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考
2022-06-10黄洵
黄 洵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相关体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积极探索,以期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在此背景下,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是在吸收语文情境教学优点的基础上,结合体育课堂的独特性而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一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它更注重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主题鲜明、突出人本性教学的特点。
1 中小学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1.1 在“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下突出中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来看,体育常被当作一种特别的知识、技能,突出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知识教学的以传授身体动作为主的技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对中小学生技能的引导与传授,而忽略了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及过程性,忽略了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由于没有做到以中小学生为主,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往往会忽略中小学生的课堂感受,中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既定知识,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前,在“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体育教学开始逐渐关注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强调尊重中小学生的感受,将中小学生视为感受主体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的载体,因此,情境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关注中小学生情感体验、突出课堂氛围营造的新型教学模式便出现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融情于景能够让中小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具有情感的课堂也更能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在“全人教育”指导思想下突出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全人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性、社会性、艺术性等多个方面,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要融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目标,融入德育、美育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小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方面,体育课堂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许多项目是团队型的,在练习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团队的协作与配合,这便为中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在团队合作中,能够较好地促进中小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的发展,且在团队对抗中,也能培养中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及竞争意识,让中小学生通过体育课堂这个“小社会”,提前感受社会竞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生的性格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发展中小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中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情境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如通过创设情境,以故事为主线展开教学,让中小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以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或以竞赛、游戏为形式,让中小学生在竞赛、游戏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了解竞争与合作,可使中小学生在规则的约束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合作与竞争。
2 中小学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设计的特点
2.1 主题性特点分析
主题式情境教学,强调的是主题鲜明。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围绕这一主题有序进行,因此,情境式教学模式设计的首要任务便是确定主题。一般来讲,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主要有趣味型、知识型、教育型等。中小学体育教学,通常采用趣味型体育教学,即以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如可以通过动画角色扮演的形式,让中小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并引导中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2 创意性特点分析
有创意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因此,创意性也成为体育情境式教学的重要特点。在创设情境时,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在现实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在情境主题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型课堂的编排,从而赋予体育教学内容新的内涵,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强调的是师生在课堂的有效互动,传统的体育教学,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中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出现中小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让中小学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氛围,在这一课堂情境里主动学习、思考,在此,教师必须做好引导与启发工作,积极与中小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答疑解惑,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中小学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设计对策
3.1 设计故事情境
中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追求新鲜感,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情境教学设计应以故事为载体,融入“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努力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境,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中小学生融入整个教学情境,使中小学生在此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并吸收教师的教学重点,掌握相关技能,这能给中小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中小学生虽然专注力与自控力相对欠佳,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但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中小学生能在兴趣的带领下专注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以走独木桥的训练为例,教师可为中小学生设计一个“冒险家”的情境,所有中小学生都是“冒险家”,只有安全通过独木桥才能获得胜利,掉下独木桥则会掉进沼泽地中,从而有效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设计问题情境
恰当的问题能够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在设计体育情境教学模式时,体育教师应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中小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鼓励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你能一边颠球,一边走,同时还唱歌吗?”让中小学生去尝试,中小学生在此情境中,会觉得平时枯燥的颠球练习也变得有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中小学生进行颠球比赛,以此来激发中小学生的好胜心与进取心。
3.3 设计游戏情境
热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中小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与好奇心,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游戏情境,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以投掷类项目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一个投掷手榴弹的教学情境,将中小学生分组,组内成员轮流投掷,让中小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体会投掷类体育项目的特点。当然,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还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游戏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游戏的目的还在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情境时,必须紧密联系教学大纲,避免过度游戏化而脱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目标。
4 中小学体育情境式教学模式运用的注意事项
4.1 情境应具有真实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注意教学情境需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不可牵强附会。例如,有些教师在田径项目教学中设计一个“水中抢救伤员”的情境,这便有点牵强附会,缺乏真实性。针对田径项目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如“穿越火线”“红军过草地”之类的教学情境,中小学生在不同的场地中完成不同内容的技术动作,不但能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4.2 情境的设计应注意教学对象与时机
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能有效激发中小学生的参与性。假如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高年级的中学生还设计一些诸如“帮妈妈做家务”的游戏,并运用过于低龄化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则容易让学生反感,学生会觉得过于幼稚而没有参与的兴趣。此外,教学情境使用的时机也十分重要,通常枯燥的田径类、体能类项目的教学适合实施以趣味游戏为主的情境教学,而针对运动项目基本技术的教学,则应以传统示范讲解教学为主,帮助中小学生准确地掌握技术要领。
4.3 情境教学应注意使用的频率
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教师应选择在合适的情况下恰当运用,过度使用反而会影响运用效果。有些教师往往会在一次使用获得较好效果后便频繁使用这一教学模式,但是久而久之会发现,初次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中小学生会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长久使用且缺乏创新性的情境教学,会让中小学生觉得乏味,从而影响使用效果,并且没有紧密联系教学大纲的情境教学,也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 语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以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础,要注重情境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只有做到以中小学生的客观发展为实际,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才能起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