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洋:配电一线“逆行者”
2022-06-09民生周刊于海军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今年37岁的刘海洋,是国网通化供电公司东昌区供电中心配电带电作业班班长。
国网通化供电公司东昌区供电中心配电带电作业班班长刘海洋
在这个岗位上坚守14年,他从最初的学徒工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从班长成长为优秀班组长、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
每次带电作业,刘海洋都要穿上厚重的绝缘服、绝缘靴,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然而,这套绝缘装备既不保温,也不透气。冬天的绝缘服内不允许穿太多衣服,夏天的绝缘服时常能把刘海洋捂出一身汗。
随着人们对电力可靠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带电作业已经成为供电公司最繁忙的工作之一。
配电带电作业,技术标准要求多,危险性高,刘海洋带领的班组是该公司唯一一支配电带电作业班,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实现零失误,他们被形象地称为该领域的“特种兵”。
不向困难退半步
“不向困难退半步,只为胜利添精彩。”这是刘海洋的倔强。
刘海洋至今仍记得,他第一次参加10千伏佟江线带电更换绝缘子作业时的场景。他站在杆上,硬着头皮伸出颤抖的手,握住1万伏高压导线时,手脚已经僵硬不听使唤。
当勉强完成作业,回到地面后,刘海洋立即躺倒在地,躺在地上的他反复做心理斗争,自己究竟要不要选择这个行业。
刘海洋决定再试一次,他从地上站起,拍去身上尘土,开启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到3 年,他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近些年,刘海洋获了一些奖,偶尔还出去给人培训,在别人眼中,他俨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能手。
不过,2021年4月初的一天,他让一个故障给难住了。工作人员发现10千伏邮电线26号的柱上开关分合操作不灵敏。这条线路上重要客户多,一旦有闪失波及面会非常广,如何在确保用户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更换故障开关?
有人劝他:“从来没带电更换过开关,停电更换也就一个多小时的事儿,还是停电更换吧。”
刘海洋有一股子倔劲,“总要有第一次,不能因为没更换过,就耽误那么多用户用电”。
他通过查找大量资料,参考其他地区经验,设计了一套更换操作流程。他带着班组人员第一次完成操作,用了整整一天。在接下来的10天时间里,他们白天模拟操作,晚上他将40多个操作步骤细化,专注细节,不断优化提升。
做到胸有成竹,他带着班组人员登上斗臂车开始作业。他们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先在电杆安装一台开关,接通电源后,再拆除故障开关。虽然听起来简单,他们却用了近3个小时,成功完成带电作业,该项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位置。
近3年来,刘海洋通过带电作业,累计减少停电时间约2760小时,减少损失181万余元。
痴迷在创新路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带电作业技术的日臻成熟,刘海洋早已不满足现有的工器具,他要提高工器具的效率和安全性。
2017年,他第一次尝试科技创新,研发的“中性点高阻尼电阻器”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独立完成的“绝缘检修架”不仅获得了该公司青创赛“金奖”,而且在班组日常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有一段时间,在同事眼中,刘海洋对创新进入了痴迷状态,他果然不负众望,陆续拿出两个创新项目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2020年9月初,“振兴杯”吉林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开赛在即。接到参赛的任务后,面对来自全省的29 支团队、113 名对手,刘海洋觉得,应该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根据参赛项目,刘海洋改良了工器具。赛前那些天,他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其余时间就是研究工器具,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快速接线双口卡线钳”图纸设计、技术研发、实物制作等工作。
比赛过程中,由于使用了新的工器具,刘海洋不仅先于对手完成任务,而且质量也更胜一筹,他和团队夺得比赛团体二等奖。
赛后,他的设计成功申请专利,还获得了“创新创意大赛”的大奖。
争当抗疫“逆行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刘海洋先后3次踏上逆行路。
2020年,吉林通化疫情处于散发状态,刘海洋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主动与社区沟通开展联建活动,带领支部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服务居民数万人。
2021 年,通化疫情来势汹汹,刘海洋临危受命成为保电组组长,带领7名组员24小时驻守方舱康复医院和救治医院。
在应急电源车接入医院成为备用电源后,刘海洋每天和同事24小时守在电源车旁,吃住都在车里。他手机设置了6个闹钟,从早上8点开始,每隔4个小时响一次,提醒他应该检查应急电源车,并启动电源车试机。
彼时,通化夜晚的气温降到-30℃,住在车里的刘海洋常被冻醒。就这样,他一直坚守了49天。而正是刘海洋和同事的守护,方舱康复医院主供电线路未出现一次故障,
2022年,吉林省疫情突发,作为保电组组长的刘海洋又一次迎难而上,为确保市民用电平稳可靠,带电作业成为消除隐患缺陷的最佳手段,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仅4月份,他就和同事完成带电消除缺陷32处,有效保障疫情期间供电安全、可靠。
近几年,刘海洋带领班组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先进班组”、吉林省“工人先锋号”“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称号。
刘海洋常说,他深知作为一名班组长的责任和使命,“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须有我”一直是他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