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无声处听“飞雷”
2022-06-09蔡凌昀
蔡凌昀
编者按:今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新比新”实践团队探访了新安江沿岸歙县深渡镇下辖的12个村落,深入了解了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是钱塘江正源,流经安徽南部。近年来,沿岸各地大力整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全面启动网箱退养并实行全年禁捕,渔民退捕上岸,新安江生态明显好转。同时,沿岸各地开始了产业转型,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发展得红红火火。这个过程离不开当地人的努力和付出,在探访中,我们就接触到了其中的两位典型人物。
天刚蒙蒙亮,坐落于歙县深渡镇昌中村的船形湾石斑鱼养殖孵化基地就热闹了起来,早班的工人已经到岗,对养殖池进行日常维护,为新一天石斑鱼的孵化工作做起了准备。
养殖基地的创办人是吴飞雷。2016年退捕上岸的他没有想到,他创办的石斑鱼养殖孵化基地在几年之后已经初具规模,他自己也成为了带领当地村民走向产业振兴,发家致富的“渔民企业家”。
现如今,昌中村中不足1米的石子路已经被宽敞的水泥路替代,驱车只要两三分钟即可从村口的昌中村委会到达石斑鱼养殖基地。绕着基地走一圈,空气清新,山清水秀。在基地眺望远方,茶场绿茵苍翠,一条溪流清浅,环绕茶场汩汩而流。这是一条天然河道,自然呈现一个圆形。船形湾石斑鱼养殖孵化基地就坐落其中,20余个大小不一的鱼池被整齐地排列为两行,工人在中间的夹道上穿梭、忙碌。该基地主要保护天然河道的优质溪水生态资源,并提高野生石斑鱼的孵化率。
对于最初建造生态养殖基地时的情形,吴飞雷记忆犹新。“在建这个养殖基地之前,我们这个地方最窄的路只有二三十厘米宽。”养殖场的选址位置起初条件很差,这让吴飞雷对养殖场的未来发展有了些许担忧。但是过去打鱼的经验告诉吴飞雷,昌中村船形湾地区具有鱼类养殖的优越性。“建设养殖基地之前,我来这个地方看过,虽然是荒地,但是地形很不错。”昌中村位于深渡镇境内新安江的下游,一般情况河流下游是不适合建设养殖基地的,但这里U型的地势有利于打造出泄洪道,创造安定的养殖环境。地形优势让吴飞雷看见希望,干劲十足。在吴飞雷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养殖基地不远处的小型堤坝,它在建场初期由吴飞雷负责设计建造。平时通过堤坝引进山泉水进行石斑鱼养殖,汛期则利用堤坝将养殖基地水流转变为闭环,洪水直接从泄洪道进入下游,规避天灾。2020年的洪灾对歙县打击巨大,但得益于U型地势和泄洪道的修建,吴飞雷的石斑鱼养殖基地得以免受洪水的冲击,基地扩建和发展的脚步也没有因为洪水而停滞。
“之前的养殖方法产量很低。”吴飞雷的石斑鱼生态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光唇鱼和观鳍鱲,这两种冷水鱼生长慢,养殖周期长。养殖基地创办最开始的两年,吴飞雷埋头研究养殖技术。前些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与养殖基地共同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人工催產与苗种繁育生产,对流水池养殖的光唇鱼发生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检测,为养殖基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养殖方案。2021年,石斑鱼养殖获得了技术性突破,基地逐渐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石斑鱼养殖循环模式。
目前,养殖基地已建成种鱼池33个,石斑鱼年产量超过100万尾。养殖场四面被青山环绕,河水清冽,环境优美,时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养殖基地航拍图
即使退捕上岸了,渔民还是最熟悉鱼的人。“只要是来的渔民,我都诚心地告诉他们这个鱼怎么养,卖不出去的鱼我们也回收。”截至目前,吴飞雷的石斑鱼养殖孵化基地前后已经吸引近10个退捕渔民、十几个脱贫户再就业,定期前往养殖基地购买鱼苗自主养殖的养鱼户也有10户。随着船形湾石斑鱼生态养殖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泉水鱼养殖、鱼类孵化等技术都已经成熟,养殖基地将往更大规模发展,带动当地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如果只想做养殖我也不用大费周章,未来的船形湾一定是个综合体。”在吴飞雷看来,建设一个集养殖、娱乐、旅游、康养为一体的项目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贾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