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2022-06-09李小红
李小红
摘要:以当代新课改为背景,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保障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学方式,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转变既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不良情况,以缓解由数学学习引起的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而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性得到提升。由此,需要教师积极面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各方面情况提出和落实合理的改进措施,从而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策略
引言
相比于其他的受教育群体,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十分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很难有效集中注意力,课堂学习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技能、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为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游戏教学,简化学习难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这与小学生理解能力不相符,会导致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厌学心理,还会自主地要求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化学习模式,更好地认知数学问题,简化数学知识学习难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联系日常生活等方式开展,这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教师可以将肢体动作方面的游戏与数学概念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通过运动学习数学知识,这与小学生好动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学生在运动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也可以提高概念性数学问题的学习效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自然会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数学游戏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家庭中可以与父母进行计算比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数学任务,获胜者可以对失败者提出一个要求。而且,这种家庭亲子游戏化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生活化数学游戏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常态化,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新教育理念营造民主氛围
新教育理念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融洽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是一种“对立”关系,教师控制了整个课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习效率低。在这种状态下,师生关系不可能和谐融洽,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师生永远处于一种隔离的关系中,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无从谈起。在新教育理念下,师生关系变得非常和谐,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很高,因而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通过师生互动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数学知识。具體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角的测量中,并把各自量得的数据进行比对,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角的度量知识。在这个活动中,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教学,师生关系呈现一种非常融洽的态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非常高。
三、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掌握的效率,也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提高重视,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以能够掌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逐渐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对“分数”这一部分进行讲解时,教师即可对以下情境进行设计: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一家四口人分苹果,将1个苹果平均切成4块,哥哥吃了1块之后还想再吃1块,但是因为已经确定这个苹果需要分给一家四口人,所以只能再拿出第2个苹果,将第2个苹果平均切成8块,弟弟吃完自己的苹果之后,还想再吃1块,于是切开第3个苹果,并将苹果平均分成8块,那么到最后,一家四口人当中,谁吃的苹果最多?这一题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相关的知识点,也就是如何对单位“1”进行平均分配,并在其中取出不同的份数。
又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首先使用PPT向学生展示生活实际中较常见的图形,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图形,并意识到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实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之后再为学生构建起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形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绘画。由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了解,还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教学整体有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要想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好数学是前提条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大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力度,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天瑜.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J].学周刊,2020(28):39-40.
[2]陈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方法[C]//.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19:341-342.
[3]魏永宁.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方法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8(1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