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和文人气质的诗人

2022-06-10王小梅

文史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兴孙中山革命

王小梅

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与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他禀赋敦厚,胸怀坦荡,为人正直,敝屣权势,勇往直前,既是驰骋疆场的战将,又是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和文人气质的诗人,是近现代历史上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黄兴的先世,原本是中原望族,大约由于混乱战祸才向南迁徙,初至江西落籍,明末始迁湖南。其所居之地,是长沙附近的善化县粮塘。这里风景优美,青山环绕,绿水缓流,高耸的乔木,壮阔的麦浪,山明水秀,令人神往。美丽的田园哺育出了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

黄兴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自幼聪颖过人,好习字吟诗。六岁时,其父授以《论语》、唐诗、宋词,智力发展已异于常人。九岁就学于粮塘萧举人家塾,攻读《诗经》。萧氏家塾距黄家约半里左右,母亲罗氏愛子深切,出入都亲自接送。及生母病卒,继母易氏为湘中著名淑女,知书识礼,曾为长沙女中校长,爱之犹如己出,且督教甚严,黄兴的学业,因而大有长进。一天,塾师萧举人为人书写春联,上联原本是“向阳门第春先到”,匆忙间,将“先”字误写成“光”字,便索性将上联改为“向阳门第春光早”,急切求一对语不可得。正在沉吟推敲之际,侍立一旁的黄兴道:“何不对以‘积善家庭喜事多’?”,其对仗工整,且富哲理,为善者,乐融融也。旁观者莫不称赞黄兴才思敏捷。

十八岁那年,黄兴和姑父胡雨田、同乡刘石介一道,赴县城应学,凑巧分在一个考棚中。那时应试者要做八股文即日交卷。黄兴很快草拟了两篇文稿,都不满意,想再另写一篇。此时,胡、刘二人正搜肠刮肚,没有主张。黄兴的这两篇文稿被要去顶替,作了他们的答卷。随后,黄兴又聚精会神地写了第三篇,自感满意。谁知发榜时,胡、刘二人榜上有名,唯独黄兴名落孙山。黄兴遂将三篇文稿交给祖父审阅,得到祖父的夸奖。事情传开,黄兴被认为是下笔千言的“湘中才子”了。

二十二岁那年春天,黄兴遵母命又往应试,考取秀才。行前,亲友设宴,预祝榜上有名,黄兴赋诗以言志,在《别母应试感怀》诗中说:“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此时的黄兴已立下救国之志,无心追求功名利禄,赴考,不过是为了安慰慈祥的老母罢了。

年轻时的黄兴,魁梧健壮,秉性豪爽,曾师从浏阳国术家李永球习乌家拳,能力举百钧。爱骑烈马,喜欢舞剑,好打抱不平,在长沙东乡一带,扶危济贫,锄暴安民,因而乡间常流传着黄兴侠义助人的故事,其中,脍炙人口的有:

黄兴一岁时,父母根据民间习俗为其行“抓周礼”。在一盘中,盛以刀剑弓矢、珍宝玩物、笔墨玳砚任其拣取,以预测其将来的性行和志向。襁褓中的黄兴,在父母期望的目光下,左手抓刀剑,右手抓笔墨,而视珍宝玩物于不顾。亲友们莫不兴高采烈,都说“这孩子将有出将入相的希望!”一时兴起,家人又将清朝花翎顶带置于黄兴头上,小小的黄兴竟大为不快,硬是拉扯下来,摔在地上。这当然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但却为后来作为革命家的黄兴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长沙东乡有个劣绅曾某,垂涎邻家某妇美貌,竟设计陷害其夫,使之入狱,然后恃强夺其妻。黄兴得知此事,义愤填膺,决定给予痛惩。一天,东村某家娶媳,黄兴应邀赴宴,适逢曾某也在座,其神情傲慢,旁若无人。黄兴认为惩罚的时机到了,他不动声色,漫不经心地将一杯滚热的浓茶洒泼在曾某崭新的袍褂上,曾某起而怒吼道:“是哪家的蠢才,这般无礼,把我的衣裳弄脏了!”黄兴随即义正词严斥责说:“我只不过弄湿了你的衣裳,你已经不能忍,像你那样污占人妻,又叫人家如何忍气吞声呀!”“我问你,我污你之衣,和你污人之妻,两者相比,究竟孰者可忍,孰者不可忍?”曾某当众出丑,恼羞成怒,要打黄兴,殊不知黄兴擅长武艺,好打抱不平,又气力过人,他闪过那一拳,抓住曾某头发,拳打脚踢,打得他鼻青脸肿。从此曾某再也不敢横行乡里,黄兴的“侠士”美名,也就这样传开了。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于武昌设立两湖书院,招考湘、鄂两省优秀弟子入院就读,该院课程除了中国固有的经史文学,还设有当年最时髦的天文、地理、数学、测量、化学、博物、兵法及兵操等课程。黄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进入书院。此时正值光绪皇帝倡导“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厉行改革,举国上下,充满生机。然而为时不久,慈禧发动政变,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濒临危亡的中国又陷入深渊,举国有识之士痛感非推翻清廷不足以救亡图存。此时的黄兴也悲愤于时势之艰辛,曾作笔铭、墨铭各一,以明救国之志,惜时之心。其笔铭为:“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他认为晨读暮著,一天到晚摇笔杆子,就像儿童玩的小伎俩,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弃文就武,赶赴沙场,才是一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从此,黄兴的思想开始急剧变化,他学养精深,私下购买《西洋革命史》、卢梭《民约论》一类的书籍,刻苦攻读,埋头钻研,初步奠定了他终生献身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思想基础。

