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术后拔管后窒息复苏中护理配合的研究进展
2022-06-10蒋薇
蒋薇
关键词:小儿麻醉;拔管;气道并发症;窒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目前小儿麻醉多采取全身麻醉,主要是是由小儿自制力差、智能发育欠佳,采取其他麻醉方式难以保证术中良好的配合。全身麻醉主要是经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与经呼吸道吸入麻醉麻醉药物的方式,发挥阻断痛觉传导作用,促使小儿意识消失,保持无痛和良好的肌肉状态,利于手术操作[1]。手术过程中需要依据手术操作、小儿动态变化及手术时长不断追加麻醉药物,控制麻醉深度,以保证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小儿由于年龄小,身体生长快速,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逐渐发育完善,但抵抗力弱,代偿能力差,继而提高麻醉难度和危险性[2]。虽然随着医疗技术及麻醉水平的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越来越高,术中通过气管插管保证呼吸道通畅,但术后小儿拔管后将面临喉痉挛、呕吐、误吸等诸多风险,可能导致窒息,因此小儿麻醉术后拔管后窒息的预防护理及拔管后窒息复苏中护理配合备受临床重视。
一、小儿麻醉术后拔管后窒息的风险因素及护理
窒息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险病理状态,是导致人们脑损伤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表现出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及形态结构损伤。麻醉不良事件中窒息较为常见,且危险性高,因此小儿麻醉可能出现呼吸过程受阻,引起呼吸不畅,若未能及时处理,损害小儿脑细胞,诱发心跳骤停及行动过缓,威胁小儿生命安全。小儿麻醉术后拔管后气道并发症较为多见,而气道并发症又是导致窒息的主要原因,因此需注重对各種气道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及处理[3]。
小儿麻醉术后拔管后容易出现各种危险事件,其中舌根后坠较为多见,尤其会因为体位变化出现,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通道,患儿胸骨切迹下陷,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变化体位,托起下颌,将头偏向一侧。麻醉术后拔管后需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其中分泌物滞留是导致窒息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需及时定时清理。术后患儿多表现出反复咳嗽咳痰,可引起小儿喉痉挛,麻醉药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喉痉挛,导致呼吸异常,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增加窒息的危险性,需给予正压通气及药物松弛声带,必要时需再次插管,预防缺氧。小儿因气道狭窄,插管拔管易损伤气道,易导致喉水肿,应协助患者取垂直水平卧位,给予肾上腺素吸入治疗,尽快缓解缺氧症状,必要时应选择更小的导管再次插管,改善通气[4]。术后恶心呕吐较为多见,为避免因呕吐物导致误吸,需从术前饮食管理、术后减轻咽喉部刺激预防恶心呕吐,而镇痛药物、肌肉药物可导致小儿吞咽反射消失,而滞留的分泌物、血液等,很容易误吸,需及时进行清理,否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音消失、紫绀,如定时利用吸引器清理分泌物,保持俯卧位或侧卧位,雾化吸入治疗、吸氧治疗等,若无法改善需再次插管。发生窒息的患儿需应及时面罩给氧,预防性使用甘露醇,放置脑水肿,合理使用碱性药物预防酸中毒[5]。
二、小儿麻醉拔管前的预防护理
由于小儿麻醉的危险性较高,需从术前便开始落实各项预防性护理工作,依据小儿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全面评估,如若上呼吸道感染手术麻醉易发生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6]。发热患儿多伴随其他症状,如鼻炎、咽炎等,非急诊手术应暂缓手术,尤其发热38℃以上,需采取物理降温和静脉输注冷液体降温。
术后拔管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重视患儿呼吸道的管理,确保气管插管妥善固定,一般采取双胶带交叉固定方法可保证固定效果和舒适性,需定时观察防止脱管[7]。采用呼吸机给氧和湿化治疗,对湿化液加温,维持在30℃-35℃,控制适宜的温度,预防低体温或气道灼伤。患儿气管插管中容易出现痰液堵塞,需定时吸痰处理,一般2h/次-3h/次,吸痰压力<100mmHg,依据小儿年龄及生长发育情况,选择适宜直径大小的吸痰管,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从气管导管开始,保持动作轻柔,控制吸痰时间,避免因为负压过高或停留时间过长导致黏膜损伤出血,而且需注意若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不多,可减少吸痰频次[8]。拔管前4h-6h停用镇静剂,确保拔管前患儿保持清醒的神志,做好患儿的安抚,依据年龄、智能等采取适宜的安抚方式,如抚触、音乐、讲故事等,帮助患儿稳定情绪[9]。
三、术后拔管后窒息复苏中护理配合及监护
小儿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呼吸功能欠佳,很容易因为麻醉出现缺氧症状,而且小儿对各种应激反应较差,组织氧耗率高,术后可能出现通气不足,即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小儿麻醉术后拔管后窒息情况的发生,需重视复苏护理及监护[10]。
3.1 准备护理
护理人员严格遵从相关规范进行复苏设备的核对和准备,包含听诊器、吸引器、面罩、不同型号的呼吸囊、小儿口咽通气管、氧气管、三通管、胃管、输液器等,将启动的机器处于待机状态,如呼吸机[11]。
核对复苏药物的准备无误,确保仪器、设备无损坏。护理人员严格遵从医嘱及相关规章制度,按照护理环节展开护理操作,快速完成完整的复苏,能够及时准确应对指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判断、快速处理,能够在窒息可逆时间内快速复苏,减轻因窒息造成的损害,预防或减轻后遗症[12]。
3.2 复苏护理
