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采一个
2022-06-09邵嵘青
邵嵘青
2022年5月11日,国际护士节5月12日的前一天,我作为核酸采样医护工作者前往北京,身披白袍,支援一线。
5月中旬的北京渐渐被高温包裹,我们工作的采样站点刚刚建成,降温设备还未完善,烈日下的工作集装箱和采样大棚犹如一个个庞大的蒸笼将我们牢牢罩住。
“喝,还是不喝?”我呆呆地立在穿戴防护装备的准备区域,像哈姆雷特一样纠结着。穿脱防护服是我在大学课堂上就早已学过的,需要遵循严格的流程,穿时要边穿边检查密封性,脱时需边脱边进行消毒,这一过程要相当仔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是我喝多了水,难免一会儿要多去洗手间,穿脱防护服要不少时间,如果没有其他伙伴顶替我的岗位,就得耽误采样进程了……”拿定了先不喝水的主意,我赶紧将防护服上身,当大部分身体包裹其中时,便感觉自己像是钻进了一个不透风的“罐子”,“不喝也不行啊,在没有空调、接近40℃高温的环境中连续穿6小时防护服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万一高温作业时口渴难耐,真中暑了就得彻底脱离岗位!不行,还是喝点儿吧。”我一边尽力估算着自己的需水量,一边用嘴唇和舌尖控制着水流。
一切准备妥当,我变身大白走上工作岗位。那天没有风,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没多一会儿,一颗颗蒸汽凝成的小水珠便悄悄爬上了我的防护面屏,视野渐渐模糊了……
曾经备战高考的情景隐约浮现在脑海:我想学医,备考的日子很艰难,在我快撑不住时,无意中看到了电影《血战钢锯岭》,故事讲述一名军医靠着对医学的信仰,拯救了一個又一个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每当快要撑不住时,他总告诉自己:“再多救一个吧,就请再让我多救一个吧!”就这样一次次突破了生理、心理极限。这部影片亦给予我力量,后来,我如愿成了一名医学生。此刻,正在抗“疫”的我仍坚信,关关难过,关关过,办法总比问题多。
有一天,我刚完成所在站点上午的采样工作,突然接到通知,另一个站点的采样人员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下午的采样工作了,临时调配我去支援。我赶紧扒拉了两口饭便赶了过去,到达时,见到了长长的队伍。
不知不觉,4个小时的时间在接连不断的采样工作中悄然而逝。按压消毒液喷嘴、手部消毒,撕拉拆袋、拔出棉签,伸手、瞄准、采样,收集样品、消毒……这些动作我在不知不觉间已经重复了上千次。渐渐地,我感觉口渴难耐,手臂酸痛,小小的棉签在我手中显得越来越沉重。坚持到临近下午5点,我在心里感叹,终于能换下衣服喝点水了,可这时,紧急通知又不期而至:由于有些居民下班时间较晚,今天的采样时间需延长到晚上8点。也就是说,原本上岗时间的8小时临时延长到了12小时。原本再坚持一会儿就可以结束的战斗,突然又大大延长了战斗时间。“再坚持一下吧,再多采一个。”那个每当我认为自己快到达极限时就会出现的声音再次回响在耳畔。
8点时夜幕已然降临,采样的队伍逐渐消散,透过采集室窗口望向远处初升的朗月,我觉得内心平静了许多。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