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与说“行”
2022-06-10郑荣文张爱民
郑荣文 张爱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实践中是否敢于说“不”和“行”就是一条重要的检验标准。
说“不”与说“行”需要正气
敢于说“不”或“行”需要从培植和涵养浩然正气抓起。党员干部应具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格,敢于说“不”或“行”就是这种党性修养的具体表现,“敢于说”是一种修养,而“正確说”事关路径选择。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员干部就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懂得怎样在“不”或“行”之间作出公正而正确的选择。
敢于说“不”或“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说“不”或“行”时,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体现人民意志,善于通过民主集中制说“不”或“行”。党员干部是否敢说“不”或“行”,功过是非应由人民检验和评判。
讲规矩就是讲正气,它应成为我们判断“是与非”的首要标准。要遵守政治规矩,把是否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是否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作为说“不”或“行”的判断标准。
说“不”与说“行”需要底气
敢于说“不”或“行”,外在表现为判断是非的笃定与自信,其实是由内在底气做坚实的支撑的,而底气来自敏锐的洞察能力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能运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对问题作出精准判断,并果断提出自己明确的想法或给出确定的政策建议,避免因含糊其辞或绕道回避而影响工作目标的完成。
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从而增强关键时候说“不”与说“行”的底气。做到业务精,首先要加强学习,对有关业务知识了然于心,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其次要不断实践,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拓展理论。第三要勇于创新。在工作中破除各种路径依赖和思想障碍,善于推陈出新,成为本领域业务的领军者。
说“不”与说“行”需要勇气
说“不”和“行”都需要相当的勇气。说“不”有时比说“行”难得多,很多情况下是要做得罪人的事,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就不能怕得罪人。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果断向“四风”说“不”,向腐败说“不”,向利益藩篱说“不”,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无畏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同样,作为党员干部,当面对社会丑恶现象、违法犯罪行为等情况时,即使有权力干预或利益诱惑,也要顶住压力、守好底线,以无畏的气概坚决说“不”。
说“行”有时要比说“不”更为可贵。对一些新生事物或创新思路,有的人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半步,习惯于说“不”,然而这样往往会错失机遇,这时敢于说“行”的人则需要改革者“无我”的勇气。有的人面对困难棘手问题会望而却步,喜欢在“舒适区”躺平,不敢面对任何风险挑战,把“不行”“不能”“不会”作为自己的挡箭牌,而这时敢于说“行”的人,则需要超人的决心和勇气。党员干部都应该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善于用“不”或“行”这样鲜明的态度体现担当作为,做新时代的“宽肩膀”和“铁肩膀”。
(作者分别系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