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印的非遗传承与设计创新
2022-06-10陈思怡王佳春姚震宇薛银莹
陈思怡 王佳春 姚震宇 薛银莹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非遗拓印技艺在传承和创新领域的探索展开研究,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利用拓印形式展开艺术创作,通过设计特定内容拓印活动来传承传统、引领未来,寻找发展机遇,探索适应民众的创新形态,将设计语言中的形式与风格代入拓印表达中。通过设计实践发掘拓印的文化价值,为传统技艺在时代传承中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拓印;非遗传承;跨界;设计创新
1、绪论
拓印是发源于中国的非遗技艺,有鲜明的民族符号和语言特点。将拓印与设计相结合,传递出传统意境下独有的审美特色。拓印作品呈现了视觉样式和图形状态,对于拓印技法的传承要从文化领域为切入点进行传播,将艺术、设计与插画的形式引入拓印创作中,将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攀升,对视觉领域设计形态的表达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跨界的交流让设计创新的切入点呈现出偶发性和多样性的特色,促使拓印技艺更快融入民众的生活,通过探索拓印技艺在设计中的运用,启发拓印的传承创新。
2、研究依据
拓印术是华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趋成熟与完善,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①拓印是对物体表面肌理进行复制的技法,是介于无笔画和版画之间的手法。对于拓印的传承,要做到技术创新、紧跟时代、交流融和、跨界发展,注重形式感和设计感的融合。
拓印技艺是在生产实践中的总结,用纸墨记录下历史的痕迹。来自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让拓印技艺边缘化,在现代生活中开展有关拓印主题的活动是将拓印重新拉回人们视野的快捷方式。在城市社区中组织感兴趣的人士参与拓印活动,从拓印创作、摄影记录、资料收集和成果汇总来分配工作,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拓印的世界;讲解拓印的历史和技法,体验拓印的过程,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拓印文化,传承拓印技艺,组织博物馆或展览馆对拓印作品进行展览,将拓印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新媒体传播,吸引更多民众加入对拓印技艺的传承和探索。文化领域是拓印传承的高地,高校的师生在思维和行动上的创新意识更强,从高校入手传承拓印文化,对拓印形式创新、思考和学习,让古老的拓印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设计作品缔造者的设计师也是拓印传承的重要力量,在设计中提取拓印元素表达审美需求,用创新的作品来实现拓印的价值和意义。
3、设计应用与创新
3.1拓印与设计结合
将拓印和设计结合做出跨界尝试,不仅是对拓印的传承,也是设计的创新。非遗的创新只有将其放在国际设计潮流之下,将中国本土文化全球解读,用现代设计的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现代设计手段并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使非遗得以保护、开发、传承与创新,反过来也能促进中国现代设计及文创产业的发展。②拓印的传承需要顺应时代,与设计的结合也要伴随市场的转变来改变创作思路[4]。综合运用美学、工学、设计学等学科知识,跨界设计整合创新,使拓印迈入新阶段。
3.2拓印与文创结合
把拓印形态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也是拓印的传承方式。文创产品设计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它强调的是文化和产品设计两者的结合[6]。文创产品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契机,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背后的拓印文化。以文化为经线,以创意为纬线,把非遗作为最宝贵和独特的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中的有生力量,是有意义的思路。③拓印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出现,直接将拓印图案运用到设计中,或对拓印图案进行二次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拓印元素最原始的状态;也可以和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结合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给文创设计带来精彩的视觉效果。
3.3拓印与服装结合
近年来汉服的兴起让许多人见识了传统服饰之美,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向了世界。将拓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将拓印图式通过技术手段应用在服装上,拓印能够还原物体表面的肌理和形态,它具有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视觉效果,成为服装上的点睛之笔;亦或用“植物拓染”的方式,用古法染色拓印图形并制作成衣。
3.4拓印在包装中的运用
包装设计对产品的售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客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优秀的包装设计会第一时间吸引住顾客的眼球,有效的包装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客户的注意和认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包装设计中应该很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形成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④拓印技法能够将物体表面的肌理和纹理表现出来,用在传统糕点或者书籍装帧的表达中会带来超凡效果,是品牌宣传的独特标签,也是对拓印文化的宣传。海鲜品牌Reef的包装设计就是选用鱼拓⑤的方式设计包装封面,用拓印形式来展示海鲜产品的天然属性别具一格。
4、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高速运行和快节奏发展,新技术方式逐步替代了传统工艺,非遗技艺在时代发展中正面临边缘化危机,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分析拓印技艺的传播价值,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挖掘其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特有的非遗技艺在强调其民族性的同时关注其社会性的普及和传播,将拓印与设计和相关领域结合,更好的为用户和消费服务,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晓薇.拓印术在当代品牌视觉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2]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剪纸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1).
[3]郑欣.包装设计民族风格的探讨[J].装饰,2006(3):2.
[4]张明.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3.
[5]葛慧.浅谈非遗文化与插画设计的相互作用与发展——以临武傩文化为例[J].艺术科技,2018,31(1):1.
[6]谷梦恩,范伟.湖南花瑶挑花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J].丝绸,2021,58(7):5.
注释:
①区域性特产品牌如何又“特”又“土”?_传承(sohu.com)
②论非遗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ihchina.cn)
③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562386639533841&wfr=spider&for=pc
④https://www.sohu.com/a/305450742_100018552
⑤鱼拓_百度百科(baidu.com)
本论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2113573053Y。
作者简介:陈思怡(2002-),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學院艺术学院20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
王佳春(1981-),男,江苏南京人,实验师,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雕塑、先进制造技术、设计教育、科技考古与文物修复。
姚震宇(1974-),女,江苏南京人,教授,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务设计。
薛银莹(2002-),女,江苏无锡人,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20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