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思曲》歌曲鉴赏与演唱实践分析

2022-06-10李梁薇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咬字钢琴伴奏演唱者

李梁薇(北京师范大学)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一)黄自生平

黄自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我国伟大的音乐教育家。他出生于1904 年,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早年曾先后在俄亥俄州欧伯林学院与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音乐理论与作曲,1929 年回到中国继续从事作曲,并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他的大部分音乐作品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就达到了较高水平。他的艺术歌曲作品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每一首歌曲都写得极为考究,《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等作品一直是音乐会中深受演唱者与观众喜爱的独唱曲目。

(二)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

黄自的音乐吸取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艺术结构十分严谨,同时也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使作品充满了雅致的韵律。总的来说,黄自的艺术歌曲不但与世界音乐创作接轨而且兼具民族性、时代性与艺术性。

他早年在西方留学,较为系统地掌握了西方音乐理论体系,是国内较早与世界接轨的作曲家,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能够较好地发挥了独唱艺术的技巧,同时在钢琴伴奏的创作上也有着较多的艺术处理。在他学成归国后,又扎根中国本土,积极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元素融合,由于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在进行作品创作时能够对中国民族性的文化运用自如,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色。他深刻地认识到了音乐创作要联系现实,只有紧贴时代的音乐才能更好与大众产生共鸣,他结合现实,创作了许多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二、歌曲艺术鉴赏

(一)歌词赏析

《春思曲》这部作品由韦瀚章作词,他是我国的第一代现代词作家,也是黄自先生多部音乐作品的合作者。这首歌曲的歌词语言清丽,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以古典诗词的语言行文,形成半文言的风格,注重平仄,也为与歌词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全词共五句,可分为三部分,一二句为第一部分,三四句为第二部分,第五句为第三部分。前两部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虽然不提愁与悲,但仅凭对人与环境的描写就使得凄凉的心境跃然纸上,第三部分抒情,不再含蓄表达而是选择直抒胸臆,表达情绪。

首句“潇潇”一词,奠定了本曲凄清的感情基调,“潇潇”一词指的是小雨,同时也形容凄清冷寂的样子。“寒衾”与“孤枕”两样物品,从侧面烘托了凄清的氛围,“衾”指的是被子,本应夫妻二人睡一床被子,但如今却是在寒夜中无人陪伴独守空房,想睡觉却也难以入睡。第二句转移画面,开始描写女子坐在梳妆台前,想象自己今日如果有爱人的陪伴,那么本该十分愉悦,梨涡浅笑,“绿云”指女人的长发,情绪一转想到如今丈夫不在身边,自己再美又能给谁看呢,因此,头发也懒得梳理,额前得花钿也懒得再去贴了。

第二部分再次转移画面,由室内转到室外,“小楼独倚”这句其实是做了省略,补充完整应为“我在小楼独倚栏杆”,此处借用了宋代词人吴文英的“镜慵看,但小楼独倚”这句,可见词作者文学素养之深厚。“倚”是“靠着”的意思,画面中的女人只能在小楼内靠着栏杆,又害怕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将颜色映在屋子的帘子上。此处“陌头杨柳”借用了王昌龄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陌头”指的是路边,“柳”与“留”谐音,因此在古文中有“送别”的意象。下一句亦是窗外画面,甚至自己嫉妒窗外成双成对的鸟儿叽叽喳喳从栏杆前飞过。

最后一部分进行了较为强烈的抒发,“忆个郎远去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我思念着已经离家多年的丈夫,只恨我自己不能够化作一只杜鹃鸟向他飞去,呼唤他快些整理行装快马加鞭归来。

(二)音乐与歌词的对照分析

从音乐的角度分析,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的作品,第一部分1-10 小节,对应歌词的前两句,拍号为八十二拍,“潇潇夜雨”这一句用连续十二拍的八分音符作为钢琴伴奏,如同小雨一般细腻温柔,1-6 小节d 自然小调与d 和声小调交替出现,在7-10 小节转为f 小调,f小调的出现使本就凄凉的氛围上又增添了一份忧郁感,与歌词相对应,“绿云慵掠,懒贴花钿”歌中人物正处于思念丈夫的忧伤之中。

