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2022-06-09陈叔丽

海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性格初中生

陈叔丽

初中生处在童年到青春期之间的过渡期,其身心的成长与变化都极为迅速,这使得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存在着较强的不稳定性。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若教师无法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便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便是依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性,采取相应的心理教学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引导,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心理学基础理论,使其解决好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虽然显性教育对于德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若是缺乏隐性教育的配合,便可能导致德育的整体效益大幅下降。为了做好显性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渗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初中教师的重要选择。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渗透式教育理论源于“生活即教育”的观念。该理论认为生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学会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这也体现出当前我国教育理念中面向生活、知行合一的原则,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渗透式教育认为教师应当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教育能被融入初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让学生培养成更加优良的行为与习惯。渗透式教育可以提升德育形式的丰富性,使其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有机结合,这使得这种教育形式愈发受到更多教师的重视[1]。

二、初中生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性格教育

性格的培养是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性格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与把握自己的性格,从而培养起优良的个性品质。性格教育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这是由于性格是一个较为稳定且具有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能反映出一个人具有的本质属性。一个人的性格能反映出他具有的品德以及价值观,若无法培养起健康的性格,那么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无从谈起。性格的产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但这并不代表无需进行培养与改造,初中生正处在性格培养的关键节点,教师应当为其提供正确的引导。与此同时,能否拥有良好的性格特质也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因此,心理学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其性格方面的教育。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如文明友善、坚强乐观、勤劳勇敢。同时还应纠正其负面性格,如急躁易怒、优柔寡断、阴暗消极等可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性格,以此来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学习心理教育

对于一名初中生而言,健康的学习心理应该涵盖坚定的信念、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以及科学的方法,而学习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便是确保接受教育的学生们拥有更加健康的学习心理。在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学习心理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对初中生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初中生因为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基础,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升,最终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学习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初中生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充分激发其自身的学习潜能。课堂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了解怎样进行学习也是当前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初中生了解怎样进行学习规划,制定出适宜的学习目标,最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其以学习为乐的学习型人格,这也有助于初中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实现个性与素质的发展[2]。

(三)人际关系心理教育

人际关系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确保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明确各种人际关系的本质,同时了解怎样科学高效地处理好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教育学生解决冲突、与人协作与竞争的原则与方法。人际交往是否健康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处在青春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情感丰富,因此对于人际交流的需求也较为强烈。通常情况下,一个初中生如果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能够正确认识与处理各种现实问题,处理好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反之,若初中生难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便可能会产生精神上的压力,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病态,若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疏导,便会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其次,人际交往会对初中生的情感变化造成影響,许多初中生在遭受负面影响时会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最终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实践结果显示,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初中生控制并缓解各种负面情绪。最后,人际关系还会对初中生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3]。由于初中生的情感表达较为丰富,对于情感交流的需求也相对较高,许多初中生都希望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理想与各种感情,而良好的人际交流正是满足其人际表达需求的重要途径。依靠参与到人际交往之中,初中生对于友情与归属感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并且感受到了自身在集体之中具有的价值,从而实现了精神方面的满足。同时当前有一部分初中生沉溺于互联网,正是由于他们能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暂时的精神寄托。综上,心理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对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

(一)心理学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初中生不仅需要充分掌握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学习的方式,并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想,做到与时俱进。学习能力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如创造力、记忆力、注意力等。一个学生是否能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其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对于个人而言,最大的竞争优势便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而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如果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取得优势,便需要持续进行创新活动,而创新则需要以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学者德鲁克曾经提出:“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学习效率比对手更高。”实验结果表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学学习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心理学学习能力: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否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负责的学科产生更高的兴趣,并且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情绪造成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维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造成显著的影响。若师生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信任关系,便能形成一个较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同时还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更加顺畅,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以此来实现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与教学信息传递的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综上所述,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重视如何营造出一个优良的师生环境[5]。

教师还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来实现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若个体能处于一个刺激较为丰富并且身心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调动的环境之中,其工作效率便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教学工作可以将来自于外部的刺激视为教学工作的外部条件,并且将情感与意志的投入视为内部条件。若上述两个条件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并且互相作用,便可让教学效益最大化。所以,优良的教学心理环境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能提升教学信息沟通的效率,确保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更加高效的情感交流[4]。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可以对学生传递一种尊重、信任以及热爱的情感,便可以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以及信任感,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以及期望效应。其次,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避免学生的身心产生疲劳,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持续提升。

(二)考试焦虑

在心理学理论中,处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被认为处在少年期,这是一个孩子从童年到青年阶段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考虑到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特殊性,考试焦虑的问题成为当前影响初中生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问题。焦虑指的是一个人由于无法实现目标或面临难以克服的困境而产生自信心缺失的心理状态,而考试焦虑症就是因为考试所带来的压力所引发的焦虑心理。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加正确地看待考试,从而有效地缓解考试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同时还应当认识到,教师与家长的帮助对于初中生能否克服考试焦虑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教师所进行的引导更是极为重要的,怎样让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迎接其需要面临的各种挑战,是所有教师在今后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一项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能够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并为其提供科学的训练。存在考试焦虑问题的学生大部分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即便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微小刺激而出现压力过大,考试发挥失常的现象。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其提供科学的引导,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帮助其锻炼自己对抗压力的能力,从而缓解其焦虑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感以及自信心。其次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拥有科学准确的认识,部分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无法正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因此出现考前过分忧虑,考场上发挥失常的现象;而在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更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让学生们意识到考试仅仅是一个中期检验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分数只能代表其近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在完成考试之后应当依据考试的成绩来科学地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扬长避短,而不能陷入自暴自弃的心态之中。为此教师需要在考试结束后与其进行交流沟通,为其分析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同时还需要对其成功之处进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竞争的不断激化以及学校对于升学率的重视导致许多学校与家长仅仅关注初中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以至于当前许多初中生即便发生了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当前的初中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这些学生的身上都寄托了父母的所有期望,因此分数的高低受到了父母的過分重视,以至于他们无法客观地为孩子规划目标。受上述因素影响,导致大部分初中生都必须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较高的心理压力,对很多问题产生困惑与迷茫的心态,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接受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这表明,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良的师生关系能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心理状况,也有助于实现其学习自主性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而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都能够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们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健康的心态以及健全的人格,初中教师应当更加积极地探索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更加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初中生解决其人际交往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岳瑞芝,周利军,王俊敏,等.心理拓展训练方法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3):18-20.

[2]袁红梅.谈谈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初中生心理监护与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系列成果之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3):196-197.

[3]葛鲁嘉,李飞.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5.

[4]李远.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厦门市金尚中学心理特色体育大课间的探索实践[J].福建教育,2021(45):13-14.

[5]于冬兰.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8):37.

猜你喜欢

心理学性格初中生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跟踪导练(二)5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