其墨铭是:“墨磨日短,人磨日老,寸阴是竞,尺璧勿宝。”意思是墨锭一天天变短,人一天天变老,要分秒必争,与急速流逝的光阴赛跑,万不能把心思放在珍贵的宝物上,使时光虚度。在两湖书院,黄兴是勤奋用功的学生之一,对于每门课程,他都悉心以赴,从不懈怠,尤其偏爱地理、兵法和兵操三科。他爱惜时光的作风在书院也是出了名的。当时书院有学生数百人,每餐开饭,鸣钟为号,一般学生在鸣钟前就聚集饭厅四周,一听钟声,即刻入内就餐。唯独视“寸阴是竞”的黄兴,独坐教室,专心苦读,待钟声打响后才步入餐厅,往往空腹而还,只好以馒头、烧饼充饥。经常如此,毫无怨言,也不改变初衷。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造就了他后来在革命生涯中的顽强奋战、决不屈服的革命精神。

黄兴不仅是一位驰骋疆场的勇将和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富有文人气质的诗人。少年时代他的文章就闻名家乡,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后,由词章习练转向义理之学习,初步涉猎诸子百家,他的诗文书法都有长进,及至入武昌两湖书院,又在西学和新学的影响下,其诗文越发雄浑流丽,书法亦刚劲秀润,深得院长梁鼎芬的赏识,誉之为:“文似东坡、字工北魏,诗尤豪迈清逸。”

黄兴在短短四十三年人生历程中,大部分时间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但也写了不少诗词,其作品皆言之有物,寓情寓景,抒发个人的伟大抱负与革命热情,绝无吟风弄月之意,亦无无病呻吟之叹,不仅是个人真情、气质、心灵的流露,也是时代精神及个人抱负、风貌的反映,慷慨悲歌,读来使人奋进:

独立雄無敌,长空万里风。

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

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

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

这首《咏鹰》五言律诗,是黄兴二十二岁考中秀才之前作的。诗的含义深远,不仅表达大鹰掠空飞翔的情态,且反映黄兴苍茫独立、奋力向前的气概及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中国诗人常把鹰或雕看成是鸟类中的英雄,杜甫就写过不少咏鹰和咏鹰画的诗。黄兴此诗借物喻怀,意气豪迈,用词雄壮,很可能是以鹰自况。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此为《挽刘道一》七律诗。刘道一,湖南衡山人,与黄兴一道率先入华兴会,后又入同盟会。萍浏醴起义失败后被捕,受尽酷刑终不屈服。最后,清政府以其佩“锄非”二字,谓“非其种也,锄而去之”论罪,惨死于浏阳门外。黄兴闻此噩耗,失声痛哭。“吾每计议革命,唯道一独周详,且精英、日语,辩才无碍,为他日绝好外交人才,奈何即死于此!”遂著此诗以悼念,诗意苍凉悲壮,感人至深。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香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辛亥年三月广州起义,黄兴为总指挥,领导起义。举事前,曾致书南洋同志,谓:“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表示要奋战至死的决心。起义爆发后,黄兴在激战中断中、食两指,直战到最后只剩一人才撤离阵地。事后,黄兴以事败垂成,悲愤不已,往往引咎自责,愧对革命先烈。特填《蝶恋花》词一阕,以纪念长眠于黄花岗的革命先烈。

