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运用
2022-06-10于敏
于敏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危重病人;运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急诊危重病人在接受复苏与抢救等急救后,需转入其他科室开展后续治疗,可由于病人病情十分严重,在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基于此,应该强化对急诊危重病人转运时的护理干预,以充分提高转运成功率,确保病人生命安全[1]。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中运用预见性护理的综合成效,现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诊危重病人,共计92例,将其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中,有女性病人18例,男性病人28例,病人的年龄范围是27~86岁,平均年龄是(45.8±11.4)岁;观察组中,有女性病人21例,男性病人25例,病人的年龄范围是33~85岁,平均年龄是(47.9±10.6)岁。比较两组病人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在转运时开展常规护理,重点涵盖平车护送、输液、主吸氧等内容。基于此,观察组开展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转运前:在转运病人前,应该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以方便判断病人转运的关键性,避免转运时产生不必要的危险。同时需告知病人家属转运时也许会面临的风险,使家属进一步签署同意书后实施转运,且有效开展准备工作,确保器械、药品的充足,并且事先落实接收科室的相关衔接工作,交代病人的实际病情,保证有关科室事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第二,转运时:在转运病人时需要有关医护工作人员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密切关注[2]。推动转运车的过程中要确保动作平稳、缓慢以及轻盈,避免产生危险。认真监视病人的临床症状、各项生命体征,保证病人头部偏向一侧,便于为病人清理口腔里面的分泌物,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还要充分保护管道,避免有关管道产生扭曲打折,要确保管路的畅通性,对仪器的正常运转状况进行密切监护,避免產生断电等故障,一旦存在故障,需开展有效、紧急的处理,避免病人出现坠床,转运时将保护约束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转运后:将病人转运到科室后,应该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病情,顺利开展交接工作,当双方反复确认无误后,经过医护工作人员开展签字,顺利完成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抢救时间,满意度采取自制量表实施评分,满分是100分,分数愈高表明病人的满意度愈高。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IBM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开展t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时间(32.8±10.5)min进一步短于对照组(51.2±15.2)min,差异明显,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2.5±4.1)分高于对照组(75.8±12.1)分,差异明显,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1所示。
3结论
危重病人的转运不是一个单一化的搬送过程,而是一个有序的治疗、护理、监护等全面化程序,是顺利实现安全转运的核心保障[3]。预见性护理属于一种比较超前的护理方式,护士采取护理程序对危重病人开展全面研究以及判断,事先预测护理风险且开展评估,使用有效、及时的护理策略进行干预,防止出现不良事件、护理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提升护理品质,确保病人安全。对急诊科危重病人开展预见性护理的重点包括:转运之前对病人开展综合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转运时密切监测病人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保障各种管道与仪器正常,如有意外可以有效、及时地应对;转运之后全面、认真交接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时间(32.8±10.5)min进一步短于对照组(51.2±15.2)min,差异明显,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2.5±4.1)分高于对照组(75.8±12.1)分,差异明显,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转运急诊危重病人的时候,采取预见性护理实施干预可以提升病人转运的品质,减少抢救的时间,提升满意度,值得被广泛推广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余碧玲.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3):22-24.
[2]唐小琼,陈瑶.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34-36.
[3]周成莉.对进行院内转运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