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血分数保留、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差异探讨
2022-06-09马改枝
马改枝
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心内科,江苏省沭阳县 223600
心衰是心脏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一旦发病,有着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使得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出现异常,一般来讲,心衰患者心功能远低于正常者,但仍有部分患者保留射血分数,为该疾病中的特殊类型,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中,射血分数保留者报道有限;随着临床对该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射血分数保留者同样有着较高的死亡风险。心衰患者生存情况受心律失常影响较大,但临床尚未明确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病理机制。心率变异性是预测心律失常性事件和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可对心血管疾病病情和预防予以判定[3]。基于此,本文以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86例,根据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下降组(对照组)和射血分数保留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70.78±6.16)岁,病程6~25个月,平均病程(14.21±2.24)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71.24±6.52)岁,病程8~20个月,平均病程(14.06±2.32)个月。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衰诊断标准[4];(2)年龄>40岁;(3)均了解本次研究详情,主动参与。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异常者;(2)合并其他类型心血管病变者;(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4)服用对自主神经活性存在影响药物者;(5)资料不完整,难以顺利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ACUSON X150),经胸探头,设置频率在2~4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与心电图连接,将探头置于患者胸骨旁和心尖处进行检查,经Simpson双平面法对左室射血分数予以测定;自左心室长轴侧面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
1.2.2 心律失常事件和心率变异性:所用仪器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生产厂家: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型号:ECG-1350),连续记录患者24h心电图变化情况,由专业人员对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记录,采用仪器法计算心率变异性指标。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
1.3.2 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24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5min窦性 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邻近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窦性R-R间期差值在50ms以上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和用药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合并冠心病概率、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 n(%)]
2.3 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rMSSD和RNN5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SDNN和SDN-Index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比
3 讨论
心衰在心血管病变中较为多发,多由心脏血流异常,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灌注能力不足,可使患者出现气短、全身乏力等不适,也可引发脏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身体状况[5]。该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若不及时处理,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射血分数是判定射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于心衰诊断和预后判定,心衰患者射血分数既可下降,也可继续保留,症状和体征差异不大,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存在不同:前者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的概率较高,后者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6-7]。本文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由纳入样本数量少所致。
目前临床对射血分数保留新生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报道较少,主要是以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心率变异性可用来判定有无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是连续窦性心搏间心电差异。SDDN可反映衡量时程内心率变异性,可反映滋生神经调控能力;SDDN-Index反映交感神经敏感性高,其水平上升证实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迷走神经张力调节心脏功能可用rMMSD和PNN50判定,若迷走神经功能活性减弱,则数值下降[8-9]。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NN和SDNN-Inde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射血分数下降者有着更强的交感神经活性,本文中对两组心律失常类型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多为房性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期前收缩为主,室性心律失常在对照组中较为多发。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在心脏内并非均匀分布,心房肌多由迷走神经支配,心室肌为该神经支配较少;故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迷走神经张力下降时,可对心房肌细胞电生理活动造成影响,缩短心房肌细胞不应期,引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房压力增加可使左房重构,使心房传导和兴奋性存在差异,增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而射血分数下降者,心肌代谢异常,可伴随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加上此类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强,可导致复极离散度增加,引发室性心律失常[10]。
总之,心衰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紊乱和心率变异性异常;射血分数保留者出现房性心律失常的概率更高,射血分数下降者多为室性心律失常,应注重射血分数检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