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

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

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

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此为黄兴三十九岁初度感怀,在“楚同”舰上所作生日感怀诗。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不久,黄兴辞南京留守还乡,湖南都督谭延闿组织盛大欢迎,并教儿童竹马歌:“凉秋时节黄花黄,大好英雄返故乡。一手缔造共和国,洞庭衡岳生荣光。”黄兴不以此为荣,不爱功名利禄,只爱园林猿鹤,清风振衣。以诗意境苍茫,豪迈中略带伤感。

口吞三峡水,足蹈万方云。

茫茫天地阔,何处着吾身?

不尽苍茫感,舟行东海东,

干戈满天地,何处托吾躬?

前首为黄兴《癸丑亡命美洲太平洋舟中诗》。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通缉反袁“要犯”,黄兴被列为“首魁”,被迫离宁赴沪,东渡日本,旋又由横滨乘村瑶玛露号赴美。黄兴于航行太平洋途中,赋诗寄怀。他身居海外,仍为国家之存亡担忧。反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护国军起,黄兴决然离美归国,参与讨袁,后首即黄兴归国途中口占。“干戈满天地,何处托吾躬”与“茫茫天地阔,何处着吾身”为同一感叹,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后,黄兴惆怅迷茫的心态。

黄兴原名轸,字廑午、堇午、堇坞、庆午、近午,1902年,因躲避清朝的追捕,始改名兴,号克强。观其名,审其字,便知他的抱负。黄兴曾对人说过:“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终极的目的,这个终极的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他认为“复兴民族的对象是要克服强暴的鞑虏,删除鞑虏走狗强暴的官吏,及一切强暴的障碍,还我黄帝子孙的河山,复我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幸福,涤除奴隶牛马的耻辱。”反映了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

为实现这一终极的革命目的,黄兴一生奋斗不息,称得上是孙中山忠实信徒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第一人。他先后率马福益、刘道一等举义于湘;他亲自任敢死队首领,于东京训练同志;他跟随孙中山先后发难于潮州、防城、镇南关、钦廉、河口等地;他和赵声一起指挥了轰动全国的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他就任民军总司令,亲赴前线督战;各省相继独立后,又任大元帅主持长江下游的军事;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陆军总长,计划北伐,后又任留守,坐镇南京;宋教仁被刺后,起兵反袁,袁世凯称帝后,又抱病由美回国讨袁。

黄兴面对的敌人,是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和诡计多端的袁世凯,他们都盘踞着广大地区,挟持众多的军队,君临中国,声势煊赫,不可一世。作为革命党人的黄兴,凭借孙中山倡导的革命精神,海内外人心的归向,一身浩然正气,挥洒智慧和血汗,艰苦奋战,不畏艰险,致力于“建设共和新事业,铲除世界最强权”的壮丽事业,为民族效忠,为国家谋利,其不朽的功绩和超逸的品格,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光辉。湘人曾编歌颂之:

开国元勋兮,忧患也多,成功也多。

唤醒黄魂兮,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横览九州兮,一柱擎天,历久而不磨。

抗怀千古兮,英雄志节,之无矢无它。

湘水兮长流,衡岳兮巍峨。

公真健者,万民讴歌。

在同盟会成立之前,黄兴与宋教仁、刘揆一等一批有识之士,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宣传反清革命。此为湘中知识分子的结合。后为扩大革命势力,决定联合下层会党分子,又特创“同仇会”。

当时,湖南哥老会的著名首领是马福益。他坐镇湖南轮回山佛祖堂,有众万人,雄视一方,其势力遍布长沙、衡州、永州三府。马福益为人豪爽,力强智足,他以信义驭众,深得会众的拥戴。会党豪侠义气、视死如归的精神,吸引了黄兴,决定联络会党,共举反清之事,遂派刘道一携亲笔信与之联系。马福益有感黄兴的革命大义,愿意与之一道共谋反清大业。

