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
2022-06-10王丹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丹(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古典与流行音乐间的关联性分析
(一)古典音乐的概念
古典音乐并不是狭义的对某一流派的称呼,广义上是对西方主流专业音乐的统称,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也是纳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即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逝世为止这段时期的音乐,在此,古典音乐的概念是狭义的,它具有地理和历史的范畴,特指具体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古典音乐理论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因此它的传播同时促进了其他民族音乐的发展,经过数百年的淘汰与发展日趋成熟。但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古典音乐与当下流行音乐潮流确实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让人接受成为主流,但大众并不认为“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是那样泾渭分明的,古典音乐一直流传于现在的音乐艺术当中。它被不断地折中、再造而生存下来,并鲜明、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它不像视觉艺术,可以呈现地通透直观;它不像文学或戏剧,通过任何语言;它不像舞蹈,不需要肢体技巧来演绎。
(二)流行音乐的概念
Popular Music 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流行音乐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音乐、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 等,20 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与形态主要受欧美影响,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本土风格。流行音乐结构不过于亢长、文字通俗、表达轻松愉悦,通过音乐的演绎而得到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音乐的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能够被口口相传,而广为流行。流行音乐的产生并非无中生有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古典音乐中的一部分(时下最流行的主副歌结构其实就是300 多年前巴洛克时期就已完善的复二部曲式)。流行音乐通过不断的借鉴和与主流文化的磨合使其成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表演形式。流行音乐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同时古典音乐能够经久不衰。
二、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分析
在流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许多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也运用了许多古典音乐元素。从2000 年开始华语乐坛就被周杰伦的才华所影响。周杰伦在流行乐坛上所向披靡离不开古典音乐的熏陶,周杰伦的流行音乐一直借鉴着古典音乐。
周杰伦为S.H.E 作曲《不想长大》,运用了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的旋律,他不仅吸取了《第四十交响曲》的精华部分,并加以变奏,而适当的变奏使歌曲摆脱了完全模仿,也更符合现代流行音乐的要求。周杰伦的《琴伤》这首歌的主旋律,引用了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中最为核心的旋律。柴可夫斯基“四季”钢琴套曲中的《六月》,也被称为《船歌》。六月是俄罗斯最美的季节,这一钢琴小曲描绘的正是俄罗斯温暖夏日夜晚的景象。在周杰伦这首《琴伤》中,歌词反复提到甲板、海港、月光、沙滩,整体基调均与柴可夫斯基的《六月》一致,只是更添了些许哀愁。歌曲中间的钢琴间奏,改编自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莫扎特的作品之一,出自《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的第三乐章。本曲并非纯正的土耳其风格,只是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而在现代人看来,本曲几乎没有什么东方味道,但是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畅的旋律,故称为不朽的古典小品。在他的另一首歌曲《土耳其冰淇淋》中,同样用了《土耳其进行曲》作为说唱的背景音乐。浓浓的俄罗斯式忧伤,仿佛印上了老柴的标志。周杰伦在编曲上又加入了周式典型的“Rap+旋律”的模式,流行的元素恰到好处的加入进古典的旋律中。在《不能说的秘密》中,有一段经典的斗琴片段。前两首斗琴曲都是肖邦的曲目。第一首是《黑键练习曲》,黑键变白键,即兴移调;第二首是《升c小调圆舞曲》,即兴改编。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也将周杰伦的音乐创作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为电影谱写的古典钢琴曲《the secret》被许多著名的钢琴家演奏。《夜曲》就是对肖邦最好的致敬。这首曲子虽然在形上没有采用肖邦的旋律,但神上却充斥着肖邦夜曲的灵魂,暗淡,忧郁以及悲伤的情感色彩。音乐带有淡淡忧伤,同样采用了Rap 与主旋律混搭的周杰伦标志性音乐形式。被评论为“西方的R&B 音乐融入特别的中国味道的一个成功典范。”周杰伦为百事可乐创作广告曲《蓝色风暴》,前奏使用了古典音乐元素——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单声部、无伴奏的音乐,被巧妙地融合在歌曲中。而经典歌曲《以父之名》中,前奏和间奏部分都加入了古典歌剧元素,女高音从远处传来,仿佛用宏大的视角俯瞰世间。《梦想启动》是一首表达努力坚持、追寻梦想的励志歌曲,其前奏是郎朗为其弹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的片段。拉赫玛尼诺夫经历了第一交响曲的失败后,正是通过谱写《第二钢琴协奏曲》才得以走出失意抑郁的阴霾,而这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他走向世界舞台的开始,用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拉开《梦想启动》的序幕。在周杰伦创作的十一张个人专辑中,《青花瓷》 《东风破》 《发如雪》 《兰亭序》等歌曲更是把古典诗词文化和中国古典音乐相互融合。从西方古典音乐的严肃厚重到东方音韵的婉转流觞,周杰伦音乐中充满这古典浪漫的色彩,而“古典”音乐,也随之绽放,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当下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中与古典音乐的关联性分析后,得出古典与流行音乐的发展融洽,相辅相成,同时古典音乐促进了当代流行乐的推行,流行乐也为古典乐的转型提供了动力。音乐教育早已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音乐普及上,还不够重视,通常只有音乐专业的学生才能修音乐专业相关课程。