第二部分11-17 小节,11-12 小节,由f 小调转为F 大调,通过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过渡,调性逐渐清晰起来,大调使音乐变得明亮起来,但在下一句又转向f 小调,随后多次转调,连续转为E大调,#C 大调,最后停在F 大调上。大小调不断交替,画面的明暗也在不断变化,屋内与屋外是明暗的变化,女子的内心也在不断产生明暗的变化,女子在想念丈夫时,女人的思绪总是喜欢变化跳跃,时而想起美好的过往,时而心中又忧虑万千。正合了歌词“怕睹陌头杨柳”“妒煞无知双燕”,看见了却又怕自己睹物思人,心中千丝万绕。

第三部分18-25 小节,钢琴伴奏的旋律由八十二拍转为了八九拍再转到八十二拍,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情绪表达更为强烈,整段都是F 大调,伴奏的织体也从分解和弦转为表达更加强烈的柱式和弦,将歌曲推向高潮,音乐如同歌词中所写的“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一样直抒胸臆,不再含蓄表达,而是直接将情感宣泄出来。23-25 小节的伴奏与引子部分进行了首尾呼应,画面再次回到最初的小雨,使得歌曲有始有终,让听众始终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之中。

三、演唱实践分析

(一)音高与音量的控制

在进行歌曲演唱时,音高与音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尤其这首曲目中出现了平时歌曲中不常见的大六度、半音音阶,例如,第7 小节的“浅”字,与上一个音构成小二度关系,在唱小二度时十分容易将第二个音唱高,需要格外注意,此外第8 小节“绿云慵掠”,这一句的“慵”和“掠”是最容易出错的两个字,“云”与“慵”之间构成大六度音程,且在钢琴伴奏中没有相应的音高,十分容易将“慵”唱高,从而导致“掠”也相应地音高偏高。第13 小节的“分”与“色”二字需要着重训练,前一个字“柳”是c2 与“分”字的♭a1 构成大三度,虽不是难唱的音程,但是,此时发生了调性的转变,与前一句并不是相同的调式,因此,演唱时也容易出错。第15 小节的“妒”字,与前一音是增四度关系,增四度属于不协和音程,相较于协和音程的演唱有一定的困难。16 小节的“画”字,是整首歌中唯一的八度音程,在由上而下的大跳中,低音经常容易沉不下气而导致音高偏高,所以在此时,演唱者可以有准备地将气息向下沉,以保证音高的准确。

整首曲子多次转调,节拍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需要格外注意这音高与节奏的变化。关于如何控制好音准,除了多加练习,还可以通过钢琴伴奏中的和声来寻找参照音高,或根据钢琴伴奏的走向来寻找其中的和声规律,把握音准是每一位演唱者的基础工作,由于《春思曲》这首作品在旋律上稍有难度,演唱者还需将重难点标记并着重练习。

在音量的控制上,作曲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使保持较弱的音量,第三部分中强,整体是温暖、柔和、朦胧的感觉,切不可为了唱高音而不加控制地增强音量,破坏整首曲子的意境与美感。在每一句的处理上,演唱者可以根据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对每一个音进行相对应的处理,无论是演唱何种歌曲,都应该增添人的演绎色彩,若是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音量、一样的处理,演唱者的演唱就会失去人独有的情感色彩。对于演唱者而言,钢琴伴奏也是演唱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方面,演唱者可以根据感受钢琴伴奏的织体变化来相应地改变演唱的强弱,与钢琴的行进在气息上、情感上都进行一定的配合。例如,在第一部分钢琴的织体为连续12 个八分音符,此时应是安静的、优美的,从第11 小节开始进入第二部分,织体变成了6 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的四组音符,音符变得更加密集,如同浪花涌动一般,使人的心也跟着加快了脚步,情感更激烈一些,因此,相较于第一部分就可以释放更多一些。第三部分,第21 小节最值得强调,左手的震音对整个音乐的氛围进行了烘托,此时也是演唱旋律的小高潮,将情绪宣泄爆发,最后一句进入尾声,再次回归平静。