拔管后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神色状态,评估并发症风险,若出现窒息需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复苏处理,如保持呼吸道畅通,快速建立有效的循环,保持有效的呼吸[13]。将患者取平卧位,将肩背垫高保持头后仰体位,利于气道畅通,促进呼吸,借助吸引器进行分泌物的清理,分析导致窒息的原因,如是否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喉水肿等,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气管插管,尽可能缩短窒息时间,预防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14]。若为轻度窒息,患儿有自主呼吸,可采用面罩吸氧改善,但若改善不明显,仍存在呼吸暂停,缺氧症状无缓解,伴紫绀,则可通过正压给氧辅助呼吸,维持在5L/min-10L/min,若症状无变化,若有呼吸但心率<60次/min,需快速进行气管插管。评估患儿是否建立有效循环,测定心率变化,若仍未改善,给予阿托品0.01mg/kg-0.02mg/kg静注,用药后心率无变化,或出现进行性下降,需给予0.1%肾上腺素0.1ml/kg静注[15]。经各种处理措施后,心率仍无明显改善,以正确的手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单手掌法对患儿胸骨中1/3位置进行按压,控制力度为患儿胸壁下陷1cm-2cm,频次为100次/min-120次/min,呼吸25次/min-35次/min,及时判断及处理,严格把控有效循环的指标。复苏成功后患儿会因为窒息导致重要器官出现缺氧性损伤,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容易出现脑缺血、心律紊乱、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专业处理,但仍有较多潜在问题,需加强各方面的监测及评估,做好针对性预防[1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儿麻醉后拔管后窒息作为发生率较高,而且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的并发症,需从手术前便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和预防,制定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准确有效、争分夺秒完成对小儿窒息的复苏恢复,保证小儿生命安全。护理中需落实严密监护,充分认识到小儿与成人的差异,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熟练完成各项操作,准确配合医师的操作,而且通过评估小儿的窒息风险因素及危险程度,实施针对性护理和科学的气道管理。确保急救设备及药品准确完善,尽可能缩短小儿窒息后的各项措施的处理时间,减轻窒息对各脏器系统的损害,提高急救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茜.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0):157.
[2]刘刚,楚建平,陈建丽,等.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肺复苏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3):197-202.
[3]Soneru C N, Fernandez A M, Bradford V, et al. A Survey of the Global Impact of COVID on the Practice of Pediatric Anesthesia: A Study from 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COVID Collaborative Group[J]. Pediatric Anesthesia, 2021.
[4] 罗英,葛培,薛芳. 循证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61-64.
[5]韦启清,覃春艳,韦珊珊,等. 侧卧位复苏在小儿喉罩全身麻醉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2021,43(17):2058-2061.
[6]王晓寒. 麻醉前再评估降低聯合预见性护理降低日间手术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率应用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5):2809-2814.
[7]胡元叶,万园园,张月嵘. 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苏醒期患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18-20.
[8]唐朝亮,张哲弢,公颜平,等. 机组管理训练模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 安徽医专学报,2022,21(1):98-100.
[9]杨洁,刘晶,李艳梅. 基于循证理念的预警性护理在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4):49-52.
[10]欧高文,郭履平,黄丽明,等. 兴趣诱导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龄前患儿围手术期情绪及行为的影响[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9(5):117-120.
[11]涂青青,蓝魏芳,赖丽梅,等.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2):244.
[12]吴立新,陈媛珍,赵宗辉,等.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全麻下小儿气道异物硬支气管镜窒息插管期预充氧应用的安全性[J]. 广东医学,2021,42(9):1052-1055.
[13]曾薇,陈旭,潘先凤,等. 小儿全麻复苏期呼吸抑制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4):224-227.
[14] Dost B, Z Kmürcü, Bilgin S,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Protective Face Masks on the Respiratory Parameters of Children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 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 2021.12(22):102-109.
[15] Chandrakantan A, Adler A C, Matava C T, et al. Lung and airway ultrasound in pediatric anesthesia[J]. Pediatric Anesthesia, 2022, 32(2):202-208.
[16]满林林,刘叶. 循证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小儿低体温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自主呼吸时间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4):73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