同时,许多非专业学生没有音乐基础理论,学生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的历史知识也一知半解,一提起古典乐,第一反应古板、枯燥、难懂,久而久之兴趣便悄然减退。这些因素都对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难度。课堂上涌现了许多的低头族、手机族和睡觉族,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乏善可陈。相对于通俗易懂的流行乐,学生更乐于欣赏、聆听。因此,通过古典乐与流行乐的课程结合,能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消除对古典乐的刻板印象,从而静下心去品味内涵深刻、韵味悠长的古典音乐,通过课程的结合能够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助于完善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与美育素养,充盈学生的大脑,最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古典乐与流行乐的课程融合,也能促进音乐专业的课程教改,改善以习惯性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手段,打破课堂沉闷、枯燥状态,极大地提高课程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效果。
四、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元素的融合方法探析
古典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古典音乐古典雅致、音乐曲调注重旋律,不同于摇滚音乐的金属感和流行音乐的轻盈感,古典音乐自有其独特的乐感。古典元素在流行音乐中不仅是片段式引用方式,它更是渗透性的,甚至穿插于整首歌曲之中。在现代音乐中的爵士、蓝调、都来自古典音乐,同时许多流行音乐在和声、结构,以及配器上都有对西方古典音乐模仿的痕迹。古典音乐是流行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包含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元素,是创作灵感与作曲技巧的巧妙结合。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流行音乐中有很多歌曲蕴含着古典的意蕴,他们往往以传统的意象手法、忧郁感伤的优雅情调、诗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古典美。在流行音乐中出现的古典元素还包括古典音乐,使得流行音乐典雅高贵。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既有碰撞又有融合,既要流行音乐,又要对古典音乐继承,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古典音乐融入流行音乐中。这也是当今音乐发展的主流形式。
(一)音乐元素融合
古典乐与流行乐有效结合,需通过探索融合元素,激发创作灵感,寻求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契合点,使其融合其中。在第二章节中,笔者已分析了流行乐中的古典元素的融合。古典元素的融合不是杂乱无章的,是通过寻找到两种类型相同的音乐特征,建立在有机融合基础上,互相渗透。两者元素的巧妙地融合,便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中国风。中国风歌曲并不是只是中国古典音乐,而是利用西方流行音乐的节奏加上中国的古典乐器和意境,比如中国的琵琶、二胡、大鼓等,还有中国的意境,比如离愁、乡思、闺怨等。中国风以中国文化为载体,以中国古典音乐为继承和发扬,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二)器乐融合音乐教学理念
使用乐器增强融合性,相得益彰,摆脱了古典乐的刻板印象,也符合流行乐的要求。在周杰伦动感+嘻哈的一首《我的地盘》一曲中,融合了许多古典乐器元素:开篇前奏是管弦乐组的提琴以及木管乐器、旋律融入了中国风的古筝、印度乐器西塔琴、欧洲竖琴以及古典钢琴。由于丰富的音色和完美的融合,使得歌曲本身的旋律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前奏和结尾时,直升机的螺旋桨声更是点睛之笔。纯正的欧洲古典乐艺术教育方式与流行乐的融合,使大众能够自然地塑造精神、情感、社会能力和身体发展,“让古典高雅艺术变得平易近人。”用音乐的力量,帮助成长。融合的思路,通过不同的展现形式,将是流行乐的主打方向,突破传统理念的结合,打破现有模式,探索不同方向的作品,紧跟当今时代热点。做传统与现代跨时代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传统是基础,在不断夯实传统技法基础上,尝试拓宽音乐风格,不拘泥于古典乐曲,吸收西方、现代的养分,秉承既不丢失传统,又紧跟潮流的教学理念。融合使得音乐变得多元化,打破所有元素、风格的壁垒,集合古典乐与流行乐之所长,集合多张名片。不再是单一演奏古典的曲子,而乐器的限制也不再是西洋乐器,在融合中使中国乐器和西洋乐器,不再单调。像爵士乐、电声乐队、新民乐、DJ&EDM 说唱等,传统音乐的突破口莫过于此,中西融合、古典与现代融合、传统与流行融合,才能找寻到古典音乐和流行乐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打破古典乐教学壁垒
古典乐旋律起伏婉转,流行乐变化多元。流行音乐籍借着古典乐的魅力,注入了全新的想法与生命力,重新认识古典乐文化魅力非常重要。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课程编制中加入古典乐的鉴赏,教师可通过分析古典乐与流行乐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古典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将知识点深入。在教学手段上,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以教师进行多媒体集中讲解为主,配合课程的PPT、视频、图片等形式。以习惯性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手段,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课程中涉及的一些古典乐音乐原理知识,很难通过文字呈现,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容易让课堂陷入沉闷、枯燥之中。教师需用好慕课、微课、学习通等平台,通过多元化的平台手段,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而不是单一的宣读知识点。采用新的教学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音乐课程中十分重要,使学生能够轻松驾驭古典乐与流行乐的赏析,对增强审美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改编,使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两者结合的魅力和活力。
五、结语
古典乐的积淀与流行乐的力量,相辅相成。流行音乐中不同的古典元素的运用给流行音乐带来了恒远的影响,不断产生新的概念和活力。古典乐的魅力依赖于流行乐的广泛,古典乐悄无声的渗透流行音乐。古典乐凭借深厚的韵味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流传至今并迅速融合发展。古典乐摆脱流行歌曲庸俗疲惫的尴尬,渐渐地走入提高艺术价值的殿堂,点铁成金。古典乐与流行乐的融合与传承,不是简单的挪用和改编,而是巧妙地碰撞与渗透,才能使古典乐不断获得新的呈现方式,使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认同、传承、创新、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