(二)演唱速度的把握

这首作品在谱面上标注的速度是Adagietto(小柔板),结合歌词含义,我们不难理解,这首歌曲不能唱得太快,应保持优美、连贯,但这并不代表着越拖越好,唱得过于拖拉会导致听觉疲劳,并且容易显得迟钝,无法表现歌曲的美感,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心理速度”与“实际演唱速度”两个概念。实际演唱速度就是演唱者在实际的演唱时,听众听到的歌声的速度,下面重点分析心理速度对于歌曲的演唱的重要影响。我将“心理速度”定义为演唱者在演唱时内心对歌曲旋律流动的速度感受。

首先分析在谱面中未对速度进行标记,实际演唱也是正常速度,但心理速度需要进行处理。例如,第1 小节开始,虽然只有钢琴作为引子,演唱者并不发声,但此时演唱者的内心已经需要跟上音乐的速度开始运动,第2 小节虽然只有四个字,平均三拍一个字,但是,演唱者的心理速度应该随钢琴伴奏的右手和弦,一拍一动,让每一个音都在内心流动起来,这样才能使演唱出来的旋律更加连贯、更加优美。第11 小节织体密集起来,心理速度相较于第一部分应该更加快速,心率提高,情绪也同时更加浓,第17 小节停止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变成了旋律线条,也预示着后续内心渐渐慢下来,进入抒情部分,21 小节的三十二分音符的震音再次将演唱者的心理速度加快,震音不仅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还有助于演唱者情绪的抒发,心理速度影响心率,心率控制气息,气息就能够直接影响到演唱本身了。

在谱面中有多处关于速度要求的标记,在第10 小节出现了rit.(渐慢),“花”字一个音保持六拍,心理速度不能按照演唱旋律部分的速度,仅仅将花唱完就停滞,而应该在心中默默跟随钢琴的六个连续的八分音符流动。第11 小节,谱面标记piùmosso(稍快点的),经过了第10 小节“花”字的渐慢,11 小节是一二部分承上启下的过渡,第二部分应较上部分更加具有流动性,内心再急切一些。第16 小节再次出现了rit.(渐慢),“吱吱语过画栏前”作为第二部分的最后一句,这里的渐慢将情感再次由激动拉回凄凉与心碎。17 小节的休止做了无限延长的处理,看似无用,但是在演唱者的心中,此处应平复情绪准备好进入下一部分的演唱。第18 小节是第三部分的开端,a tempo(回原速)的标记让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在速度的处理上形成前后呼应,第21 小节的“他”字的c2 标记了无限延长,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与气息对这一字稍微进行拍子内的演唱处理,无限延长并不代表延长可以随心所欲演唱。例如,在本曲中,“唤他”二字共占三拍,“唤”一拍,“他”c2一拍a1 一拍,若是加上延长记号演唱,则可以“唤他”共唱六拍,“唤”一拍,“他”c2 四拍a1 一拍。

(三)中文咬字断句重难点分析

中文歌相较于其他语言的歌曲在发音归韵上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演唱时要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保证咬字的清晰,要让观众能够听清楚歌词的内容是什么,但是,中文歌的咬字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每个字咬得太紧会导致演唱机械化,如果为了咬字而让每一个音都在嘴皮子上,那么还会导致声音失去原有得立体感,变得扁平,没有空间感与声音共鸣,但是,咬的太松就会导致歌词含糊不清,声音松散,没有穿透力,因此,在咬字上需要演唱者反复尝试适合自己的咬字的力度与感觉,寻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春思曲》这首作品中,咬字不必像进行曲式的歌曲那样字正腔圆,这是黄自先生创作的一首抒情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女子的惆怅与思念之情,旋律优美连贯,咬字也应该轻柔一些,例如,第2 小节“潇潇”,整曲的第一句起音要弱一些,与轻柔的引子达到恰当的衔接,因此“xiao”不能咬字太重,“x”作为字头轻轻带过即可,“i”也要轻而短,归韵在“ao”上,将气吸开,口腔打开,直接进行开口音“xiao”的演唱即可。“夜”字在日常说话中口型是横向的,“雨”是在最前方的,但在演唱中,这样的口型十分容易导致声音的扁平,因此,演唱者在对“夜”“雨”这样的词进行演唱的时候需要适当地将口腔内部打开,留下足够的空间,轻轻咬字即可,只要将元音唱清楚,就不必担心会产生听不清楚的情况。第二段的“杨柳”,“yang”字是后鼻音,在演唱时若过分咬字容易将声音灌入鼻腔,咬字过轻又很容易变成“ya”,因此,我认为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将“yang”拆分为“yi”和“ang”,在唱“yi”的时候快速用放松的位置咬出来,归韵落在“ang”上,归韵时口腔张开,上颚向上抬,保持好声音的位置。

