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2022-06-10邹漳木
邹漳木
摘要: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审视当前我国高职思政教育,发现仍然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无法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在此背景下,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本文解读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并深度分析高职思政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 教育改革
引言
伴随我国学者对工匠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大量的实践证明,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满足了当代人才的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关于工匠精神的解读,事实上是职业精神的体现,其中包含职业品质、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在教学中的融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专注精神等,然而当前实践教学显然难以实现,探索可行性的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意义深远。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许多古典文学中,均有关于能工巧匠的记载,这些能工巧匠不仅技艺高超,更为重要的是在各自领域具有精益求精、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岗敬业为中心的思想,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出现多种类型的文化,对现代职业教育具有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 1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培育,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现代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中,进而培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思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同时能够使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工匠精神的融入,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改革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验职业,深度理解工匠精神内涵,进一步巩固高职人才培养成效。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现状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尝试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其中,但整体的成效并不显著,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理念相对较为落后,虽然已经处于新时代,但是许多高职思政教师仍然秉持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仍然占据着课堂主导者、掌控者的地位,学生无法发挥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动化的学习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2 ]且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过度注重提高学生思政认识,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所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其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现阶段高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灌输式仍然是主导教学方法,一节课的时间,大部分均由教师讲解,且讲解内容的侧重点在于思政理论知识,缺少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并且课堂中学生参与度较低,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法,通常仅在公开课教学中运用,体现出较强的形式化特点,导致工匠精神与思政教学的契合度不足,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效果。最后,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当前高职思政教师队伍中,年龄普遍较高,均为传统型的老教师。[ 3 ]这些教师面对先进教学手段的接受度较低,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加之高职院校针对思政教师的引进、在职培训重视度不足,导致当前的师资队伍总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队伍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1.革新思政教育理念
基于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理念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教学方案和计划实施效果的直接因素。若缺少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思政教育改革实践中,则很难真正融入工匠精神,或者导致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充分契合。在此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要对教育理念革新高度重视,应对工匠精神有正确的解读,并正确认知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在该思想理念的引导下,在实际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深入剖析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匹配的思政教学规划和方案。与此同时思政教师应始终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发挥辅助和引导性作用,根据学生提出的想法和见解予以指导,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思政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展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4]除此之外高职思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对工匠精神培育提高重视度,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以及道德水平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高度融合,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性。
2.优化思政教育方法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认知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创新,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解读工匠精神内涵,真正发挥工匠精神对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同样是有效发挥工匠精神内涵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在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中,高职思政教师需适应时代发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以及信息化教学设备组织和实施思政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思政教师可以运用慕课微课的视频教学,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體验感,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高职思政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组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情景教学,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工作场景以及在工作中的实际状态,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同时也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另外课堂中的交流互动同样至关重要,思政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以小组形式展开知识学习和探讨交流,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帮助下,逐步走出学习困境。总而言之,基于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应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更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总体目标。
3.加强思政教育实践
在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抑或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实践教学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踐的有机衔接,思政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工匠精神培育为主旋律,为学生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通过完成实践任务,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企业展开深度的沟通交流,联系专业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以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在实践工作中深化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岗位工作对自身能力素养的要求,在参与岗位工作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职业道德水平。学生在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由企业选派优秀师傅带领,在师傅的带教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继而形成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不仅如此,高职院校也可以围绕工匠精神培养,结合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当地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工巧匠,并学习这些人身上的良好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4.调整师资队伍结构
基于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师的年龄结构上,年轻教师对于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接受度更高,且学习能力更强,而一些年龄较大的传统型教师,往往思政理论知识储备扎实,但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不足,很难满足现阶段思政教育改革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针对当前的思政师资队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第一,在人才引进阶段,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思政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等进行综合考量,将侧重点放在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看法与理解,选取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人才,纳入高职思政教师队伍。第二,构建在职教师培训机制,针对现有思政教师进行能力水平评估,对其展开层次化的在职培训,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与发展的机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解读工匠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培育方面,使每个思政教师均能够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掌握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新要求,特别是工匠型人才,体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注重以工匠精神培育推动思政教育改革,满足当代人才培养需求。具体可以通过革新思政教育理念、优化思政教育方法、加强思政教育实践、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等,使思政教育能够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技能型、工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险峰.“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80-81+84.
[2]胡娟.浅谈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2):154-155.
[3]戴航.“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析[J].经济师,2020(11):208-209.
[4]林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 196-197.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