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管理策略探讨

2022-06-10赵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班级活动以身作则科学管理

赵勇

摘要:班主任作为小学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其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等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小学生能否学习提升、能否健康成长等都与班主任的有效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就从小学班主任的角度出发,结合班主任的工作特点与内容,来具体分析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有效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科学管理;以身作则;管理制度;班级活动

引言: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更是班级学习、生活等的组织者,班主任的人品、学识、眼界、工作态度、思想观念、价值观、教学方法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小学班主任几乎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人贯穿整個小学生涯,对小学生的影响和感染是非常大的。因此,研究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对于小学教育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现状分析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生迈入校门,开启了学门学科的学习,学习任务重,很多方面都是第一次,心理承受能力面临着挑战,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一些多方面的因素,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出现了一些阻力,不利于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也给班级管理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压力。

1、班级管理模式单一。传统教育的思想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习惯性地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任何事件的处理最终都会转移到对学生成绩的衡量上,对于成绩的过分追求会形成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区别具体事情具体看待,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

2、管理理念落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同样会影响到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上,班主任会时常忽视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的地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按照自己的观念来下达管理班级的命令,学生则是被动地执行,班级主人翁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再加上,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老师强硬班级管理的理念下,会对班主任心生一种惧怕的思想,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反而不利于更好地管理班级。

3、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校园中,班主任是小学生的临时监护人,只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地健康成长。除了学科知识外,作为班主任,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但是,班主任一半还肩负着学科教学的任务,两者叠加给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对于专业的班级管理知识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策略探索

1、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对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把握。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家庭条件不同、学习水平不同、个人性格爱好不同等,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特点千差万别,简单一点来说,比如男生喜欢户外运动,女生喜欢安静的都市,外向的学生喜欢一起疯玩,内向的学生则更愿意自己一个人玩,自信的学生课堂发言积极大胆,沉默寡言的学生成了“透明人”……每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每个人自然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小学班主任想做好班级管理的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并记录相关内容,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后续出现管理问题的时候,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对症下药”。

(二)与本班学生特点相结合选择班级管理策略。不同的班级,学生差异大、学习层次也不一样,管理方式必然也要有所差别。但是,很多教师在管理上为了图省事简便,照搬照抄其他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模式和班级实际情况不符,出现管理效率低等的问题。对此,班主任在学习别人先进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需要“因地制宜”,基于本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层次、整体文化氛围等考虑,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构建一套学生认可的、适宜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

2、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受周边环境、人以及事物的影响,在学校中尤其是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对于班主任来说,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来说,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互动过程中以身作则,做到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有崇高的理想、有威信、语言幽默风趣、人际交往态度温和、坐立端庄、衣着得体、语言沟通条理清晰、思维敏捷……如在班级师生互动场景中,如果学生出现犯错误等的现象,班主任必须要首先自我反省,而不是一上来就批评、责骂学生,使用恶劣语言或者不良态度对待学生,或者使用威胁、恐吓等方式,让小学生有效地心灵产生不良反应。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积极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案例或者经验,循循善诱,态度温和的和学生交谈,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进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在班主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等的教育下,改邪归正,及时转化和调整,成为一名优秀的“前进者”。

3、制定班管理制度,调动学生自主性

对于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必须要清楚自己的定位,班主任不是班级的主人,而是为班级、学生服务的,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唯一目标。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落实过程中,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班主任自身,则是发挥主导和统帅作用即可,将自己的功能定位于“导”和“扶”上面。例如,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则要对学生的意见重视起来,或者鼓励班级学生自主合作,制定自己班级的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成为民主的参与者,在共同合作完成的管理制度的监督下,自己对自己负责,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4、选拔班级干部队伍,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还同时肩负着学科教学的任务,两项工作叠加起来任务十分艰巨,因此,班主任并不能对班级大小事务事事亲历亲为,既不现实,也不可行。此外,学生既然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价值,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对此,班主任需要从指定班级班干部管理制度入手,选拔班干部,让其负责某一个独立领域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事务,如卫生领域、学习领域、文化领域、体育领域、活动领域等,设置班长、卫生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岗位,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担任具体的管理岗位,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如此,用一支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利用权力的层层下放,既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管理他人的培养效果,还能够督促学生,落实全面监督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三、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很多班主任更关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了心理健康管理等德育方面的教育要求,或者在德育方面稍有欠缺。班主任需要不断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与德育相关的班级活动,将德育渗透进班级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传统教育体制在不断变革,学科教学在进行改变的同时,班主任的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然后与本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改进创新多学习、多提升,在变革中寻求创新发展的动力,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沈于童.践行立德树人理念,优化班级管理工作———试析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今天,2021(11):P.1.

[2]冶凡.开展小学班主任班级工作有效管理的策略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12): P.1.

[3]廖丽华.优化班级管理,提高育人品质——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1(7): P.2.

[4]王婉瑜.基于金字塔理论构建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模式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7X): P.68-68.

[5]郭秀玲.回归生活,感恩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读天下:综合,2021(6): P.1.

[6]邵海燕.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21(20): P.8-9.

猜你喜欢

班级活动以身作则科学管理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班级活动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用心引领学生成长探究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创新班级活动形式聚力提升教学质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