在这首作品的断句上,整体按照歌词的标点符号进行断句,一个标点换一次气,如果气息不足,无法保证一个标点换一次气,最起码应该保证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完整的意思之间不能随意换气,例如,第1 句“潇潇夜雨”与“滴阶前”之间可以换气,但是,“潇潇夜”与“雨”之间绝对不能换气,因为“夜雨”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随意切断完整的词语,同理第10 小节“花钿”,虽然“花”的音持续时间长,“钿”字也进入了下一个小节,但是“花钿”是一个完整的词语,不能断开,因此,在唱“懒贴花钿”这一句之前要做好吸气的准备,保证可以一口气唱完。如果遇到休止,可以进行气息的修正进行断句换气,例如,第9小节,此时演唱者进入休止,钢琴伴奏还在对旋律进行呼应,此时就是演唱者可以断开进行调整气息的时机。

(四)情感表达与以情带声的探索

在《春思曲》这首歌的演唱中,对于情感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分析歌词我们可以在内心明确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针对这样的一首表达悲伤、思念的歌曲,演唱者首先需要沉浸在这样的一个情绪之中,在反复演唱并登台表演后,笔者得出了“角色带入法”对于演唱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春思曲》这首作品,主角是一位与丈夫分别的女人,心中饱含凄凉与思念,因此,演唱者可以将自己当作是这位与丈夫分别的女子,自己一人在家中孤单寂寞、无依无靠,想象自己走出了家们靠在栏杆上,在演唱的同时,眼睛里就好像看到了杨柳、看到了成双成对的燕子,将这样的画面带入自己再进行演唱,对于情感的表达是优于以第三视角演唱的。无论是喜是悲,演唱之时都要尽可能将自己沉浸在音乐的情绪中,歌声随着音乐的流动进行,音乐与人融为一体。

演唱者与歌曲的关系笔者喜欢用水与茶叶来形容,把演唱者比作是水,歌曲作品比作茶叶,二者分开便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融在一起就是新的产物,若歌曲没有演唱者的演唱与加工,就像单独的水与茶叶,水一直是水,茶叶也只是茶叶,但水与茶叶融合在一起,就是芳香四溢的饮品。重点在于,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在演唱曲目时会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声音,充沛的情感表达不仅能够让歌曲更加饱满,同时,在气息的控制与声音的连贯性上也有极大的帮助。在演唱中,我逐渐意识到“以情带声”的重要性,许多音唱不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气息不连贯,不够通畅,过于紧张或是身体过于松散都会影响声音的质量,因此在演唱时,应时刻保持情感,积极的情感会让声音具有弹性、更有爆发力,悲伤、惊吓等情绪会促进横膈膜的扩张,也有利于软腭上抬,吸气时口腔自然放松,沉浸在情绪中便不容易想到过多的位置方法,也就不容易使上不必要的蛮力。

演唱最重要的就是像说话一样唱歌,气息要流动、声音要连贯,因此,以情感带动气息的流动便也会促进声音的流畅,在情绪饱满时,后腰总会形成一种支撑力,这样的支撑在歌曲演唱中会让声音更加结实有力,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演绎作品。

猜你喜欢

咬字钢琴伴奏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