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科普类文章传播策略的研究

2022-06-09王宜君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科普大众

◎王宜君

(恩施州疾控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同步提升,大家对于健康生活的期盼和健康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掌握更多与健康素养相关的信息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工作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当中。健康科普类文章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健康素养信息最直接的途径和渠道,在提升居民对健康卫生知识认知能力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健康科普文章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以及我州健康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其未来发展的需要,探究其传播的优化策略,进而促进我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健康科普文章传播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全州居民健康素养状况

根据近年我州开展的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来看,我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较好,但偏远农村地区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年轻群体对单一的健康知识信息传播模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老年群体虽然十分重视健康知识,但过于迷信一些“假科学”,不仅使自身的经济财产遭受到损失,还严重地危害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因此,尽快做好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势在必行。

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信息为我州居民“补课”,帮助居民及时了解科学的健康卫生知识和最前沿的医学发展信息,使居民较好地掌握疾病预防能力,通过所掌握的信息对自身的身体、心理进行自查,进一步增强居民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最终为我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建设要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是使中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50%的国民具有健康素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3,基本实现健康覆盖——“病有所防、病有所医”。[2]2017年,湖北省发布《“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为“十大行动”之首。

健康科普文章运用实效性的措施传播健康知识,能够帮助社会大众学习科学的科普内容,提高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增强对预防疾病方法的甄别能力,树立“大健康”意识,进一步降低慢性疾病向更严重方向发展的风险,这对稳步提升我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而推动“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二、健康科普文章传播现状

(一)传播缺乏积极主动性

疾控中心具有为社会创造健康环境、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传播健康知识的职责与使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疾控中心工作任务繁杂,相关人员缺少主动撰写健康科普文章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视程度,通过出台推动健康知识传播的科普政策与法规,举办相关健康科普大赛来鼓励健康教育专业及相关人员撰写健康科普文章,但还是有少部分健教人员对健康科普的重要性缺乏一定认识,对文章的撰写不积极,进而影响了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

(二)传播途径及形式单一

随着我国加快迈入信息时代的步伐,媒体融合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健康科普文章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但普遍利用传统方式来传播健康知识,过于重视信息的“输出”,缺少评价与回馈研究仍是目前我州健康科普工作的现实。这使得健康科普知识很难真正深入人心,削弱了健康知识的影响力。

同时,在撰写健康科普文章时,健教及相关人员对文章的受众未进行合理的分析,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人群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往往不自觉会使用一些医学专用术语,使文章不够直观生动,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

(三)传播未形成规模效应

健康科普文章已在全部科普类文章中占据重要比重,但文章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不能保证每篇文章内容都具备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以及完整性,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疾控中心作为健康科普知识普及的权威机构,应当整合优质的健康科普资源,运用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对健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传播健康科学知识,从而增加社会大众对健康卫生知识的甄别能力。但由于工作和现实条件的掣肘,最终导致健康科普信息的传播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削弱了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效果。

(四)文章内容缺乏创新

现如今的健康科普文章陷入一种“老生常谈”的困境,对较为常见的健康知识的科普过于泛滥,文章选题常出现同质化,文章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而对较为“冷门”的疾病预防健康知识科普相对较少。此外,还有些科普的健康知识专业性较强,没有对其进行通俗易懂的简化,导致社会大众对健康知识无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其健康信息知识系统无法及时更新。

三、健康科普文章传播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健康科普重要性的认识

健康知识的普及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医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社会大众。目前,健康科普工作模式和机制处于日臻完善阶段,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传播模式,以便达到更好的传播教育效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转变传统科普观念,掌握健康科普的真正内涵,以向广大群众普及健康理念为文章的撰写依据,深刻认识到健康科普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要想增强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健康知识的普及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单一病种的科普工作,还要增强大众对安全用药、科学喂养、心理健康、戒烟限酒等各个方面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生活方式。[3]在认识到健康科普重要性的同时,健康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健康科普能力和医学素养,能够培养对健康知识的敏感性,保持高水平的健康科普文章撰写水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健康科普文章风格,有效地结合个人语言特色,增强文章个人风格以及连续性、可阅读性、趣味性,进一步提高了文章的传播能力。

