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英语群文阅读读后指导的“四个意识”
——以Language and Culture为例

2022-06-09孙乐健

英语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四个意识群文语篇

黄 奎 孙乐健

一、背景

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价值已经逐步得到广大一线教师重视。葛炳芳(2021)指出:“与课内阅读一样,课外阅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言技能五级目标中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教育部 2012)。因此,如何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成为广大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英语课外阅读包括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发展都能起到良好效果。其中,群文阅读是根据不同话题组织语篇群,如 Feelings、Work、Doctor等,在每个话题下有相互关联又各不相同的若干语篇,为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英语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葛炳芳(2021)认为:“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是指将学生课外阅读任务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学生的拓展阅读任务进行读前指导、读后分享或讲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20:14)。因此,开展英语群文阅读应基于语篇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外阅读之后,可引导他们探究每个话题下的语篇群共同的主题意义。群文语篇不仅因共同的话题组合在一起,而且因大观念统领下的主题意义聚合在一起,这是群文组合背后的深层逻辑。当然,同样的群文语篇,不同的人会解读出不同的主题意义。“对语篇深层意义和文体结构的解读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以及教师在与语篇互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教育部 2020:59)但是,教师的解读无法代替学生的自我探究。教师在解读文本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和提炼最核心的主题意义,让他们体会文本、思考主题意义,从而得到思维的启发和心灵的撼动。

下面以外研版《悦读联播分级群文阅读》八年级(上)Module 1 Language and Culture为例,探讨如何在英语群文阅读读后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群文阅读读后指导的“四个意识”

学生的英语群文阅读实践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充分阅读后,教师用一定的课内时间和他们一起重温群文精华,以朗读、表演、问答等多种活动方式鼓励他们提炼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质,可以极大地鼓舞其坚持课外阅读。为了提升群文阅读读后指导课的价值,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应有读后指导的“四个意识”。

(一)大观念统领意识

从表面看,语篇因共同的话题组合在一起。如果教师的认识就此止步,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双提升”便只能是一句口号。深刻解读文本,基于大观念,寻找语篇群的主题意义是教师备课的第一要务。什么是大观念?“对教师而言,它是统领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对学生而言,它是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所达成的育人目标”(王蔷、周密,等 2021:2)。有了大观念的统领,课堂便有了灵魂;反之,则是碎片化活动和知识的堆积。解读群文文本,寻找群文大观念,确立主题意义,赋予课堂灵魂,有助于实现课堂育人价值。

以《悦读联播 分级群文阅读》八年级(上)Module 1 Language and Culture为例,该模块共包含四篇文章,分别是The snail on the wall、When to say no、Words which deceive和 You know what they say...。

The snail on the wall讲述了一个男孩儿因为反应慢,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被其他男孩儿嘲笑。面对教师布置的背诵任务,他犹豫了。教师鼓励他像墙上的蜗牛那样slow and sure,总能达到顶点。最终,他背诵得最好,获得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

When to say no是一篇议论文,告诉我们no虽是小词,却不容易说出来。文章分析了何时应该说no,为何要敢于说no,以及怎样说no等。

在Words which deceive这个故事中,当小男孩儿奈德(Ned)的爸爸让他割草时,他不愿意,便生气地将割草机推到墙上撞坏了。随后,他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欺骗父亲、也欺骗自己,内心两个不同的声音在不断撕扯他。

You know what they say...介绍了一些proverbs和 idioms,如“Cry and you cry alone.”“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等,虽然这些谚语是前人的“智慧”,但是并非句句真理。

根据四个语篇的内容,再回到话题“Language and Culture”重新审视标题,思考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首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即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式。其次,语言可以表达、传递、传承文化。一个人使用语言的方式能反映他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素养。因此,四个语篇共同的主题意义可以是“Language is powerful.”;对学生的育人价值体现在 :When using it,be careful!When hearing it,be critical!

当教师通过解读文本确立了群文背后的大观念和主题意义后,便要精心设置探究活动,避免直接告知学生主题意义。主题意义的探究必须在语境和有意义的活动中进行。要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他们朗读、表演、回答问题探究主题意义。本案例中,学生就在这些活动中领悟到鼓励与嘲笑、拒绝与接受、撒谎与坦诚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得出“Language is powerful.”的结论。

总之,从备课到上课,教师应有大观念统领意识。

(二)师生共情意识

价值观不是硬塞给学生的。英语学科主题意义的探究不是冷冰冰的演算过程,需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师生“共情”,用生动的课堂活动使主题意义触及学生的灵魂,育人价值才可能真正实现。“共情”活动是多样的,dramatic reading、discussion、role-play 等方式都可以让学生内心有所触动,让他们体验情感,实现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同时,“共情”活动设置要努力做到适时、有效。

