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建立

2022-06-10

祝您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学中心临床试验中医药

为进一步推进厦门市呼吸医学科“医、教、研、防、管”能力的提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与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成立协同单位26家,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不断扩容,覆盖慢阻肺、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病种。

近年来,在钟南山院士及团队的关心支持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钟南山院士名医工作室”,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立“李时悦名医工作室”,大幅提升了呼吸医学科的诊治水平,提高了慢病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带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下沉基层。

专家评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名誉主任钟南山表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建立后,将致力于推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三早”工作全面铺开、建成呼吸医学大数据平台、打造呼吸医学人才培训中心等,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真正形成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全程助力抗疫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是中医药应对重大疫情的有力武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全程介入、深度参与防控救治,在“防、治、康”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未病先防,运用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能够尽快筑起“中医药防疫屏障”。既病防变,有助于集中更多力量抢救危重症患者。两年多来的抗疫实践也表明,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能够有效降低转重率和病亡率。

对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康复与治疗同等重要。而实行全过程中医药康复,能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有效减轻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心理压力。

专家评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牟善勇介绍,通过中医药专家巡回指导和远程会诊、派驻专家到定点医院指导中医药救治工作、确诊病例“一人一方”“每日中医查房”和配备管床中医师等措施,规范化开展中医诊疗,能够形成中西医优势互补、“1+1>2”的救治合力。

首个抗肿瘤治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发布

近日,國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抗肿瘤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目标是提高安全性报告和说明书等资料质量,加强对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和上市后用药的患者人群的保护。

在不同的药物临床试验中,往往存在不同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定义和判定流程,在对安全性数据进行汇总时,难以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irAE,不利于说明书安全性信息的充分呈现,并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该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根据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irAE特点,对 irAE的定义和判定流程提出科学性建议,明确在不同研究设计的临床试验中irAE的数据呈现形式,并阐明说明书中相关不良反应信息撰写考虑。

专家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肿瘤免疫治疗是当前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热点,如何提高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识别、判定的科学性和稳健性,提高说明书撰写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是目前监管方及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个国产抗新冠病毒口服用药报告:5天内治疗很关键

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治疗报告公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教授团队等合作,评估一种名为“VV116”的国产抗新冠病毒口服药对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该药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款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在国内已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评估报告显示,有5名感染者在核酸检测阳性后3天内接受了该口服药的治疗,平均5天后核酸转阴,而对照组平均11.13天核酸转阴。研究还对用药安全性数据进行了收集。结果显示不存在严重不良事件,有7例报告轻度肝功能异常,1例报告血尿素升高,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均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得到缓解和恢复。

专家评 张文宏教授表示,当新冠病毒在人体内自我合成时,VV116能伪装“掺假”,使新冠病毒的RNA聚合酶“卡壳”,无法在人体内复制繁衍。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证明,帕昔洛韦和VV116这类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对新冠病毒的变体仍然有效。837341F5-7F5A-42C1-A2C7-DB01FB127365

猜你喜欢

医学中心临床试验中医药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抗疫中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中药——说说化湿败毒方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解放军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遭遇人才荒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