一个冬天的晚上,黄兴与其相约,会见于湘潭茶园铺的一个矿山岩洞之中。为避清吏耳目,两人头戴斗笠,身着短衣钉鞋,极似农夫,乘夜疾驰与会地点。是夜密云飞雪,寒气袭人,然洞中柴火熊熊,温暖如春。为了增兴,在洞中掘一土坑,杀鸡下埋煨之,俗称“叫化鸡”。黄、马二人席地促膝而坐,互倾肝胆之言。及熟,异香扑鼻,举杯痛饮,纵谈通宵,宛如一幡圣餐图。清晨,归途之中,黄兴精神愉快,诗兴大发,即兴口占“结义凭杯酒,驱胡等割鸡”,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1904年,“同仇会”定于西太后六十生辰之日,在长沙起义反清,不料消息泄露,马福益不幸被捕,虽严刑拷打,终不屈服,他大义凛然地怒斥清廷祸国殃民,最后,被清抚满人端方枭首于长沙浏阳门外,壮烈成仁。时血流逾丈,惨不忍睹。黄兴悲愤之极,曾题马福益遗像云:“湖南党魁马福益,甲辰岁谋起革命军,乙巳三月十六日,被满贼端方惨戮于长沙,闻就缚时曾手刃六人焉。克强氏识。”

1905年,三十一岁的黄兴,因长沙起义失败再次来到日本。那时孙中山也在日本,他访日友宫崎寅藏时,曾问及在日的中国留学生中,关心国家大事者有几人?宫崎告诉他,黄兴实稀见之俊杰,在留学生中享有众望。孙中山大喜,随即要宫崎引见,亲访黄兴。宫崎认为孙中山长黄兴九岁,理当介绍黄兴来访或相约两人在自家相会,才合礼节。孙中山则认为,尊礼贤俊,理所当然,不必拘泥于礼节。于是,由宫崎陪同,前往黄兴寓所。宫崎先入庭园招呼,黄兴、张继等应声而出,一见孙中山来访,无不惊喜万分。握手致意,随即五人同往神乐坂凤乐园中国菜馆欢聚,开怀畅饮。席间,孙中山口讲指画,阐述革命理论和主张,黄兴大为悦服,慨然提出将他领导的“华兴会”并入“兴中会”以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即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孙中山亦指定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位居副总理之职,表现了两人真诚相待、彼此信任的情谊。同盟会的成立,是孙黄携手革命的开始,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的象征。从此,革命势力迅速发展,“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料者矣!”

黄兴秉性诚笃,胸怀坦荡,他尊敬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声望,致力于“孙氏理想”之实行。孙中山对黄兴的才华与魄力亦十分欣赏和器重,把他视之为“革命成功之关键”“创建民国之元勋”。虽然在共同创建和保卫民主共和事业的战斗中,两人曾一度出现分歧与不快,但孙中山的“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的真诚,冰释了其间的隔阂,最后在反对袁氏称帝、维护共和的基础上,再度携手并进。后人曾将二人共同之处,列举数端如下:

“一个是医生出身,一个是秀才出身。一个是兴中会会长,一个是华兴会会长。一个是珠江流域的革命领袖,一个是长江流域的革命领袖。一个在国外设计筹款,总揽全局,一个在国内冒险犯难,坚决执行。一个至大至刚,一个至性至情。一个是推心置腹,一个是披肝沥胆。一个是第一开国元勋,一个是第二开国元勋。一个是具备国家思想,一个是具备民族观念。他们不仅有充分的公共道德服务热诚,而且具备了温和、礼貌、孝顺父母、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不打牌的私人道德,与打拳钓鱼、打猎、下棋的高尚娱乐。他们行动,不仅光明磊落,而且搏狮子用全力,搏兔子也用全力。他们不仅有视死如归的精神,而且有慷慨赴义的美德。”

黄兴一生中有两位夫人,原配夫人廖淡如,与黄兴同乡,也是湖南善化人,他们的结合是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续娶夫人徐宗汉,是同盟会会员,他们从相识到结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徐宗汉,原名徐佩萱,广东香山县人,是上海招商局买办徐雨人之侄女,名门出身,大家闺秀。初嫁广东海丰县人李晋一,生一子应强,一女若鸿。李死后,寡居在家。她有一好友张竹君,是位医生,倾向进步,喜谈新学。徐宗汉受其影响,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前,徐宗汉根据同盟会广州分会的意图,在香港摆花街设立秘密机关,制造炸弹,常来往于香港与广州之间,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枪械弹药,不怕危险,尽心尽力。