(二)积极利用大众媒体平台,增加文章传播渠道

合理运用传播媒介是增强健康科普文章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向纵深化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健康科普文章的推广已成为了提高科普传播效果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微信、视频号等媒介,对文章的传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不能迷信新媒体,还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群众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与途径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针对不同年龄阶层运用合适的媒体形式,从而更加精准地制定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方案。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健康中国2030”能够实现的重要力量,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能使其受益终身。据了解,截至2021年6月,我国6—19岁网民规模达到1.5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高达99.6%。[4]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手机终端来开展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工作。在为青少年做好健康科普文章时,就应以此为抓手,多创作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形式活泼,能以手机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健康科普文章,用健康信息驱逐劣质信息,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

同时,电视媒介仍然是中年群体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工作中要继续加强与当地电视台的合作,紧紧抓住中年群体,大力推荐与他们生活方式和朋友圈息息相关的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并选择合适的知识科普专题制作健康类专题节目,从而满足该群体的实际需求。

广播在老年群体中更受欢迎,根据这一特点,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广播这一信息传播的形式,通过采取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对健康科普文章中的知识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改编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戏剧、精炼而短小的健康科普公益广告、围绕老年健康问题的生活情景剧等,让科学的健康知识深入老年群体,使他们真正了解和掌握与健康相关的理论从而改变不好的生活行为方式。

(三)针对疾病特点,利用漫画形式开展健康科普

要增加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力、影响力,不但要在传播媒介上下功夫,还需要建构抓人眼球的视觉效果以提高文章的趣味程度,增强群众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漫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其本身兼具社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利用漫画的诙谐风趣、简洁清晰以及老少咸宜的优势,更加有利于推动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而且相比较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电视节目更加节约成本。[5]

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疾病的某一特点,在健康知识的表达形式上进行合理地创新以提升受众观感,进而提升文章的吸引力。例如,利用漫画的形式开展健康科普,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章受众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减少读者的阅读疲劳。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疾控中心为了确保疫情防控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需要持续疫情防控科普。但是枯燥乏味的纯文字科普文章不免让人产生疲惫感,利用漫画这一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表达形式来进行创作,可以使社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知识轰炸的疲惫感,更加深入了解疫情防控小知识,进行科学防疫。如下图所示的以《疫情防控科普》为主题的系列漫画。

(四)了解读者需求,创新健康科普文章内容

健康科普文章内容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传播效果,健康科普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增强他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进而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因此,健康科普文章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健康关切为中心进行创作,围绕他们关心的医疗卫生健康话题进行文章的撰写。

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定位,并针对文章的受众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对文章的文字表达形式、行文结构布置以及图表的设计和搭配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考虑。针对年轻群体,在不影响文章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增强其亲和力。也可以适当使用恰当的网络语言,使科普文章内容变得更有活力。而针对老年读者,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文字,使其读起来不费劲,能够快速地从文章获取所需要的健康知识。

其次,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运用新的渠道来创新文章内容,不断调整内容结构以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社会大众对医学的最新成果、最具前瞻性的医疗知识了解甚少,健康科普文章如果一味地忽略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反而会给人民群众造成误导。所以应该在文章中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描述,同时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让社会大众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最新消息。

(五)关注社会健康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许多社会健康热点事件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播。健康科普文章应在选题上多考虑社会健康热点事件的内容,不仅会提高文章内容的针对性,还能增强读者看下去的耐心,进而提升文章的传播力。

如从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针对病毒的产生、疫情的防治以及疫苗的注射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科普,及时地向社会大众传播正确的新冠防控政策信息与疫情防控知识。这不仅有利于科普文章的传播,还能有效地防范谣言、弘扬科学,引导公众提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能力,进而提升对传染病科普知识的掌握能力,使疫情防控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6]

又如,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普遍增加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抑郁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大众对抑郁症有了更多的了解需求。因此,在创作科普文章时,可以聚焦抑郁症这一社会热点,围绕抑郁症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与传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必要措施,而规范化、专业化的健康科普文章在社会健康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健康科普文章能够得到更加广泛、有效地传播,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会,整合多种资源,从文章撰写的积极性、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文章传播的渠道、文章内容的创作创新等方面来调整健康传播工作模式,并充分结合新媒体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提升健康传播效应,使健康科普文章的传播更具深度、广度与温度,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健康知识的现实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为我国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科普大众
Harry Potter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