比如,对于When to say no来说,教师不能止步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联系学生实际、分享真实感受可以有效促进“共情”。本课例中,学生的分享很精彩,例如,一位女生说她的妈妈总是让她做很多练习,令其十分疲惫。从不敢说no到鼓起勇气对妈妈说no,她得到了妈妈的理解,也学得更加轻松、高效。可以看出,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进行有效交流、解决问题,提升了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共情”触发了学生的表达欲,可以实现他们语言的内化和外显,从而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步提高。

又如,Words which deceive的故事留有悬念,文中没有讲奈德的爸爸回来之后发生了什么,教师巧设悬念,让学生想象两种情形:一种是奈德继续撒谎;另一种是奈德告诉了爸爸真相。教师邀请两组学生表演这两种情形。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有奈德的胆怯、爸爸的愤怒,也有奈德的忐忑、爸爸的理解。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从表演者的语言、情绪、动作中体会撒谎与否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再次感受语言的力量并受到教育。这一活动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三)群文整合意识

在英语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把语篇群看作教学单元,坚持在大观念统领下,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导向,对语篇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学习事件。对于群文语篇的处理应有整合观、整体观,避免对不同语篇进行孤立的讨论、处理。教师应按照主题意义探究的需求重构语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针对本群文阅读案例,首先对文本结构分析如下(见下图):

本案例中,Passage 4 You know what they say...介绍谚语中的前人智慧,适合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将它安排到第一个环节,作为其他文本的引入篇。首先,师生共同讨论“Cry and you cry alone.”“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这些谚语是否句句是真理,以此引出中文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为是读后指导,此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内容,教师可以设问:“Which passage shows it is true?”从而引出Passage 1 The snail on the wall让学生看清“恶语”如何伤人,“良言”如何给人信心和力量。感受了“恶语”“良言”的力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Passage 2 When to say no讨论怎样借助no这样的小词坚守正道,不伤人也不伤己,巧用语言的力量避免 cause trouble。然后,Passage 3 Words which deceive从反面论证谎言如何cause trouble。这样重新安排文本和教学活动后,所有课堂活动被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对语言的力量感到震撼,从而实现育人价值。

教师对文本顺序的这一调整,是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需要,深入挖掘文本内在价值,让整个课堂活动更有逻辑性,实现了活动环环相扣、学生情绪不断提升。敢于整合、善于整合,是群文阅读读后辅导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思维发展意识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 2020:5)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对群文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同样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问题设置、活动安排都应该最大限度、恰如其分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主题意义探究的总目标下,给学生提供有深度、连贯的任务,层层递进,不断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批判性思维培养

本课例中,Passage 4中有三句谚语,分别是:(1)Cry and you cry alone.(2)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3)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讨论:

【课堂实录1】

T:Which one does the writer think is not true?Why?

S1:The third one.The writer thinks people learn new things the whole their lives.

T:So we need to learn through all our life,thank you!But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not true?Why?

S2:I think the first saying is not true.Because we all have family and friends.When we feel unhappy or depressed.They will help us.

T:Thank you!You have critical thinking.What else?

S3:I think the second one is not true.Because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can still be friends.

可以看出,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材料提供的契机对学生进行了适时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他们独立发表观点并给出理由,引导他们做到不盲从、不偏执。

2.创新性思维培养

本课例的实施还体现了对创新性思维的重视。尤其是Passage 3 Words which deceive的读后活动,学生即兴表演奈德的爸爸回来后父子之间的对话:

【课堂实录 2】角色表演(S1—爸爸,S2—Ned)

S1:Hi,Ned.

S2:Oh,father.(声音害怕,颤抖)

S1:What’s wrong with the mower?And you didn’t cut the grass.

S2:Er...I don’t know.The mower maybe broke itself.When I was about to use it,I found it was broken.So I didn’t cut the grass.

S1:Really?

S2:Yes!Yes!

S1:When I gave you the mower,it was OK.You yourself know if you told the lie.

S2:No,no,no,no.

S1:And I’m a little disappointed that you are not brave to admit your mistake.

S2:No,I didn’t tell the lie.

S1:(扬起巴掌差点打下去)Well,don’t interrupt me!You know I won’t be angry about the broken mower.But I just want an honest boy.Can you tell me the truth?

在这一段表演中,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创造出教师完全没有预设到的精彩,创新就此产生。因此,在群文阅读中,如果教师能够坚持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类似的活动,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必会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英语群文阅读是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形式,离不开教师课内指导的支撑。英语群文阅读的读后指导课可以通过师生再读、讨论、分析、表演等系列活动探究群文主题意义,实现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一“探究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要坚持“四个意识”,即大观念统领意识、师生共情意识、群文整合意识和思维发展意识。在群文阅读的读后指导活动中,牢记这“四个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品读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悟出文字所承载的“道”,即统领群文的大观念,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并最终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四个意识群文语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四个意识”之关于政治意识
“四个意识”构建党员思想“新境界”
“四个意识”之关于大局意识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