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的管理策略探析以某二期建筑项目为例
2022-06-10蒋用见
蒋用见
0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事关民生幸福的实现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新时期以来,建筑工程的建设速度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据住建部和中国建设报统计,2016 年全国房屋工程安全事故发生636 起,死亡735 人,2018 年,全国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共发生698 起、死亡800 人,2019 年仅4 月份就发生52 起安全事故,死伤70 多人,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引发了全社会对安全施工管理的极大关注,实施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要求。但具体如何实施才能保证实际效果,又需要思考和解决哪些问题?笔者就此结合实例进行以下分析和探讨。
1 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1.1 长期效益性
建筑项目的效益不只是施工单位建成交付后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还体现为社会综合效益。建筑安全施工标准化管理,需要兼顾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区域自然环境长期效益的影响,与周边功能服务区的协调性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等。这就需要在制定安全管理标准时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不能着眼当前和局部[1]。
1.2 整体关联性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既基于对整个建筑项目安全施工的宏观布局和统筹规划,也具体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可能,所制定的安全标准综合分析比较了各类因素,避免标准与标准之间的彼此冲突,也防止了局部施工作业要求与工程总体规划、技术标准、安全要求之间的矛盾,还与社会经济、行业动态等衔接紧密,不会出现标准过时或不完整的问题[2]。
1.3 管理全面性
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需要多方专业性支持,如人员管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等,因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做到全方位管理和规划,以此确保安全标准化管理质量。首先,实施标准化管理的人员应该是掌握专业知识或经过业务培训的专业人员,要求熟悉建筑安全处施工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清晰标准化管理内容,能够正确实施管理行为;技术管理,就是对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运用及实施过程的指导、监督,安全性评价等,规避技术性过失;材料管理方面,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检查检验、保管、合理采购建筑材料,保障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2 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常见问题
2.1 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建筑安全施工标准化管理,必须有一个健全且合理的组织体系,才能做到对整个管理工作的宏观把控,统一领导和任务分配,保证施工作业各工序符合标准化要求。一般在这个管理组织中,要有明确关系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事项以及清晰的管理目标等,这样才能对建筑施工作业中潜在的安全问题予以提前防控,对已出现的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并且便于责任人追查,达到激励于约束的目的。然而,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尤其是小型单位,出于管理成本考虑,或自身不具备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能力,没有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组织结构,无法领导组织实施安全监督管理,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2.2 民工的安全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行业的入行门槛都比较低,施工作业人员多以农民工为主,他们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安全施工相关的制度要求、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知识等认识不足。比如,某高层住宅工地,由于13 层双笼电梯上升过程中,受14 层阳台伸出的一根防护栏杆的影响,架子工班长让在脚手架上进行阳台支模的木工立即拆除,而木工在拆除后中,习惯性抛甩物件,导致钢管不慎坠落,引发下方工人受伤。同时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也缺乏对安全知识培训,安全作业宣传等。
2.3 安全标准化制度缺失
完善的制度内容是实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制度的完整度、标准化都决定了最终的管理效益。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其管理水平仍存在差距,发展速度越快其暴露的安全管理问题也越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乏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特点和自身人员、技术及组织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且标准化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造成内部管理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参照和制度支持,使得相关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2.4 风险保防控能力较弱
建筑施工的风险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很多安全事故属于突发事件,由于施工单位缺乏系统性、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机制和临场处突的应对能力,所以使得损失加大。(1)施工单位管理粗犷,很多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经营,内部裙带关系严重且复杂,加之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安全设施、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得安全管理存在缺失。(2)施工单位管理者缺乏施工风险保障意识,总是习惯于事后处置,而没有做到事前预防。如未依法依规为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保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给单位及劳动者家庭都带来重大损失。
2.5 智慧化管理水平不高
信息化时代,效率、质量、安全是各行各业实现“弯道超车”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砝码,建筑施工行业也需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及其工具,建立信息化、一体化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平台,对建筑施工进行全程智能化监管,推动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现场检查、监督的粗放管理手段,监管人员精力有限,标准化执行随意,加之,没有建立工地安全信息化监管中心,无法做到对施工作业全流程的自动化安全监管,使得很多安全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最终越来越严重。
3 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策略
本节以某二期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分析其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优秀经验,进而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安全施工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该工程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内,属于万达广场二期新建工程,业主为泉州浦西万达广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由中国电子设计研究院设计,由泉州市工程建设监理事务所监理,由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施工。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交叉位置,占地面积3 347.93m2,工程包括二期5 号建筑(1 栋16层办公建筑,面积13 060.32m2,占地面积798.2m2)。该项目建筑总工期为457 日历天,于2016 年4 月17 日开工,2017 年7 月30 日竣工,本次施工阶段包括主体建造和装修工程,项目规划见图1 所示。
