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千古急救术
2022-06-10李啓福龚国瑶郭太品
李啓福 龚国瑶 郭太品
在我国,有一个古老的中医急救术,几乎男女老少人人皆会,普及率远远高于西医的心肺复苏,这就是掐人中。
人中穴,学名水沟穴,属督脉经穴,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位置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下1/3交点处。因其功效特殊,为急救要穴而被人们广泛应用。
人中穴如何解释?
孙思邈言“凡诸空穴,名不徒设,皆有深义”。为何人中并未在人中沟的中点,这个“中”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有以下三种解释:
【解释一】人中穴位于鼻下口上,古人认为,天、地、人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天在上为阳,“天气通于鼻”;地在下为阴,“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由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由口受之。人的位置处于天地之间(天上、地下、人中),该穴居鼻(天)、口(地)之间,故名曰人中。
【解释二】人中穴之上有眼二窍、鼻二窍、耳二窍,共为六窍;而人中之下有口一窍、乳二窍、脐一窍、前后二阴为二窍,共六窍;人中恰在上下各六窍之中,相差不过一分,故名曰人中。
【解释三】《黄帝内经·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在经脉四肢之中,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太阴肺经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手厥阴心包经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手少阴心经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腹:足太阴脾经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足厥陰肝经穴起于大敦,止于期门;足少阴肾经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可见,手、足三阴经在躯干上的起(止)穴,均在口唇以下。而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止于厉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可见,手、足三阳经在躯干上的起(止)穴,均在口唇之上。由此,相对四肢而言,人中穴处于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在躯干起止穴的中心。
天气属阳,地气属阴,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而生化万物,天地阴阳之气离绝则生气不在,当人发生昏迷晕厥之时,刺激人中可交通天地之气,调和阴阳,催人苏醒,故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急救穴位。每遇昏迷、高热惊厥、中暑、溺水、癫痫或突然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脑卒中、过敏以及急性腰扭伤疼痛难忍等急性病症,现场无医护人员或缺乏有效抢救手段时,若及时在人中穴施以针刺或用手指切掐刺激,可使一些轻度昏迷患者即刻苏醒,对重症昏迷患者也可起到促醒作用,为减轻痛苦、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机,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较佳的中医急救方法。
急救时如何掐人中穴?
一般将大拇指屈曲为90度,指尖放在穴位上,指力内收,力贯指端,先从中间往上顶推,行强刺激,此时要注意不断活动大拇指,一紧一松地顿挫性按压,要求节律均匀,频率快则每秒2~3次,慢则每秒1~2次,由轻渐重,由浅入深。也可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或同揉法一起运用,组成掐揉复合手法。掐后应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切不可用力过猛或直接用指甲掐,切忌被掐部位产生青紫现象,更不能掐破皮肤。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