会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的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对待,制定科学的符合人民发展需求的政策措施。重视共有的精神信仰、文化艺术、宗教习俗等文化力量的牵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的动员力、凝聚力。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建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场所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展示场所,通过宣传展示,结合基层场所的建筑要素、标识系统,潜移默化地教育人民群众。
3. 发展策略:由内生性驱动向外向型推动拓展。政党形象宣传是一项策略性很强的工作。习近平指出:“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319 页。新媒体条件下政党形象宣传必须要实现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由党内到党外、国内到国外的扩展。一方面要加强内生性驱动,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主体的自身内驱力,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和领导社会革命的实际行动建构良好的政党形象。党的自我革命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严格的党内纪律和法规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打造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过去,党之所以能够在那样艰难困苦中经受住考验,成就伟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从而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17)姚桓、王书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程和基本经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1 年 第1 期。在党领导社会革命方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发展成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纪念建党一百周年活动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正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形象生产的有力契机,在伟大的历史节点和历史时期,使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形象更加鲜亮,更加深入人心。另外一方面要推进政党形象国际化,不能仅停留在党内和国内,要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构起中国共产党全方位、现代化的形象识别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官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力,发展和完善好党的部门和重大活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主办、参与国际政党论坛和在国外主流媒体积极发声,形成政党形象国际传播的宣传矩阵。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拓宽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拓宽社群传播的渠道,让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走出去,让世界各政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政治品格,让世界大党形象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同。
在纪念建党100 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和正确”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形象的准确、凝练概括。作为百年大党,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也逐步丰满和立体。新时代改革开放型政党形象必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中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