图1 某二期工程效果图
鉴于以往建筑施工中频发的安全问题,中建二局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和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
为确保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落到实处,中建二局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构建了项目施工组织机构(见图2),挑选优质人员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包括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工程协调,整体上把控施工安全;同时以项目副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以项目总工为安全生产技术二级责任人,负责整个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对重大安全技术提供支持;以项目生产经理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项目施工员和安全员负责项目安全生产现场监督;项目各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施工中的电气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安全生产技术编制和技术交底等工作。在这个安全管理架构中,各级责任人都要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各自分工明确,层层压实安全管理责任,从而实现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
图2 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图
3.2 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知识教育
标准化管理的实现,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中建二局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头等任务,常态化组织开展安全三级教育,尤其要重点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安全培训和班组安全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等教育(见图3),坚持对作业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及安全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定期组织安全技术考核和应急预案演练。另外,还要注意对临时用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施工经验不足的建筑工人,必须做到先培训再上岗,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班组指导的方式,让这类人员对施工安全有一个清晰认识。另外,还同步开展消防演练、防汛应急演练及职业健康卫生演练等活动,提升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图3 常态化安全教育工作
3.3 完善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
中建二局项目部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编制了安全管理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奖罚条例等方案和一系列制度,以保证工程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施工现场标识管理。需要在施工现场各作业及生活区域,明确粘贴和悬挂标识,如钢筋加工区、混凝土搅拌区、材料存放区、废弃物堆放区,机械设备存放区等;在具有安全风险的工位点,张贴安全警示标志;还包括安全出口、紧急避险及交通路线等标识都必须按标准设置。施工现场的各种设施,“洞口”、“临边”等安全防护、安全标志、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牌等,不能任意拆除和挪动,必须移动时要经现场施工负责人的同意[3]。
(2)施工现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要求对所有的施工作业机械和机电设备等予以分类编号管理,可建立包括总承包企业、施工企业、租赁公司为主的三级管理体系,按照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三定原则以及机械设备三检原则,各级设定专门人员负责进行性能检查,日常和定期维保,规范停放,安全操作等管理工作,避免作业使用中出现安全事故。
(3)重抓分部分项工程标准化施工样板管理,中建二局项目部对各主体结构施工设立了多个施工样板展示区,诸如钢筋绑扎样板、砌筑样板、模板支撑体系样板、楼梯临边防护样板、平面洞口防护样板等(见图4),所有样板经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同时以这些样板为标准对各环节施工作业进行及时检查。
图4 分部分项工程标准化施工样板
3.4 引入风险管理实施双重预防
风险管理是应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方法,提前发现项目潜在风险,并以此为基础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术手段控制风险,妥善处理风险后果,以最小的成本减损止害,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中建二局在标准化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双重预防”机制。(1)加强风险排查,精准防控风险[4]。安全管理小组,按照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检查方案,组织专人通过资料收集、现场检查、专家评审等方式对项目施工全过程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明确其风险类型、风险级别、危害程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方案,或对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模式及规划设计等进行合理调整、优化,规避或降低施工风险损失。(2)重视建筑保险,转移风险损失。应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除了施工单位内部要有充分的主动防控措施外,还需要增加有力的外部被动保护,其中购买建筑保险就是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出于保护施工人员及家庭的安全和降低施工单位意外经济损失的需要,施工方应为每一个符合施工作业要求的员工依法购买意外伤害险,让从事施工或管理的人员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解决员工及企业的经济压力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出于企业安全的考虑,还应购买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保障因设计上的疏忽或过失而引发的事故;建筑工程保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工程建设期间保险范围内发生的工程项目意外损失,从而保证自身利益。
3.5 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工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施工单位的标准化管理还应该加大引入信息化技术及先进设备,建设智慧化工地,推动传统施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型,实现安全级别的巨大提升。这些信息技术及设备工具诸如,数字化通信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化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等。比如,中建二局借助大数据、“3S”技术、监控设备和物联网平台等,搭建数字化安全施工监管平台,24 小时远程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对超载冒载渣土车,工地扬尘噪声等进行监控;也可以对不穿戴安全护具进入工地,或对违章进行高空等特种作业行为及时制止,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对建筑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监管,防止机械故障性损坏或非工作人员进入,造成工期拖延或施工事故,如升降机械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检测是否为工作人员(见图5);对建筑项目区域的地理环境、空间信息、气候变化等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做好对突发性灾害的预防,从而有效规避或降低损失。通过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从源头上规避风险损失。
图5 施工升降机人脸识别系统
4 结语
建筑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易发行业,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作用。加强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是现实所需,也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深化安全教育,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做好双重防控,建设智慧工地,从而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