1911年3月29日深夜,黄兴在经过激烈的拼死战斗后,负伤来到溪峡秘密机关,幸遇徐宗汉及时为其包扎伤指,得以脱险。次日,徐宗汉又陪伴黄兴乘哈德安轮去香港,入雅丽代医院医治。照惯例,手术需有家属签名负责,徐宗汉遂以妻室名义行之,以后又殷勤侍候,于是,双双萌生情意,夫妻虚名,终成事实。黄花岗一战,黄兴十个指头,断去两指,被友人戏称为“八指将军”,却幸遇徐宗汉,结成终身伴侣。这一段革命中相识、苦难中结合的奇缘,被时人称之为“患难姻缘”“革命夫妻”。从此,徐宗汉和黄兴在反清斗争的革命生涯中,同生死,共患难。

黄花岗之战损失惨重,赵声狂呼长逝,杨笃生蹈海自杀。黄兴也引咎自责“负国负友”,遂组织东方暗杀团,准备刺杀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以壮斗志而酬死者。由于自己目标太大,无法进入清军密布的广州城,便派新婚夫人徐宗汉冒险前往,代为主持其事。“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由沪赴宁讨袁,在军情危急之中,曾有函致上海之徐宗汉,信中除表示了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外,还深情地流露出对徐宗汉的感激依恋之情,颇有点遗嘱的意味。他写道:“弟(指徐宗汉)能在家保育儿辈,我极心感!弟所负之责任,即我之责任。我们应负之责任,因而不能尽而遗于汝,汝能为我负之,使我完全尽力于国家,即汝之责任,亦不仅为兴一人也。故敢以是相托。吾责至大至危至暂,汝责至细至久至难,然则汝责任终艰难于吾乎!”黄兴对徐宗汉的恩爱深情,及为国而忘家的伟大品格,由此可见。

黄兴病逝后,徐宗汉时时不忘黄兴嘱咐,与黄兴子女一欧、一球、一美之间,融融洽洽,处处表现出慈母般的关怀,始终维持着一个十分和谐的家庭。徐宗汉于1944年病逝于重庆。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起用业已退居河南老家的袁世凯,来支撑危局。袁世凯深知孙中山与黄兴是南方革命势力的中心支柱,只有除此心腹之患,革命势力才能彻底瓦解。此时孙中山还在国外,于是袁世凯便把矛头对准了率领革命党人浴血奋战的黄兴。

袁世凯用重金收买了湖北革命军中一员部将孙某,令其完成此项使命。孙某受命后,多方设法打听,终于了解到他的同乡亲友高某曾任黄兴的参谋,经常跟随黄兴左右,可以通过他除去黄兴。

一日,孙某亲访高父,直截了当地告知袁氏企图,并以其利害相要挟。“你的儿子如能完成这项使命,你一家将荣华富贵,否则必日暮途穷而后已。”高父听了孙某一席话,深感进退两难。听从吧,于心不忍;不从吧,会祸及九族。无奈,只好发一“父病急速回”的急电给在上海的儿子。

高某手拿急电,辞别了黄兴,回到家中,见老父面容虽带憔悴,但还健康,正觉蹊跷,老父便老泪纵横地诉说苦衷:“这个问题由于我的一死可以获得解决的话,我是愿意牺牲我自己的;可是如果非灭我九族不可的话,这是我所无法忍受的。请你能体谅我的苦衷……”高某权衡利害,带着暗杀黄兴的计划返回上海。

这时,汉口革命支部的侦察当局,将孙某、高父与高某行动轨迹的可疑之处,用电报告知上海革命总部,要黄兴等提高警觉,加强防卫,以防意外。黄兴不以为然,付之一笑。

两天后,高某来访黄公馆,遭守卫拒绝,高不从,强行闯入,遂与守卫发生口角。黄兴闻声赶来,一边斥责门卫无礼,一边手拉高某入厅堂消气。他带着素有的温和语气首先问候:“令尊的病况如何?”黄兴一贯的待人诚恳,坦荡胸怀,使高某的决心顷刻瓦解,面对镇静自若的黄兴,低头痛哭,坦白了一切,并取出手枪,泣不成声地说:“请先生用这支手枪打死我,以解我的痛苦。”

