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线结合法解读阅读文本 搭建续写内容支架
——以2021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教学设计为例
2022-06-09谢亚静
谢亚静
引言
读后续写是在新高考背景下,浙江省于2016年10月高考开始采用的新题型,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创作,是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若要完成读后续写,先要理解原文,构建情境模式,而后创造续写内容(王敏、王初明 2014)。可见,读后续写是读和写的有机结合,以读为辅,以写为主。只有在深入阅读和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展开合理、有效的续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往往重写轻读,在阅读上不舍得花时间,浅“读”辄止,在没有读透文章的情况下续写,效果不尽如人意。王初明教授于2014年提出,在创作过程中,学习者须与原文的情境模式协同,以确保续写的内容及语言与原文连贯。因此,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明暗线结合法深度阅读文本,读透材料主题主旨、脉络、人物性格情绪,为续写搭建有效的内容支架,以确保学生较好地完成读后续写。
一、读后续写题型的考查要点
根据考试说明中的题型介绍和评分原则,读后续写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对语篇结构的把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龚胡娟 2020)。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
一是逻辑性。考生根据文章的关键信息点,按照文章的脉络走向,合理设计情节,续写结构完整、逻辑严谨的内容。
二是创新性。读后续写属于半开放式题型,考生须在抓住两个段落开头语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作,给文章续写合理、有新意的结尾。
三是丰富性。续写的部分不仅要有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而且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形象、生动,能吸引读者。
四是准确性。一方面主题定位要准确,另一方面语言运用要准确、地道,符合英语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搭配。
二、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很多学校从高一开始渗透读后续写题型,在平常的教学中穿插读后续写作业及讲评,但是到了高三,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还是没能得到显著提高,在续写文章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除了常见的语言问题外,在语篇内容上的问题主要有:(1)续写内容与原文主题不符,答非所问,偏题或跑题;(2)续写内容情节设计不合逻辑,与原文情境不符,时空转换不合理;(3)续写内容与两个段落的开头语衔接比较牵强,甚至脱节;(4)续写内容中缺少细节描述,多为对话和流水式叙述。
读后续写,以“读”为先,动笔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决定了续写试题的完成程度(郑丹君 2021)。学生在“写”的方面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源于“读”的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其一,阅读停留在表面,碎片化获取信息,不能从语篇整体上抓住主要情节,没有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抓不住主线主题;其二,对主要人物性格及情感变化分析不透彻,未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要想在续写中发挥出色,就要先把“读”的工作做到位。
三、明暗线结合法解决“读”的问题
基于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以明暗线结合法准确到位地解读原文,然后有逻辑、合理地完成读后续写。
明线,即文章情节发展的主线。读后续写题型采用的材料多为故事发展类语篇,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故事性。围绕记叙文六要素把握故事主线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列出故事主要情节,理清文本脉络,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尾,找出故事发展的线索,确定故事主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分析续写部分两个段首语,沿着主线有根据、有逻辑地展开推测和创作,确保不偏离主题主线。
暗线,即隐藏于故事内容、伴随故事情节推动中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线。情感体验是文本、作者和学生的情感纽带,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引发自己积极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本(薛静波 2016)。因此,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情感线索。人物在某一特定场景中的情感变化往往取决于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查寻文本中动作、表情、心理等描写剖析人物的情绪变化,找到情感的转折点,以此为脉络预设故事最终的发展方向,确定续写语篇的基调(姚玲红 2021)。
明线、暗线结合,能使学生在“读”这一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主题和脉络结构,理清人物情感和性格,从而确保在“写”这一步上做到一脉相承,在主题、情节、人物、情感、语言上与原文协同。下面结合2021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教学设计,阐述应用明暗线结合法解读文本,搭建续写内容支架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案例
(一)材料分析及教学目标
该读后续写题的材料的作者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以第一人称叙述,把家里每年在万圣节摘南瓜比赛和雕刻南瓜的传统作为故事背景,是一个温馨、有趣的家庭小故事:今年,我摘的南瓜和14岁的弟弟的南瓜难分伯仲,为了证明我的南瓜更大,我鬼使神差地认为把头伸进南瓜里是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头伸进南瓜里之后,发现拔不出来了……
试题的设计是典型的“问题—解决”模式,续写第一段重在解决“我”如何脱困,以及视频如何被拍摄,第二段则是视频被放到网上之后众人的反应,包括主人公“我”、家里人及网友。该试题续写的难点在于故事的核心问题应在第一段得到了解决,而很多考生往往习惯在第二段甚至在结尾处予以解决。第二段理想的设置应该是各人的反应或评议。
本课的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落实故事的基本要素,即主题(theme)、设定(setting)、情节(plot)及人物(character),理清文章的脉络主线,增强其对记叙类文体的篇章结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查寻体现人物情绪和氛围(mood)的关键表述,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画出情感暗线,分析人物性格。两者结合,培养学生以明暗线结合法解读文本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续写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设计
Step 1:Reading for the elements of the story(泛读理清故事大概)(见表1)
表1:记叙文六要素(5W1H)及画线单词
【设计说明】以完成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叙述文体的基本要素(5W1H),把握故事大意。其中,在时间和地点两项中,通过口头提问确保学生弄清续写情节的时间和地点,以免出现时空转换错乱。另外,增加下画线词这一项,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并养成习惯,有助于更好地概括故事大概及后面续写时更直观地确定关键词的使用。
Step 2:Reading for plots and structure(理清脉络和情节,画出故事发展的明线)
Task 1:Read carefully to finish the table(见表 2).
表2:概括文本段落大意
Task 2:Draw the clue(见下图).
故事情节发展的明线
【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帮助他们理清故事主要情节和脉络结构。通过画出故事发展的明线,确定故事中要解决的冲突问题,以便学生在之后的续写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展开合理创作。
总之,读后续写题型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尤其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考查,是读和写的有机结合。只有阅读精准到位,才有可能较好地完成续写任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续写前的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清脉络结构,画故事发展的明线;同时,着眼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关注情感变化,画情感暗线,以明暗线结合法深度解读文本,读出主题,读出主线,读出情绪,读出性格,以确保续写与原文在情节、人物、情感上的协同性。久而久之,一旦学生养成习惯,有了思维意识,加之平常注意语言的积累,就能有效地提高读后续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