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瘢痕,为何可能变成癌

2022-06-10苑伟

祝您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癌变癌细胞瘢痕

苑 伟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微创分会委员兼秘书,广州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广州市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肝胆外科分会委员。擅长肝胆胰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人的一生中几乎不可能不受伤,而受伤之后的皮肤难免会留下瘢痕,瘢痕是我们人体应对外伤自我修复后留下的印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瘢痕只是影响美观,让人心烦。但是,瘢痕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健康的风险,广州市红十字医院普通外科的苑伟副主任医师告诉我们,有些瘢痕可能会发展成为癌症,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高度警惕。

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根本机制之一正是细胞复制出错,正常细胞变成了癌细胞。正常人体的细胞受到基因的约束,有一定的寿命与增殖限制,不会无限繁殖。而细胞需要不断复制、更新,在这过程中就有可能复制出错,激活错误的基因、丢失正常的基因,这样就变成了癌细胞。我们人体有40万亿-60万亿个,每天复制更新的细胞数以亿计,即使是亿分之一的概率仍然相当于每天都有癌细胞在出现。

那么,不难理解细胞复制越频繁、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产生癌细胞的概率就越大。而这也是瘢痕可能变成癌的原因,瘢痕正是一種增生性、细胞复制频繁的组织。

当我们的皮肤不小心受伤了,在刚受伤不久,一般会出现局部发红的症状,这时的皮肤会进入炎症期。当炎症期过后,创伤部位的血管增生就会比较严重,受伤部位红色会更加明显,这时的皮肤就进入瘢痕血管形成期。之后会出现胶原增生,然后受伤部位的红色变淡,并不会消失,这一阶段称为胶原增生阶段。之后红色的瘢痕逐渐变成白色,这就是所谓的瘢痕成熟期。如果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愈合伤口的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而且大量分泌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使伤口的皮肤增厚、红肿,并出现各种症状,甚至造成畸形,就会形成病理性瘢痕或异性瘢痕。

在此基础上,如果瘢痕因为抓挠、摩擦、炎症等外部刺激,导致破损、糜烂、感染等,就容易形成溃疡,相当于瘢痕处的组织细胞就在长期的损伤——修复循环中,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经久不愈的溃疡就很有可能恶变发展成瘢痕癌。

瘢痕癌是皮肤瘢痕中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经过反复刺激发生基因突变或癌基因激活而产生的皮肤细胞的无序增值的结果。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少部分为基底细胞癌。在鳞状细胞癌中,大多数为分化较完全的癌细胞,部分形成角化癌珠。

比较其他恶性肿瘤来说,瘢痕癌总体发病率不高,仅为0.1%-2.5%(上下限为约数),但考虑到瘢痕是一个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瘢痕发生恶变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几个月,长者可潜伏几十年。可以明确的是,其实并不是所有瘢痕都有机会发生癌变,但总体发病风险随着高危瘢痕存在时间增加而增加。但是有三种瘢痕发生癌变的概率会大很多,日常生活中需要引起警惕。

增生性瘢痕其实是一种过度生长的瘢痕,它往往突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地实韧。有灼痛和瘙痒感,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加剧。增生往往延续几月或几年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突起高度减低,颜色转暗,充血消退,变软。多数情况下会瘙痒难忍,所以患者会进行反复的抓挠,从而造成感染。如果长期如此,相对易引发瘢痕癌变。

这类瘢痕表皮薄、表面平坦、局部血液循环差,呈亮白色。通常情况下比较脆弱,没有弹性,关节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导致瘢痕反复破裂,容易出现感染,一般很难愈合,长期如此就容易增加癌变风险。

这种瘢痕可能伴随有明显的皮肤损伤,但也可能是痤疮、蚊虫叮咬等原因造成。这种对创口和周围组织的反复刺激也容易癌变。有些患者会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瘙痒、红肿的蚊虫叮咬后瘢痕,或是反复发生的痤疮,这都是高危的瘢痕。

其实瘢痕癌的预防并不困难,只需要减少瘢痕形成、及时识别高危瘢痕然后处理即可。苑主任告诉我们,为了避免瘢痕癌变,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受伤越少,越不会遇到瘢痕的困扰,这也是避免出现疤痕最根本的方法。

居家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创伤类型为锐器造成的损伤,如剪刀、菜刀等使用不当造成的创口,可以有意识注意避免。对于老年人群来说,行动能力有所下降,操作器械时灵活性也较年轻时有所降低,需要避免使用过于尖锐、锋利的器械,拆信、快递所用的拆信刀、剪刀可以选购刀刃很短、有保护措施的品种。

皮肤瘢痕主要形成于伤口愈合的过程中,而科学的伤口处理可以加速皮肤愈合、预防高危瘢痕的产生,当然也可以减少瘢痕影响美观的风险。

如果皮肤出现伤口、创面,一定要及时清创、消毒,早期避免碰水、与外界直接接触,尽量避免伤口感染。如果是烧烫伤、化学灼伤等原因导致的皮肤损伤,应立即冲洗、降温,离开导致皮肤损伤的环境、隔绝造成的损伤的理化因素,然后及时前往医院外科、皮肤科就诊,科学处理伤口。

目前很多医院都已经运用了湿性愈合的皮损修复技术。所谓湿性愈合,指运用特定的凝胶、水胶体敷料覆盖清创后的伤口,使得伤口在保持湿润的状态下生长修复,几乎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同时愈合速度更快、感染风险降低。这种愈合方式不同于以往“伤口结痂──痂体脱落”的干性愈合过程,以往较多用于面部等美容要求较高的外科、整形科处理后,目前也可以用于其他部位的皮肤损伤修复。但费用稍高,对换药等护理操作的要求更高,如果因为出现伤口而就医,可以咨询医生是否可以采用湿性愈合法。

重视三种“危险瘢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尤其是存在高危瘢痕时,需要减少对瘢痕或创口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尽量避免反复无常的牵拉、摩擦、溃破、感染的发生。同时,如果有长期感觉异常(如痒、痛、麻木)、频繁感染等,一定需要积极治疗瘢痕,防止慢性溃疡、感染的发生。如果发现瘢痕位于经常被衣物鞋袜摩擦的袖口、脚底、脚腕等部位或是其他易受伤的部位,也需要格外关注,必要时咨询医生。

目前瘢痕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注射和激光。手术切除再缝合属于外科治疗方法,激光治疗和注射治疗属于保守治疗方法,因不同瘢痕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医学界暂时并无完全去除瘢痕的方法,上述各种方法只能改善瘢痕的外观。平时生活中尽量避免受伤,如果出现伤口,应及时进行护理。

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瘢痕会越来越淡化,比如小时候的瘢痕到长大后淡了很多,这是因为人的免疫细胞会帮助消化增生的纤维组织。但是如果想更好地干预瘢痕的形成或生长,最好在瘢痕产生的1个月内进行处理。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癌变癌细胞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