黄兴为袁世凯的阴险狠毒所惊骇,也为高某的真诚所感动,他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同情之泪,说:“如果现在是平常时期,我愿意把我的头送给你,以成全你的孝养。惟今日是天下兴亡,我党绝续的紧要关头,所以请将我的生命交给我到这个问题告一段落的时候。”黄兴把自己的生命和革命事业融为一体的伟大胸怀,深深感动了高某,次日他便乘坐早班海轮,离开上海,到日本去了。一个月后,高某的死尸漂流在大森海边,又不久,孙某的生命也为人所夺。

此后,黄兴对袁世凯的凶残手段有了警觉,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为在中国实现民主制度饮弹倒下,国人大哗,舆论纷纷猜测凶手。黄兴以一副“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的挽联,揭穿袁世凯才是真正的杀人凶犯。1916年袁世凯称帝不成,忧伤而亡,国人莫不拍手称快。黄兴以白素缎书成挽联,邮寄京师,上联云:“算得个四十年来天下英雄,睫起野心,假筹安两字美名,一意进行,居然想学袁公路”。下联云:“仅做了八旬三日屋里皇帝,伤哉短命,援快活一时谚语,两相比较,毕竟差胜郭彦威”。

黄兴子女众多,与原配夫人廖淡如生三子二女。子名一欧、一中、一寰;女名振华、德华。一欧,1892年出生;一中,1901年生;一寰,1917年生,后改名黄乃,抗战期间,在延安从事抗日工作。三人都曾留学日本,后均为全国政协委员。振华,1896年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士、文学硕士,其夫陈维伦为淡江文理学院院长。德华,其夫薛君度为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现居美国。续娶夫人徐宗汉生二子:一美,1913年生,娶张继之女张英为妻;一球,1916年生,和程潜之女程博德结婚。二人曾留学美、法等国,先后于1949年、1964年病逝。徐宗汉与前夫所生一女若鸿,一子应强,亦随母与黄兴同住,黄兴视如己出。此外还有一女文华,系1910年日妇所生。曾随丈夫黄达之在马来亚一带,从事抗日游击活动,1977年病逝。

黄兴一生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事业,终日东奔西走,出生入死,他的高堂老母,妻儿老小,为躲避清政府的迫害,东躲西藏,隐名埋姓,老母不能安享晚年,子女不能上学读书。黄兴疼爱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但绝不把他们置于温室培育,而是将他们投入革命的洪流去磨炼。同盟会成立后第二年,黄兴就聘请孙中山和章太炎为介绍人,让刚满十四岁的黄一欧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会员中最年轻的成员。此后,黄兴带着黄一欧战斗在反清第一线。辛亥黄花岗之役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是革命党人牺牲最壮烈的一次,不但黄兴参与了领导,他的爱子黄一欧也参加了战斗。武昌起义爆发,中外震惊,黄兴回国前,由香港发一电报至日本东京,要黄一欧急速回国参加。在汉阳督战时,得知一欧已参加了江浙联军,正激战在南京前线,黄兴心中大悦,他趁战斗之隙,写家书一封,捎给黄一欧,鼓励其好好奋战。后来,胡适见此信后,曾赞美道:“当年曾见将军之家书,字迹娟逸似大苏。书中之言竟如何?‘一欧爱儿,努力杀贼’八个大字,读之使人慷慨奋发而爱国。呜呼将军,何可多得!”

1912年秋,一欧由湖南都督府资送赴美留学。行前,黄兴特意为其书写“笃实”两字的一块横批,示意他待人接物处世,要谦虚,谨慎,篤实厚重。黄一欧视其为家训。

1916年10月,黄兴因长年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叮嘱黄一欧、黄振华兄妹:“吾死汝勿泣,须留此一副眼泪,他日为苍生哭,则吾有子矣。”寥寥数语,道出人生真谛,其伟大品格,实为世人之楷模。

黄兴为人称道的是他那公而无我,不争名夺利的谦让美德。他多次声明:“我辈起义目的,但期改选政治,并非攘权夺利,此心可白于天下。”“权利心重,义务心即消亡于不觉,我辈今日当提倡人人除权利心,以国家为前提”。并书写一对联“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以自勉。

1906年冬,同盟会本部编订革命方略时,黄兴与孙中山发生分歧,孙中山坚持要用兴中会之青天白日旗,以纪念为革命而献身的革命先烈,黄兴主张用井字旗,以示井田制度之社会主义之意义。其他党员亦提出各种形式,各持己见,一时难决。黄兴为顾全大局,在“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的思想指导下,作了让步,其后在防城、镇南关、钦廉、河口等起义,均采用青白红三色旗,以示无异议。

同盟会成立后不久,章炳麟、张继、宋教仁、陶成章等一度掀起反对孙中山浪潮,欲推举黄兴代替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始终不允,努力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力陈革命团结之重要,他规劝章炳麟等人说:“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利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推拥,且免陷兴于不义。”

1911年底,苏、浙、沪革命联军攻克南京。独立各省代表议决,民国临时政府由武昌移至南京,初推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但黄兴功成不居,甘任副职,因黎元洪要留驻武昌,故同意暂行大元帅职务。当他得知孙中山就要回国时,便又自动取消了赴宁就职的原议。他对参谋长李书诚解释了原因:“我刚接孙中山海外来电,他已启程回国,不日可抵上海。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代表总理职务,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他回国,就先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怀疑。”

黄兴曾对李书诚说:“太平天国起初革命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鉴戒。肯自我牺牲的人才能从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紧的是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打击敌人。要团结一致就必须不计较个人权利,互相推让。”黄兴宽豁大度,容忍谦让的美德,得到时人夸奖。孙中山称他“禀赋素厚”;胡汉民赞他“性素敦厚”,处事接物“虚表慎密”;周震鳞说他“光明磊落,敝屣权势”;谭人凤夸奖他“于交际间有一种休木之容,蔼蔼之色,能令人一见倾心”。章士钊则云:“吾弱冠涉世,交友遍天下,认为最难交者有三人:一陈独秀;二章太炎;三李根源。但吾与三人都保持始终,从无诟谇。吾持以论交之唯一武器,在‘无争’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强,则顿失凭依,手无寸铁。何以言之?我以无争往,而彼之无争尤先于我,大于我。而彼无争之外,尤一切任怨而不辞,而我无有也。由是我之一生,凡与克强有涉之大小争故,都在双方涵养孕育之中,浑然不觉。因而,我首论定,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

黄兴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十六,阳历10月25日,小孙中山八岁,比宋教仁、蔡锷大八岁。

蔡锷护国讨袁军事胜利后,黄兴于1916年7月绕道日本回到上海。此时,黄兴因长年劳累过度身体已很虚弱。是年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国庆纪念日。黄兴黎明即起,准备赴味莼园参加庆祝活动,忽觉耳鸣目眩,口鼻喷血,顿刻晕倒在地,失去知觉,从此一病不起,至10月31日清晨3时许,由于胃中血管破裂,吐血不止而谢世,年仅四十三岁。

一代伟人黄兴不幸病逝的消息传开,举国哀痛,孙中山亲自主持丧事,发布讣文,向海内外革命同志报丧。孙中山、唐绍仪、岑春煊、章炳麟、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陈炯明、胡汉民等的联衔祭文,社会名流敬送的挽词,大多情文并蓄。

章炳麟挽黄兴联: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谭延闿挽黄兴联:

当世失斯人,几疑天欲亡中国;遗书犹在箧,此行吾愧负平生。

蔡锷挽黄兴联:

以勇健开国,更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沪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于右任挽黄兴联:

生平风谊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者。

湖南各界挽黄兴联:

一声霹雳兮,震动万方,噩耗传来兮,云暗三湘。

亘古一人兮,继起炎黄,推翻帝制兮,建民主新邦。

功垂亿世兮,史册流芳,礼隆国葬兮,天下悲伤。

1917年4月15日,黄兴治丧委员会依照国葬典礼,将黄兴安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之阳,章炳麟撰写了墓志铭。

黄兴逝世后,原定每年10月31日为黄兴逝世纪念日,届时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据说,后来因为与蒋介石生辰冲突,遂于1938年3月1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议决,黄兴及邓冲元、胡汉民、陈英士、廖仲愷、朱执信等人的逝世及殉国纪念日,合并在4月27日即黄花岗起义之日,一次举行,定名为“革命先烈纪念日”,以弘扬其革命精神。

黄兴生于10月,卒于10月,成功于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病亦在10月10日。一生与“十月”结下不解之缘。

猜你喜欢

黄兴孙中山革命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兴丽的“理想人生”:创业哪有不吃苦的
孙中山的绰号
中国的出行革命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整人的历史题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